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最後一代黔國公沐天波,忠良之後,獨撐危局,他的結局如何?

明朝最後一代黔國公沐天波,忠良之後,獨撐危局,他的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沐天波(1618~1661),字玉液,南明末代黔國公。先祖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戰功赫赫,在平定西南地區殘元勢力中居功至偉,被封爲西平侯,死後被追封爲黔寧王。沐氏子孫世代承襲,鎮守雲南。崇禎元年,年僅10歲的沐天波襲爵黔國公,並繼任鎮南將軍,雲南總兵官。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賊破京,崇禎帝煤山自縊殉國,明朝覆亡。張獻忠的大西軍佔領四川,沐天波調漢族和土司軍隊到滇川邊境防守,以防止大西軍入滇,並接受南明朝廷的調遣。

明朝最後一代黔國公沐天波,忠良之後,獨撐危局,他的結局如何?

大清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武定彝族土司吾必奎發動叛亂,叛軍先後攻下大姚、定遠、姚安,全滇震動。沐天波下令調集軍隊及各地土司平叛,於九月間一舉擊敗叛軍,叛軍首領吾必奎及其黨羽被活捉處死。在各路土司中,沙定洲土司勢力最大,此次平叛有功,野心漸起。沐王府二百多年積累的財富使沙定洲垂涎欲滴,暗中籌劃發動一場奪取雲南權力的政變。此外昆明守備力量單薄、漢族統治集團內部的摩擦,更使他感到有可乘之機。於是,沙定洲統率的土司軍在吾必奎叛亂已經平息後,仍滯留於昆明。沐天波因其部一貫忠貞,並沒有懷疑,還在黔國公府內多次設宴招待。十二月初一日,沙定洲部署已定,以告辭爲名,親自率領士卒攻入黔國公府,同時分派部衆佔領昆明各門。由於變生意外,沐天波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在幾名心腹衛士保護下帶着官印、世襲鐵券等物倉皇出逃。沐天波的母親陳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隨行,倉卒中逃入尼庵自盡;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澤和沐天潤也都遇害。知寧州祿永命領兵與叛軍交戰,從官周鼎阻止沐天波出走,要他留下來討伐叛賊,沐天波懷疑周鼎是在欺騙他,就殺了周鼎而走楚雄。沙定洲得到了沐國公府裏的所有珍寶,佔據了昆明,劫持了雲南巡撫,並且要挾他寫信阻止來救援的軍隊。沙定洲還向朝廷上疏,說沐氏無道,全虧了沙軍才得以平定叛亂,要朝廷加封他代替沐天波世代鎮守雲貴。又到祿豐抓了前大學士王錫袞,要他在貢院爲自己宣傳。順治三年(1646年)沙定洲爲了捉拿沐天波,帶兵進攻楚雄。分守副使楊畏知堅守楚雄城,指引沐天波去永昌。沙定洲追到下關,攻陷了蒙化和大理,兩城都被屠城。楊畏知乘着賊兵西去之機,加修楚雄城,並傳檄討賊,多路土司都紛紛響應。

明朝最後一代黔國公沐天波,忠良之後,獨撐危局,他的結局如何? 第2張

順治四年(1647年),孫可望軍到了雲南,沙定洲放棄了楚雄,回軍與孫可望交戰,結果大敗。孫可望於是佔據雲南,引兵西進,楊畏知出兵抵擋孫可望,被捉,就以大義勸說孫可望。孫可望便稱自己是爲了給黔國公報仇,兩次以這樣的名義相留,還寫信給沐天波。沐天波沒有辦法,只好派自己的兒子沐忠罕去與孫可望接洽。順治五年(1648年),沙定洲被誅殺,沐天波來感謝孫可望爲他報了家仇,可是接觸後他發現孫可望這個人狂悖無禮,目無上官,爲了不招惹災禍,沐天波儘量躲避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只是與楊畏知經常書信往來,傾訴愁腸。

