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蜀漢國有誰會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諸葛亮而謀取丞相之位呢?

蜀漢國有誰會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諸葛亮而謀取丞相之位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原本是不可以假設的,但讀史者會有偏好,往往會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發出不同的感嘆,而這種感嘆的未盡之意,則往往是諸多的“假如”。比如說龐統,當劉備正處在用人之際,他卻意外地死於戰場。在劉備爲之痛哭之餘,讀者也不免會有一番感慨:假如龐統不是早死……不過,當這種想象如同天馬行空,“假如”也就沒有了邊際,比如有人就說,假如龐統不是早死,那麼他必定代替諸葛亮擔任丞相。也有人爲了否定諸葛亮的需要,還說法正也有這種可能。後來李嚴作爲託孤大臣出現,也有人說這是劉備已經不信任諸葛亮,有計劃地分諸葛亮的權力。

那麼,蜀漢國會有人替代諸葛亮任丞相嗎?我們不妨看看最有可能出任丞相的三個人選,他們分別都是什麼情況。

龐統原本是周瑜的功曹,周瑜去世後歸屬劉備,劉備任命他以從事的身份擔任耒陽縣令。因爲治理的不好,劉備將他免官,魯肅給劉備寫信,諸葛亮給他解釋,劉備這才找他談了談,發現龐統真是個大才,這才任命他爲治中從事。

不過,龐統這個人雖然有才,但卻不會處理和君主之間的關係。劉備和劉璋反目,進攻成都一路高歌猛進,戰事頗爲順利。到了涪城,劉備擺酒奏樂,對龐統說:“今日的聚會,可以說是享受快樂啊。”龐統說:“征伐他人的國家卻認爲是件賞心樂事,這可算不上仁義之師了。”劉備已經喝醉,非常生氣,將龐統趕出了宴會廳。過一會兒劉備覺得後悔,又派人請龐統回席。龐統回到原位,既不理睬劉備也不道歉,只管像原來那樣吃喝。劉備問他說:“剛纔的討論,究竟是誰的錯呢?”龐統回答道:“君臣全都有錯。”劉備聽了放聲大笑,席上的歡快熱鬧氣氛仍像剛開始時那樣。

蜀漢國有誰會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諸葛亮而謀取丞相之位呢?

劉備雖然有點兒得意忘形,但在長時間的征戰之餘慶賀一下也不算大過,龐統勸其收斂事後有的是機會,何必要這樣當面就給劉備下不來臺?當兩人對話過後,宴席氣氛仍然歡快熱鬧,這說明龐統的話纔是不合時宜,而不是劉備以及其他人。還有,龐統的話自身就有問題,所有的征伐都是戰爭行爲,難道打了勝仗就不應該慶賀嗎?奪取益州是劉備諸葛亮早就規劃好了的,具體的軍事計劃也是他幫助劉備制定的,難道劉備喝酒高興後才改變了興師的性質了嗎?劉備一貫標榜自己的仁義道德,龐統專門挑劉備的忌諱說事,並不見得明智。也虧的是劉備正在用人之際,假如成都到手後發生這樣的事情,結果會怎樣?

還有,龐統曾經是周瑜的功曹,是周瑜死後轉投到劉備這兒來的,而諸葛亮是一出仕就爲劉備效勞,這是龐統永遠都比不上諸葛亮的地方。劉備到京口向孫權借荊州,周瑜勸孫權將劉備扣留,孫權雖然沒有采納,但劉備想想仍然覺得後怕。後來劉備問起龐統,擔心他有顧慮,先說了一句“在君爲君”,龐統回答說:“有這回事。”官渡之戰,袁紹和曹操都派了使者拉攏張繡,張繡認爲袁紹勢力大,想結盟袁紹。賈詡直接對袁紹的使者說:“回去謝謝袁本初,親兄弟都不相容,還能容得下天下的國士嗎?”直接就將袁紹的使者趕了出去。隨後,賈詡找了一大堆理由,勸告張繡投奔曹操,張繡聽從了他的建議。到了曹操這兒,曹操給他一個都亭侯,還給了他一個冀州牧的官銜。試想,要是賈詡到了袁紹哪兒,會得到這樣的高官厚祿嗎?周瑜要孫權囚禁劉備,並沒有看到龐統諫阻,所以這“在君爲君”,只能是嘴上說說,劉備心裏如何想,卻很難說。

很多人認爲,劉備讓龐統跟隨入川,是說明劉備非常看重龐統。實際上,劉備看重龐統不假,但在兩人的使用上,是諸葛亮更爲重要。劉備入川,是一個未知結果,而已經得到的荊州,是劉備的立足之地,必須確保這個根本萬無一失。兩相比較,究竟是誰重要呢?那麼,劉備後來爲什麼要調諸葛亮入川呢?奪取成都,劉備已經到了畢其功於一役的關鍵時刻,所以,劉備也該動用諸葛亮這類關鍵人物了。除了諸葛亮,劉備還調來了張飛以及他率領的軍隊,充分證明,劉備已經看到了成都將爲他所有。一旦成都到手,這兒將成爲劉備的政治中心和戰略後方,對於劉備這個統軍之主來說,後方最需要的是諸葛亮這種丞相人才。

