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陸遜當初不是一個小將嗎 劉備是怎麼敗在他的手裏的

陸遜當初不是一個小將嗎 劉備是怎麼敗在他的手裏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備和陸遜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備爲何會敗在小將陸遜手中?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奪荊州、取西川、並漢中,最終劉備得以稱帝,躋身三分天下第一的霸主地位。劉備在漢中迎戰曹操,以趙雲一支奇兵戰勝曹操,從而迎來了蜀漢的榮耀。但此時東吳呂蒙奪取荊州之後,執意斬殺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劉備不顧諸葛亮的阻攔,執意發動這場錯誤的戰爭,自此已經看到光復大漢的蜀國逐漸開始喪失優勢,而且成爲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看過三國的人可能都瞭解,劉備幾乎傾盡全力進攻孫權方面,準備爲關羽張飛報仇企圖攻佔東吳,但最後卻終究不遂人願,夷陵之戰中劉備慘敗並在白帝城病逝,由其子劉禪繼位,而這也開啓了蜀國衰敗的開端。後人對於夷陵大戰劉備失敗的原因也是衆說紛紜,此次作者總結了幾點供大家進行參考。

陸遜當初不是一個小將嗎 劉備是怎麼敗在他的手裏的

▲白帝城託孤

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兵敗逃往白帝城,東吳將領想要擴大戰果。但此時劉備已經收攏士兵,且援軍趙雲也已經來援,永安駐軍已達兩萬。曹魏方面也由於孫權拒絕派遣質子而在積極備戰,陸遜無可奈何之下只得退軍。作爲年紀輕輕的一介書生竟然真的以一己之力抵抗幾十萬大軍,奠定了孫權方面在此次戰爭中的勝利優勢,對於此次戰爭難道劉備真的是無勇無謀?陸遜真的是蜀國的剋星?

失天時

一是曹丕篡漢,無論何時何地,討伐曹魏始終是應天道,順人心,但是劉備竟然因一時情緒執意討伐孫權,此次戰爭首先在名義上就出師無名,得不到當時其他小勢力的支持,這也是劉備方面失敗的重要原因。劉備作爲皇室後裔,他的軍事取向事關戰爭成敗,劉備不討曹魏而一味討伐東吳,首先在政治上就不佔優勢。當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曹魏纔是大漢覆滅的主要推手。於情於理來講,劉備伐曹魏纔是時代大勢。然而劉備被關羽、張飛的死衝昏頭腦一意孤行的伐吳,致使民意沸騰,以諸葛亮爲首的智囊團也伐吳充滿不滿。因此任何時候都首先應該在政治上順民意應人心。

陸遜當初不是一個小將嗎 劉備是怎麼敗在他的手裏的 第2張

▲於和偉飾演的劉備

二是劉備選擇酷暑去攻打吳國,五六月份的東吳,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難以忍受酷熱的煎熬。劉備無可奈何炎熱的乾燥天氣,只好將捨棄船隻而將戰爭方向轉移到東吳地面上,把軍營置於乾燥易燃的深山老林中裏,妄圖在茂密的森林中度過酷夏,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從而一舉拿下東吳。但是由於蜀軍處於東吳境內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離後方大部隊距離很遠,從而無法得到後方的支持,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再加上在深山老林中駐紮,兵力異常分散,不利於戰爭發起時集中優勢兵力,從而爲陸遜實施火攻計劃提供了一線契機。而劉備在火災起後自亂陣腳導致本就身陷火圍之中的蜀軍更是傷亡慘重。

時間上的錯誤決策是此次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古代戰爭對於天氣的掌握尤爲重要,更何況還是這種大戰,只要出現一絲一毫額風險都有可能會導致失敗。

