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良晚年爲了自保 張良到底有多拼命

張良晚年爲了自保 張良到底有多拼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張良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漢朝功臣張良晚年爲自保有多拼?

秦王掃六合一統中原,奈何秦二世昏庸無能,秦朝的統治二世而亡,接替秦朝江山的就是漢高祖劉邦,劉邦能夠推翻秦朝建立漢朝,最主要還是依靠自己身邊能臣賢相的輔佐,如蕭何、樊噲、張良等。

惋惜帝王多疑心,這些能臣賢相在漢朝建立之後不得不以各種方式退出朝堂以求自保,張良也不例外。

出身貴族,圯上受書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期韓國人,祖父張開地曾連任韓國三任丞相,父親張平亦連任韓國兩任丞相,出生在這樣的貴族世家,加上張良本人長相俊美才華橫溢,得到世人的追捧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奈何張良出生的時機不對,他出生於戰國末期,正是秦始皇野心勃勃打算一統六國的時候。

最終的結局我們從歷史書上也有所瞭解,秦王掃六合建立了秦朝,韓國滅亡,雖然張良因未曾在韓國朝廷任職而逃過一劫,但其弟在秦國與韓國的戰爭中喪生,家破國亡之仇,讓張良從此對秦始皇懷恨在心。

張良晚年爲了自保 張良到底有多拼命

在秦始皇東巡的時候張良僱人打造了一個重達120斤的鐵錘,還僱傭了一個大力士,讓他在發現秦始皇的車架後就用這個鐵錘揮向座駕。

張良選定了博浪沙作爲自己行刺秦始皇的地點,奈何秦始皇早有防備,所有的馬車都是同種規格,這讓張良無法辨別秦始皇在哪輛馬車上。無可奈何之下他只能讓大力士用鐵錘攻擊中間馬車,結果是錯的,秦始皇並不在這輛馬車上,雖然無功而返,“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卻流傳了下來。

此次行刺失敗之後,張良爲了逃避秦王的追捕只能隱姓埋名,有一日張良閒步在沂水圯橋頭的時候,偶然碰見了一個穿着粗鄙的老人。

這個老人對張良出言不遜,張良此時已經經歷過世間諸多挫折,往日的貴族子弟作態早已放下,面對老人的刁難,張良也應對自若,見張良應對自如,老人覺得張良是個可造之材,於是同他相約5日後再見。

5日後,張良按時來到橋上,奈何老人早到指責張良同老人相約還不守時,氣憤之下揮袖離去,約定5日後再約,張良清楚這是老人的刻意刁難,無可奈何之下卻也只能答應。

這樣的情形重複了兩次,15日後老人見張良確實有誠意,送給了張良一本書,即《太公兵法》。

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巖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圯上老人”,這件事就是“圯上受書”事件。

張良晚年爲了自保 張良到底有多拼命 第2張

投奔劉邦,成就大業

得到《太公兵法》之後,張良日夜研習此書,終於有所得,後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反抗秦王朝的統治,學有所成的張良認爲自己的時機已到,於是聚集了一支100多人的隊伍意圖反秦。

張良深知自己這支隊伍勢單力薄不足以成事,只能率領這支隊伍前往投靠景駒,在路上正好碰見了劉邦,兩人一拍即合,張良從此成爲劉邦的帳中臣爲劉邦出謀劃策。

後來劉邦一路高歌猛進攻入咸陽,在進入咸陽之後,看見雄偉堂皇的秦王宮,以及秦王宮中遍地可見的珍寶美人,劉邦一度忘乎所以,置羣臣的勸諫於不顧。

最終還是張良站了出來,以秦王的例子勸諫劉邦,認爲劉邦不應任由自己沉溺於享樂之中,此時的當務之急應當是想法應對咸陽城外的項羽。

劉邦聽到張良的勸諫之後恍然大悟,立馬召來羣臣商議對付項羽的對策,後來項羽的鴻門宴事件也是張良等人替劉邦出謀劃策才使他逃過項莊的刺殺。

若非如此,勢單力薄的劉邦絕對會被項羽打敗,最終的勝者就會是項羽,劉邦這個名字大概也會成爲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微塵。

張良晚年爲了自保 張良到底有多拼命 第3張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正式即帝位,稱爲漢高祖。張良、蕭何、韓信等一衆忠臣自然也得到了封賞,輔佐的主上登基爲帝,張良等人也封侯拜相,往後的人生似乎也應該是從此在朝廷上輔佐帝王成就一番偉業,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明哲保身,安享晚年

輔佐劉邦數年,張良清楚劉邦有帝王之能,卻也不可避免地擁有帝王常見的弊端:多疑。

張良一衆人輔佐劉邦登基,如今朝廷不穩,劉邦還需要他們爲自己穩定朝堂鞏固統治,等天下太平之後,劉邦必定忌憚這些人的才能,疑心他們的忠心,他們一衆人必定不得善終。

所以蕭何以自污的方法被迫自保,張良託病退出朝堂,只有韓信和樊噲認爲劉邦不會對忠臣下手,最終死於非命。

張良早年間就因隨劉邦四處顛簸身體留下病根,此時託病退出朝堂也是一個極好的藉口,縱使劉邦瞭解張良的用意也樂見其成。

張良因病在家之後就慢慢斬斷了自己同朝中之臣的聯繫,減輕自己在劉邦心中的威脅,甚至晚年時還3年不食五穀,5年足不出戶,以此表示自己的淡泊明志。

後來是呂雉得知了張良的此番作風勸解張良,認爲張良顛簸半生,到了晚年時光沒有必要如此委屈自己,張良這才調整了自己的作息習慣。張良雖然在家,但他並未閒着,而是潛心修行黃老之學。

張良晚年爲了自保 張良到底有多拼命 第4張

張良本就對兵戰、謀略方面極爲精通,此番研究黃老之學對他來說並非難事,張良甚至還據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將自己所學習的這些知識都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孫。

這些知識經過代代相傳,張良的十世孫張道陵根據這些知識創建了“正一道”,經過一代一代的發展,正一道成爲了道教中的中堅力量。時至今日,張良的後人依然在中國的道教中發揮着重要影響,經過2000多年的傳承,正一道依舊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所以張良適時退出朝堂是一件明智的事情,他退出朝堂斬斷了自己加官進爵的前途,卻潛心研究黃老之說爲正一道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無法評判這兩件事孰重孰輕,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若是張良始終活躍在朝堂,他的晚年必定不會如此安逸,甚至可能會同韓信、樊噲一般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