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良作爲千古第一謀聖 張良到底有多厲害

張良作爲千古第一謀聖 張良到底有多厲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西漢張良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千古第一謀聖張良,有多牛?

熟讀漢初歷史的人都瞭解,漢高祖劉邦與謀士張良雖爲君臣,但二人實際上是歷史上最爲難得的一對政治知己。

劉邦僅有一腔大志,若非他知人善用,得到了張良、韓信、樊噲、蕭何、曹參等一衆實力強悍的文臣武將,定然不會有大漢帝業的成功締建、更不會在史冊上留有“布衣粗履得天下”的一世英名。

謀士之所以聰明,在於他能見微知著、遠見卓識,智慧超羣的張良晚年時悟到了盛極必衰、達極必敗的“循環”之道。

於是,他在高祖晚年重病期間做到了3年不食五穀、5年足不出戶,通過閉關修道的方式將自己置身於權勢富貴的洪流之外,併成功地爲自己的子孫後代換來了長達2000多年的平安生活。

有着“千古第一謀聖”之稱的張良

漫漫歷史長河之中,除了要有英偉的帝王、美麗的女人、驍勇的將軍、倜儻的文人、矯健的壯士之外,還需要聰慧過人、足智多謀的謀士才足以撐起歷史的天空。

古往今來,帝王手下總是需要若干謀士和軍師出謀劃策、竭才盡智纔好,鬼谷子、姜子牙、管仲、諸葛亮、劉伯溫等人都堪稱是智謀超凡的謀士。

倘若細細地推究起來,生活在秦末漢初之時的張良纔是真正配得上“謀聖”二字的傳奇人物。

出生在公元前250年前後的張良乃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西漢的開國功臣,他與蕭何、韓信並稱爲“漢初三傑”。

今人評價張良的時候,認爲他是“千古第一謀士”,如果沒有他的佐助,高祖劉邦必定難成大業,西漢建制伊始也必然不會那般安定穩固。

張良作爲千古第一謀聖 張良到底有多厲害

張良的祖上乃是戰國時期的韓國人,祖先有5代皆效命於韓王,張良之父張平曾官拜韓國的輔相,是韓桓惠王時期的一代名臣。

張平在秦國滅韓之時含恨而亡,始皇帝嬴政一統六國之後,本爲韓國子民的張良打算復仇雪恨,他先後2次謀劃半路截殺嬴政,惋惜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陳勝吳廣起義後,世間羣雄並起,華夏之邦基本又陷入了一片混戰之中,張良在機緣巧合之下遇見了已經起事的劉邦,知人善用的劉邦對張良的才能十分看重。

他聽從了張良所獻上的計策,抓住了西楚霸王項羽傾力與秦國軍隊鏖戰的契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提早攻佔了咸陽,迅速推翻了搖搖欲墜的秦王朝。

後來,張良又在鴻門宴、下邑之謀以及垓下圍楚等一系列鬥智鬥勇的戰事之中積極獻智獻策,不僅救了劉邦的性命,還爲建立西漢立下了大功。

當漢朝進入建設發展的平穩期之後,張良機智地選擇了“斂退”、“歸隱”,從而得到了圓滿的善終。

鑑於張良一生的作爲和表現,今人經過了數番縱橫對比,認爲在歷朝歷代的謀士大家之中,唯有西漢名臣張良才能當之無愧地獲得“千古第一謀聖”之榮稱。

劉邦與張良既是君臣,又是一對難得的政治知己

劉邦和張良君臣初遇時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場景呢?咱們還得將歷史舊鏡頭拉轉回公元前209年7月的那個盛夏。

彼時,陳勝吳廣已然揭竿而起、舉兵反秦,其後,各地豪傑齊齊效仿陳勝和吳廣。

一時間,華夏大地上的反秦義師風起雲涌,矢志抗秦的張良也順勢拉攏了100多名兵卒,成了反秦義師中的一支生力軍。

然而張良這股反秦勢力畢竟還是人單勢孤、難以壯大,因此他最終選擇率衆去投靠當時一個叫景駒的義軍領袖。

途中,張良在一個叫“留縣”的地方與正在那裏招兵買馬、預備擴張勢力的劉邦相遇了。

張良作爲千古第一謀聖 張良到底有多厲害 第2張

此二人相見如故,交談融洽,於是,張良果斷地放棄了投靠景駒的想法,從此便成了劉邦麾下的一名謀士。

張良作爲一介士子,深知韜略固然重要,但能夠施展謀略的先決條件是要有一位值得跟隨並擅於納諫的英主賢主。

自從張良與劉邦不期而遇後,張良認爲劉邦雖然出身市井草莽,但此人眼光獨到、目標清晰、想法明確,擁有成大事的潛質。

其後,張良便轉投在劉邦的麾下並一直深受劉邦的信重,他頭腦中的睿謀智慧纔得到了可以充分施展的空間和機會。

攻武關、佔咸陽,劉邦助張良滅掉秦國後,張良施計助劉邦成爲了漢中王。其後,劉邦因武力值太過孱弱而暫時輸給了項羽,令戰事日程陷於膠着境地,張良思慮數日,獻策於劉邦:

韓信、英布、彭越三人驍勇善戰,可助我們擊敗項羽。

劉邦聞言當即就派人將韓信、英布、彭越拉攏至麾下,由於知人善任、方略得當,戰局迅速得到了強有力的扭轉,最終,劉邦得勝而歸、項羽自刎烏江。

劉邦擊敗項羽後一統天下,於公元前202年在定陶的氾水北畔舉行了帝王的即位大典,建立了西漢,並定都於長安。

張良作爲千古第一謀聖 張良到底有多厲害 第3張

至此,劉邦成了歷史上的漢高祖,張良成了留侯,君臣二人繼往開來,互相成就,創設並強盛了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大漢王朝。

張良不願淪入“兔死狗烹”的結局,用大智慧換來子孫後代2000多年的平安

劉邦創業成功後,將曾經隨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韓信、英布、彭越、臧荼、盧綰、陳豨等一衆功臣都一一進行了重賞,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被劉邦封爲了異姓王。

當劉邦欲犒賞張良的時候,原本是打算恩賜張良“自擇齊三萬戶”,然而張良卻一再謝絕,最後張良只向劉邦討求了“留縣”一地,並因此而得了個“留侯”的名銜。

斗轉星移,數年之後,劉邦漸漸轉換了帝王的心境,他私下裏忖度着那些有着“半獨立”性質的異姓王,認爲他們個個實力強勁雄厚、威名不減當年。

漸漸地,劉邦認爲自己在世的時候尚且還可以鎮得住那些異姓王,但這些人在自己過世後會不會生出異心、甚至於謀逆造反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多疑的劉邦因爲把目光投向了長久之後而對昔日的功臣們生起了防範戒備之心。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敕封了7個異姓王,但到頭來卻都他們都相繼殺掉了,這些人被扣上的罪名基本上都是謀反謀逆。

張良作爲千古第一謀聖 張良到底有多厲害 第4張

可見,劉邦安天下後內心產生的懷疑和猜忌究竟是何等的冷酷無情。

據史冊記載,劉邦在漢朝建制後的7年之內,利用各種託辭將除了弱小的長沙王吳芮之外的其他異姓王相繼屠戮殆盡,血腥的行爲令人不寒而慄。

留侯張良見狀,內心亦深感憂懼,爲了避免“兔死狗烹”的慘烈結局發生在自己身上,張良暗中打定主意,選擇功成不居、激流勇退。

首先,張良面聖時自稱身體欠安、飲食不調,向劉邦請了一個沒有歸期的“長假”。

其後,張良隱居在清曠的山野之地,3年不食五穀、日日斷食修道,5年足不出戶,不同任何人士往來結交。

就在張良在山野中清修靜思、養身療愈的那幾年,高祖劉邦身體日益衰微,且逐漸病入膏肓。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歿的消息傳到了張良耳中,張良借弔唁之機正式向呂后請辭,他說:得遇先帝乃臣下之甚幸,至今日起,我將矢志於悟道仙遊、棄世修身,往後世間再無留侯張良!

有人可能以爲,高祖劉邦已然殯天離世,張良何苦執意捨棄紅塵富貴、偏要向山川尋志呢。

張良作爲千古第一謀聖 張良到底有多厲害 第5張

其實,張良此舉並非只爲自己考慮,他更多地預謀和打算早就從他選擇成爲“留侯”那日起便開始了。

留侯張良的封地爲“留縣”,該地恰恰是高祖劉邦與張良二人微時的相識之地,寓意深遠,是君臣二人昔日真摯情懷的一種見證。

後來西漢建立,張良選擇遁世修道,不僅避開了劉邦的猜忌和殺心,還躲開了呂后日後的專權,因爲張良清修悟道,他的子孫後代也大多都與修道結緣。

如今中國的道教流派大多數都是由張良的子孫傳人所創立,雖說大漢早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道教卻流傳至今,令張良的子子孫孫平安綿延傳續了2000多年。

張良作爲千古第一謀聖 張良到底有多厲害 第6張

在古代,真正的高人才有可能成爲一個實至名歸的“謀聖”,而在今人看來,深謀遠慮的張良不僅僅是個高人,而且還深諳“人生如棋,一步三算”的道理,用謹慎和智慧換來了自己和後代們的長久平安。

看來,華夏五千年來世間智囊型人物不勝枚舉,卻始終唯有張良一人可當得起“千古第一謀聖”的嘉譽盛名。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漢初三傑爲臣處世之道研究;徐東傑;鄭州大學;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