順治八年(1651年),孫可望平定了貴州,竟然殺了忠臣楊畏知,將永曆帝朱由榔劫持到安籠。李定國復迎永曆帝進入雲南。由於沐家世代功勳,沐天波成爲朝中百官之首。這時,孫可望舉貴州一省投降清廷,命令張勝襲擊雲南,李定國,劉文秀全部出征,屯兵於交水。王尚禮想翻入城中作內應,結果被沐天波所察覺。沐天波將王尚禮扭送朝廷,讓衛士好好看管他。沐天波擅使流星錘,他經常把這兵器藏於衣袖之中,這天,他恐怕衆人當中還有內應,會生出變故,於是他拿出流星錘舞了起來。這流星錘上下翻飛,出神入化,觀看的人無不驚得膽戰心驚。後孫可望再次向南明投降,貴州失而復得,在雲南南明文武官員都得到了加官進爵,只有沐天波以世受皇恩,無以報答朝廷,不敢再接受新的加封爲由推辭掉了。

明朝最後一代黔國公沐天波,忠良之後,獨撐危局,他的結局如何? 第3張

隨着時局的衰退,沐天波已經認識到南明大勢已去,無可挽救,但還是發誓要以身殉國,與南明共存亡。於是他將自己的兒子都入贅給了當地的土司,想以此來爲家族留下香火。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軍進入昆明,沐天波隨永曆帝逃入緬甸。到了曩本河,緬人聽到黔國公來了,紛紛下馬參拜沐天波。永曆朝廷在被迫退入緬甸後,軍力盡失,人心萎靡,緬甸當局的態度也逐步變壞。

緬甸國王曾派人來請黔國公沐天波過江參加十五日的緬歷年節。沐天波攜帶朱由榔原擬贈送的禮品過江後,緬甸君臣不准他穿戴明朝衣冠,強迫他換上民族服裝同緬屬小邦使者一道以臣禮至緬王金殿前朝見。按明朝二百多年的慣例,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氏代表明王朝管轄雲南土司並處理周邊藩屬國家的往來事務,體統非常尊貴。這時卻倒了過來,要光着腳身穿民族服裝向緬王稱臣。禮畢回來後,沐天波對與他前往朝賀的官員們說:“在井亙時,他們不聽我的良言,纔會有今日的恥辱,如果我不屈從於緬方,皇上必然無法保全。”於是悲痛的大哭了一場。禮部侍郎楊在、行人任國璽還上疏劾奏沐天波失體辱國,朱由榔只好留中不報。

明朝最後一代黔國公沐天波,忠良之後,獨撐危局,他的結局如何? 第4張

順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在廷臣支持下發動宮廷政變,處死老國王,自立爲王。新王派使者來向永曆帝索取賀禮,這時永曆朝廷飄泊異邦已經一年多了,坐吃山空,經費上業已陷入窘境,拿不出多少像樣的賀禮。但是緬甸當局的意圖顯然不是爲了得到財物,而是借僅僅具有象徵意義的明朝皇帝致賀來增強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永曆君臣“以其事不正,遂不遣賀”。南明流亡政府的這種僵硬態度使原已不佳的與緬方關係更加惡化。順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莽白給逃到緬甸境內的永曆帝朱由榔捎來口信,讓他明日過河,同飲咒水盟誓,以結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詐,但寄人籬下,又不敢不去,只好命大學士馬吉翔、大臣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員前去赴約。七月十九日(8月13日)黎明,馬吉翔等傳集大小官員渡河前往準備飲咒水盟誓,僅留內官十三人和跛足總兵鄧凱看守“行宮”。上午,文武官員到達塔下即被緬兵三千人團團圍定。緬方指揮官員命人將沐天波拖出包圍圈,沐天波知道變生肘腋,奪取衛士的刀奮起反抗,殺緬兵九人;總兵魏豹、王升、王啓隆也抓起柴棒還擊,終因寡不敵衆,都被殺害。其他被騙來吃咒水的官員人等全部遇難,與沐天波同時遇難的,還有他帶在身邊的小兒子沐忠亮。

明末清初學者邵廷采在《西南紀事卷八》中稱讚沐天波:“洪武勳舊同國終始者,魏國、黔國及誠意數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着。”、“及具末世,皇降大割,國步多艱,卒能跋舍從亡,流離異域,不屈以死,見危授命之義,其庶幾焉,斯亦無愧其祖宗矣!”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中,沐王府在江湖中也是以忠義著稱。韋小寶的七個妻子之一的小郡主沐劍屏就是沐天波之女。沐天波遺留下的舊部奉沐劍聲爲主,矢志反清復明。雖是小說,但也可以看出壯烈殉國的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在民間有着深遠的影響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