一是劉備不顧自身適應能力,急於作戰;劉備率領的蜀國軍力在夏季時節,本就不符合蜀國大軍的身體狀況,加之作爲攻方的蜀國每天冒着烈日孤軍行軍,,大軍並不能守衛相顧,因此士兵的士氣和體能都慢慢衰弱。反觀東吳陸遜建立幾十座關隘,在各處隘口嚴密佈防。使得蜀漢大軍長時間猶豫不前。劉備方面由一開始的盛兵,成了現在的疲兵。而此時的陸遜仍然固守大營,不主動與想要快戰的劉備正面發起衝突,也不應戰,說明了陸遜有極其強大的忍耐力,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他要的是大獲全勝。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夷陵大戰也是一場心理戰和生理戰。

陸遜當初不是一個小將嗎 劉備是怎麼敗在他的手裏的 第3張

▲電視劇版孤軍深入

二是劉備的大軍因不堪夏季的酷熱,無可奈何將大軍遷入深山密林中企圖過了酷夏再對東吳發起總攻,而這也導致劉備方面犯了一個及其致命的失誤:把營寨結在了深山密林之中,而且是七百里連營。正是由於這七百里連營,導致了他的大軍首尾不能相顧,導致了陸遜的火攻之計可以得逞,導致了整個蜀軍潰敗的發生……也正是“七百里連營”的低級錯誤,使得劉備徹底背上了一個無勇無謀的名號,在後世這場戰爭劉備也成了最大的背鍋者。

劉備沒有充分考慮地形,將大軍駐紮在易燃的樹林之中,在駐紮之後也沒有將駐紮之後做防火隔離,讓陸遜抓住機會使用火攻,這是此次戰爭失敗最爲明顯的原因。劉備究其根本還是和關羽張飛一樣犯了非常致命的錯誤,就是對東吳的嚴重傲嬌,認爲江東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沒有膽識,所以產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這也導致劉備沒有過分重視地形,認爲江東無人可以想到火攻的計策。

失人和

一是能征善戰的五虎上將大多已經去世或年老不能上戰場。關羽張飛兩人這時候早已被東吳所殺,馬超鎮守邊疆。夷陵之戰中隨行的五虎上將只有黃忠,趙雲此時也隨諸葛亮留守蜀中。在此次大戰中,黃忠爲誘敵深入,不惜用命做餌,從而換得劉備將孫權優勢兵力打擊的戰果,但是黃忠的陣亡是此次戰爭的極大損失。黃忠作爲五虎上將,他的存在就是對蜀國士兵的極大激勵,在攻城略地中黃忠的指揮能力也是異常出衆的,現在黃忠不行被孫權方面殺害,也是導致夷陵大戰失敗的又一原因。

劉備從蜀國出來本身帶的文臣武將就不多,加之在戰爭中失去的黃忠,隨行能夠打頭陣的或許在這時只有張苞和關興,但作爲現在情緒已經憤怒到頂點的劉備,不僅不能聽取謀士的意見,還讓僅有的武將出去冒險拼命,不可謂不明智,或許劉備此時求教諸葛亮可能會改變此次戰爭失敗的格局。但此時的劉備根本考慮不了這麼多。

陸遜當初不是一個小將嗎 劉備是怎麼敗在他的手裏的 第4張

▲沙摩柯人物圖

蠻族將領沙摩柯也在此次夷陵大戰中,不幸死於亂軍之中,沙摩柯作爲蜀漢後期難得的將領,他的死亡也帶給蜀國不小的打擊,這意味着劉備失去了僅有的武將去開疆擴土。劉備率軍攻打孫權的途中文臣的損失也是巨大的,馬良等蜀中賢人隨軍出征,但在大火中失去蹤影,不知下落,由此造成一定的文臣斷層。雖然“蜀中無大將,廖化爲先鋒”這樣的俗語有抹黑廖化胸無點墨的嫌疑,其實廖化也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並非像大家印象中的有勇無謀,不過也從側面體現出了蜀國人才的逐漸凋零。蜀國這時候的人才明顯已經青黃不接,比起曹魏方面更是產生了不小的差距,這也造成了後期北伐的乏力。

