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邦和功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其中一人被害,另外兩人的命運又如何?

#項羽與劉邦#劉邦是歷史上從起義到建國用時最短的皇帝,僅僅用了七年時間就從一個小混混變成了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速度之快,無人能及。

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主要得益於三個人的輔佐,可以說這三個人是成就劉邦的關鍵人物,沒有他們,就沒有劉邦大漢王朝的四百年偉業。

可是劉邦在繼位後卻犯了每一個當權者都會犯的毛病,那就是多疑。尤其是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他們就是每個當權者心中的一根芒刺,讓人食不能咽、夜不能寐。假如他們聯合起來謀反,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每個當權者就千方百計地想辦法除掉他們,他們的命運會如何?下面咱們正式開始。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糧草,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劉邦和戚夫人劇照。

這是漢高祖劉邦的肺腑之言,也是對這三個人最精準最客觀的評價。劉邦之所以能得天下,和這三個人的輔佐密不可分,可以說沒有他們,"草根"劉邦能打敗項羽簡直比登天還難。他們就是後來被史學家稱爲“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和韓信。

打天下的時候,恨不得穿一條褲子睡一個被窩,稱兄道弟、喝酒吃肉,整天混在一起。等到天下已定、黃袍加身的時候 ,就開始翻臉不認人了,那傢伙,翻臉比翻書都快。曾經浴血奮戰、立下汗馬功勞的兄弟,都成了當權者眼中必欲除之而後快的仇人,不禁讓人感嘆,原來兔死狗烹、卸磨殺驢的故事是代代相傳啊。

歷史上誅殺功臣的例子還少嗎?像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宋太祖趙匡胤、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等等,個個都是狠人兒,殺起功臣來那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今天咱們就看一下"漢初三傑"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看看他們在幫助劉邦打下天下後,都有着怎樣的命運和最終的歸宿。

01張良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良,韓國的名門望族,其祖父和父親做過五代韓國君主的國相。地位尊貴家世顯貴。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所滅,張良立志要爲韓國報仇,遂遣散家奴變賣家產,要刺殺秦始皇嬴政。

直到公元前208年,纔等來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張良和刺客埋伏於博浪沙附近準備下手,惋惜嬴政鑑於之前被兩次刺殺,已經提高了警惕,行大軍伍中有很多一模一樣的轎子,他們根本分不清楚哪一個是嬴政的,隨便選了一個,惋惜不是,刺殺任務宣告失敗。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張良刺殺秦始皇劇照。

從這件事情不難看出,張良以一己之力對抗大秦,有膽有識的真爺們兒,就是運氣不好。一個有錢有勢的貴族,上流社會的人,本可以安安穩穩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竟然去做刺客,那可是要掉腦袋的,真是大丈夫也。

張良這個人淡泊名利,對金錢、地位都看得很輕,事實證明他的這種性格最後也救了他一命。

張良自沛縣追隨劉邦後,一直跟隨劉邦爲其出謀劃策,打到南陽的時候呢,提出要"約降南陽",助劉邦順利先入關,到了秦王宮殿後,劉邦由於貪戀美色沉迷於奇珍異寶之中而不思進取,只想當一個關中王,張良勸他要志在天下而不能只看眼前的蠅頭小利。

鴻門宴上項羽要殺劉邦,張良助其避險,救了劉邦一命。還有後來的"阻封六國","封韓信齊王"等等計謀,最後協助劉邦贏得了楚漢之爭,奠定了君臨天下的基礎

劉邦登基後由於寵幸戚夫人,欲換太子,也是張良出謀劃策穩住了呂后之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可以說張良爲西漢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非常大都貢獻。

摘自《史記-留侯世家》: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爲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劉邦繼位後,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令張良自擇齊地三萬戶,被張良婉拒。說:韓國已滅亡,我也成了一介布衣,能領萬戶已是莫大榮幸,怎敢奢求太多,我的理想就是要爲韓國復仇,如今願望已實現,只想歸隱山林,再加上體弱多病,已無心朝政,我願意回到以前咱們相遇相識的留地,因此劉邦封了張良一個留侯(留地就是今天的江蘇沛縣)。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張良劇照。

