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密率領精兵十餘萬,怎麼還打不過兩萬兵馬?

李密率領精兵十餘萬,怎麼還打不過兩萬兵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末唐初這段時間的起義軍多如牛毛,但是真的要算起來的話只有瓦崗軍纔算是衆多起義軍中實力最強的軍隊,並且一度瓦崗軍能人猛將無數,更有統一天下的氣象。但是由於一場戰役的失敗,導致瓦崗軍直接瓦解,被李淵和竇建德瓜分了底蘊,爲李唐後面統一天下提供了基礎。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當時瓦崗軍能人輩出,像是在瓦崗軍失敗之後投降李唐的魏徵、李公逸、羅士信、周法明、程咬金、秦瓊和徐世績等,以及投靠竇建德的劉黑闥,和後來竇建德死後與劉黑闥共同反唐的徐圓朗當時都屬於瓦崗軍麾下。

隋末唐初的各大事件沒有能夠和瓦崗軍的衆將脫離關係的,就這樣李密率領着天下近一半的精英人物,還有強大的瓦崗軍,最後缺落得個投降李唐,基業盡失的下場。這完全是因爲一場戰鬥,一場與王世充實力懸殊的戰鬥。

唐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趁着瓦崗剛剛和宇文化及交手,雖然勝利但是損失巨大的契機,挑選精銳兵馬兩萬進攻瓦崗軍,以便與瓦崗軍決戰,決定整個河南的歸屬。於是李密面對王世充的來犯,讓徐世績固守糧倉所在黎陽,王伯當駐守大本營金墉城,自己親率12萬大軍迎敵。

李密率領精兵十餘萬,怎麼還打不過兩萬兵馬?

在之前瓦崗軍與王世充打過很多次,每次都是王世充失敗告終,所以李密也沒有把王世充當回事,並且當時王世充只有兩萬兵馬,而李密卻有精兵12萬,怎麼算都不能輸。並且拒絕了裴仁基分兵進攻洛陽和魏徵提出的以逸待勞的策略,親率精兵在邙山南麓擺陣迎戰王世充。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李密如果聽從裴仁基和魏徵的建議,即使失敗,也不至於一戰虧掉所有的地盤,就因爲李密的剛愎自用,才導致這一仗讓瓦崗成爲了歷史。當時瓦崗軍是剛剛打敗宇文化及率領的隋朝最精銳的部隊驍果軍,使他有點輕視王世充。

並且在餘王世充對陣的時候不設防禦圍牆,可見他的自大。當時李密的大軍分爲三部分,一部先鋒由單雄信率領,一部由秦瓊、羅士信率領的精銳部隊,一部是自己率領的中軍部隊。首戰王世充命令屬下幾百人進攻單雄信所在的部隊。

注意是王世充給的軍隊數量是數百騎兵,結果是單雄信抵擋不住,然後李密又派遣手下精銳程咬金、羅士信等去增援,結果是裴行儼、孫長樂、程咬金、羅士信等部隊皆受到重創。之後王世充夜遣200多騎兵,在次日凌晨,在李密大軍還沒有準備的時候進攻,結果是李密中軍大敗,率領萬餘殘軍退向洛口倉。

最後王世充圍攻偃師,偃師投降,李密準備守洛口倉,洛口倉叛變,在李密想趁着王世充渡洛水時半途攻擊,但是也因爲叛徒導致報警人員不發信號,錯失良機,反而被王世充偷襲成功,瓦崗軍賴以生存的洛口倉也被邴元真拱手獻給了王世充。

至此瓦崗軍分崩離析,只剩下王伯當所率領的嫡系兩萬兵馬,和徐世績鎮守黎陽的兵馬,單雄信率領的兵馬已經在王世充進攻李密大本營的時候採取按兵不動,最後投降了王世充。李密最後感覺復仇沒有希望之後,率領王伯當等人西進關中投降了李唐,至此瓦崗軍覆滅。

由此可見李密的邙山之戰失敗的原因,不光是李密的戰略指揮失誤,實在是瓦崗軍內部不和造成的,在李密殺掉翟讓,但是沒有清除翟讓的老部下之時就已經埋下了覆滅的導火索。這個導火索就是單雄信和徐世績,這兩位都是瓦崗老人,都是翟讓舊部。

並且在李密殺翟讓之時,就有人勸說李密說單雄信是個陰險小人,一定要除掉,但是李密沒有愛惜他的才能沒有除掉,才導致邙山之戰他按兵不動,之後還有瓦崗舊部相繼背叛李密,導致李密的軍隊沒辦法休整,一敗再敗,直到徹底崩潰。

在邙山一戰中瓦崗大部分將領,除了徐世績和王伯當之外都被王世充俘虜,並且十二萬精兵除了最後跟隨他投降李唐的之外全部都被王世充俘虜,最後除了單雄信以外都分別投靠了李淵和竇建德。王世充以兩萬對李密十二萬,並且真正動用的在歷史上記載的只是幾百人,就擊敗了當時最強大的瓦崗軍。不得不說李密沒有帝王相。

總結:瓦崗覆滅的邙山之戰,失敗的原因第一個是剛剛與宇文化及大戰之後沒有得到及時的休整,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瓦崗的統兵將領心懷異心,導致瓦崗軍最終一戰崩潰,可惜了瓦崗,可惜了李密,便宜了李淵和竇建德。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