蜀漢國有誰會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諸葛亮而謀取丞相之位呢? 第2張

法正 法正原是劉璋屬下,因爲不得重用,常常和張鬆在一起發牢騷。張鬆出使曹操,不受曹操待見,就順便去見了劉備。回來後,張鬆勸劉璋斷絕和曹操的來往,結納劉備。派誰去出使劉備呢?張鬆舉薦了法正。曹操想討伐張魯奪取漢中,進而奪取益州,張鬆就勸劉璋將劉備迎接入川,讓他來幫助抵抗張魯。派去迎接劉備人還是法正。法正勸劉備趁機奪取西川,得到了劉備的認可。劉備進攻成都,法正跟隨着劉備。到了成都城下,法正寫了一封信,勸劉璋投降。曹操討伐張魯獲取漢中,沒有趁勢進攻益州。法正認爲,這不是曹操看不到這一步,而是國內肯定有事情讓他顧不過來,所以建議劉備趁勢奪取漢中,爲劉備所採納。漢中之戰,法正跟隨劉備出戰,爲劉備用兵獻了很多良策。劉備成爲漢中王后,以法正爲尚書令、護軍將軍。

法正有可能代替諸葛亮理由緣於兩件事。佔領益州後,劉備讓法正擔任蜀郡太守,法正開始用權報復,殺了一些過去對他有小小怨恨的人。有人勸諸葛亮告訴劉備,讓他限制一下法正。諸葛亮不但沒有向劉備進言,還給法正找了一些理由,因此說是“諸葛亮知道劉備非常喜愛信任法正,所以才這樣說。”有人據此認爲,這是諸葛亮不敢得罪法正。第二件事就是劉備東征失利,諸葛亮說過一句話:“若法正在,一定能夠勸阻主上東征;即便是仍然東征,也不至於敗得這般慘重。”

其實前一件事可以有另外的理解,諸葛亮認爲這算不了大事,沒必要大驚小怪。法正雖然殺了好幾個人,但並沒有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以不會引起諸葛亮的重視。這件事雖然被人們認爲諸葛亮“失政”,但那個時代的人把人分等級看待也是普遍現象。至於後一件事,人已經不在了,說句好話也算不了什麼!

蜀漢國有誰會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諸葛亮而謀取丞相之位呢? 第3張

至於兩人的官職地位,也許只是看到了法正一個方面,而沒有看看諸葛亮在同一時期的官職地位。奪取成都後,劉備以諸葛亮爲軍師將軍,署理左將軍府事。劉備外出,諸葛亮常例鎮守成都,滿足前方的糧食兵員供給。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劉備就已經確立了兩人之間的未來關係,只需要看劉備是個什麼名號而已。這和蕭何與劉邦的關係如出一轍,不管日後誰人奪了多少城池,受封多少戶的侯爵,丞相之位非蕭何莫屬,誰人也爭不去這個位置。

李嚴 李嚴原來也是劉璋的屬下,劉備進攻成都,劉璋讓李嚴前去綿竹督促軍隊抵抗劉備,李嚴卻反而投降了劉備。劉備獲取成都後,李嚴被任命爲犍(音:qian)爲太守,興業將軍。在任職期間平定叛亂有功,李嚴被加封爲輔漢將軍。劉備當皇帝的第二年,李嚴被調到劉備的身邊,任尚書令。劉備臨終,李嚴和諸葛亮一起被劉備作爲託孤大臣,遺詔輔佐劉禪,李嚴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有人認爲,李嚴這個尚書令權力很大,諸葛亮從成都送來的文書都要先經過李嚴之手,而李嚴任職的這個中都護也是劉備保護劉禪的措施之一,尤其是讓李嚴統內外軍事,更是分諸葛亮之權。如果能夠再給劉備的時間長一點,李嚴也有可能替代諸葛亮。

實際上,李嚴的出人頭地有一個大背景,那就是夷陵之戰以後,劉備的文臣武將極大的損失,蜀漢國幾乎出現了人才荒,這才讓李嚴冒了出來。劉備的遺囑是讓李嚴和諸葛亮分權不假,但無論是劉備生前還是這份遺囑,李嚴都不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劉備生前,李嚴的這個尚書令,不過就是個祕書長而已,和諸葛亮這個丞相根本就沒法相比。雖然諸葛亮的文書往來需要經過李嚴之手,但在君主明、君臣信任的情況下,李嚴根本就不可能在當中做點兒什麼。至於受信任程度,劉備把後邊的家都交給了諸葛亮,這份信任和重託,根本就不是一個李嚴能夠比得了的。有兩個例子:曹操因爲荀彧不支持他當魏王,他不再信任荀彧,於是把荀彧調到前線自己身邊,後邊的這個家不再交給他了;諸葛亮讓楊儀當隨軍長史,而死後卻建議讓後方的蔣琬接替自己。所以說,在外的皇帝和住在皇宮中的皇帝,身邊的那個人是有所區別的。

蜀漢國有誰會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諸葛亮而謀取丞相之位呢? 第4張

再來看看劉備的遺囑。大凡皇帝託孤,都是指定兩個甚至更多的幾個大臣,不可能交代給一個人,劉備也是如此。劉備指定李嚴和諸葛亮同爲託孤大臣,雖是分權,但兩人的地位是不一樣的。諸葛亮不但受託,還讓劉禪“事之如父”,可以說李嚴根本就沒法相比。再看看李嚴,雖然爲託孤大臣,但卻讓他“留鎮永安”。其實,劉備讓李嚴留在永安,目的非常明確,完全是軍事上的需要,也就是在劉備看來,蜀漢國無論是攻還是守,用兵重點都在東,而不是在北,這和他夷陵失敗後留在永安是一致的。總之,李嚴的存在是對諸葛亮的分權,這個道理是說得通的,但說到劉備不信任諸葛亮則實在是言過其實。

劉備自己曾經說過,他得到諸葛,好比是魚兒有了水,一種如魚得水的君臣關係,不是一般人可以替代的。在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當中,這種魚水關係是始終牢不可破的,兩人從來沒有公開的意見對立和矛盾公開,也沒有人在他們當中搬弄是非,劉備又怎可能捨熟用生呢?在這樣的一種關係之下,蜀漢國誰又會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諸葛亮而謀取丞相之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