二是用人不當,任命剛愎自用的關羽留守荊州,將大後方置於險境,最後關羽不但丟失了荊州,而且間接導致了這場失敗。沒有想到的是,關羽對於江東及其傲慢,他的屬下將領受其影響一致認爲江東皆鼠輩,但就是那個吳下阿蒙卻抄了他的大本營荊州,並追殺關羽一直逼關羽命喪麥城。夷陵之戰就是因關羽被東吳殺害而發起的。很多人認爲,關羽進攻襄陽、樊城之前,一定是與劉備進行過報備,很大程度上是取得了劉備的同意的。

從夷陵之戰之前的荊州失守中,我認爲關羽在這些戰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首先關羽被呂蒙所殺是劉備發起孫劉大戰的重要原因。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作爲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自然也逃不過這個規律。最主要的表現,在於他目中無人的性格特點,因此,就需要劉備有足夠的思考能力,做到有識人之明,把不同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才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結果,同時也能避免出現一些重大失誤。

陸遜當初不是一個小將嗎 劉備是怎麼敗在他的手裏的 第5張

▲關羽動漫形象圖

另外,對於擁有一定兵力的糜芳和仕仁的見死不救,劉備也負有用人失察的責任。重要將領在對敵作戰中意義重大,甚至能左右一場戰爭的成敗,因此對於人才必須要有足夠的鑑別能力,確保能夠令行禁止,可以爲自己所用,人必須保證絕對服從自己以及自己的政權。除了保證命令的令行禁止,還要充分保證前方各個將領之間的團結,在面對嚴重問題時能夠勁往一處使,各個部隊之間相互協助。對於二人投降東吳的行爲,雖然不能說與劉備毫無關係,但很顯然劉備在考察和任命兩位武將員時存在着嚴重的錯誤判斷,由此間接導致了關羽的犧牲以及之後的孫劉大戰。

我們必須要看到這二人明顯立場不堅定,不能忠實於蜀國,從政治立場上講並不是合格的將領。這也是蜀國戰敗的重要原因。

最後我們談談陸遜,陸遜雖然外表儒雅,但心性堅忍,在面對如此大戰之時仍鎮定自若,心中早已胸有成竹,在面對劉備大軍攻佔東吳門戶秭歸之後,及時做出決策,興建新的城寨進行對抗,並能及時抓住機遇,從而火燒劉備大軍,又一次使曹劉孫三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因此可以看出陸遜其實也是一位不輸於周瑜、呂蒙的大都督。

陸遜當初不是一個小將嗎 劉備是怎麼敗在他的手裏的 第6張

▲陸遜人物圖

陸遜作爲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大都督,一開始在夷陵之戰開始時受到東吳各個階層的反對,認爲陸遜一個實實在在的讀書人並不能領導好這場關乎東吳生死存亡的戰爭。因此陸遜一開始時就遭到了將領的質疑,在隨後戰爭伊始,東吳的節節敗退更是加重了這種刻板印象。隨後主公孫權的侄子不顧陸遜的命令出城與急於作戰的蜀國大軍面對面的對抗,導致關隘失守,但在孫權的支持下,陸遜以一種明正典刑的態度斬殺了不聽命令的將領,這時陸遜的權威達到頂峯。

其實縱觀夷陵之戰,作爲年過六旬的劉備居然敗給了自己的後輩,而且還是一個書生。原因還是劉備在仇恨面前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加之沒有諸葛亮的出謀劃策,這才導致了夷陵之戰的慘敗。

後世對於夷陵之戰衆說紛紜,有人認爲劉備戰敗不是因爲自身原因,作爲一國之主的劉備肯定不是胸無點墨的,認爲這場戰爭的失敗就和當初的赤壁之戰相差無幾,都由於一些客觀原因。這並不是毫無道理。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失敗之後都是存在一定的驕縱心理,在漢中之地收復之後,劉備方面早已成爲驕兵悍將,因此註定會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失敗,夷陵之戰只是碰巧在這個時間段爆發。

綜上所述,這場戰爭的天時地利人和盡失,失敗早已註定。對於後人的啓示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切忌情緒化做事。只有控制好自己我們纔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