晚年,做一隻閒雲野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張良去世後,諡號文成。

張良之所以能夠安享晚年,是因爲他能激流勇退,不貪戀權力和功名。他也是三個人當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02蕭何

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糧草。

蕭何,原爲秦吏時就和劉邦交好,劉邦那時是一個泗水的小亭長,經常惹事兒,蕭何利用職務之便幫助劉邦很多。後來協助劉邦起義。尤其是楚漢之爭時,留守關中,穩固大本營,主管糧草和兵源。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得益於蕭何治理有方,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前線提供糧草和補充兵員,爲劉邦贏得楚漢之爭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劉邦冊封百官時,蕭何位居頭名,官至宰相。即使那麼好的關係,劉邦也懷疑蕭何,據史料記載,共懷疑過三次。

第一次:"昆弟子孫"送前線

漢三年,劉邦在滎陽和項羽對峙的時候,經常派人犒勞在後方的蕭何,蕭何沒有在意,可手下人卻提醒蕭何說,現在前線打仗那麼辛苦,大王卻經常派人來犒賞大人,這是爲何,這說明大王對蕭大人不放心啊,現在前線吃緊,害怕蕭大人在後方造反啊,蕭何大驚,便把昆弟(昆弟指的是堂兄弟)和自己的子孫送到前線,明面上說是支援前線,其實就是作爲人質好讓大王放心。

關於這次送人質事件,司馬遷對劉邦的描述是:看到人質後,"漢王大悅"。

第二次:除韓信,加封蕭何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劉邦劇照。

公元197年,劉邦打仗歸來,得知蕭何助呂后除掉了韓信,這可是大功一件,非常高興,便對蕭何封賞,派500士兵到蕭府供蕭何調遣並加食邑5000戶拜相國。

蕭何便擺酒宴宴請文武百官,可一個叫召平的人卻來府上吊唁,說蕭大人大難臨頭卻毫不知情,蕭何問原因,召平說,派500士兵不是來供你調遣的而是來監視你的,大王對你不放心啊。蕭何聽了後脊樑一陣冷風,第二天便交出全部的封賞並從自家拿出金銀珠寶上繳國庫,這才免遭一劫。

第三次:貪污受賄,自污名節

公元前195年,劉邦討伐英布,還是蕭何坐鎮關中。劉邦和上次一樣犯了疑心病,經常打問蕭何的狀況,蕭何依舊沒有察覺,還是門客提醒說大王又懷疑您了,因爲您自入關以來待民如子,深受百姓擁護,這就是懷疑您的原因啊。

蕭何問該怎麼辦,門客說您可以侵佔老百姓的土地,讓他們記恨您,所以蕭何就貪污受賄,自毀了清廉的名節,劉邦回來後,聽到很多人都在說蕭何的壞話,說明蕭何已經犯了衆怒,得不到民心,劉邦心裏自然高興。後來蕭何又建議把皇宮的自留地分給老百姓耕種且不收租,劉邦大怒,把蕭何關了起來,最後有人求情才放過蕭何。蕭何的命算保住了,可是晚年過得很是淒涼。

蕭何,這個人對政治極不敏感,三次被懷疑,三次都是別人提醒的,幸虧他人緣好,不然早就以謀反罪被殺掉了。被懷疑的時候,我估計蕭何心裏肯定不好受,想想以前都是蕭何罩着劉邦,有什麼事情都是蕭大人長蕭大人短的,像個跟屁蟲似的,可那樣的光景早就沒有了,以前是兄弟,現在是君臣,以前見面是互相抱着,現在見面卻是一個站着一個跪着。

03韓信

率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5張

韓信劇照。

韓信,後世稱之爲"兵仙"。縱觀歷史,能被稱爲"仙"的也就三個人,正史中除了韓信,還有"詩仙"李白和"酒仙"劉伶(竹林七賢之一)。

對於大漢王朝的建立,韓信可以說立下了曠世奇功。他率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定三秦、平魏、破趙、滅代、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可以說大漢王朝的天下,基本上一半多都是韓信打下來的。

可即便是這樣,韓信的命運又會怎麼樣呢,這個功高蓋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軍事天才,又會不會像蕭何那樣被懷疑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說蕭何對政治不感冒,那韓信就是政治上的低能兒,高傲自大、依功要賞、傲慢無禮、有恃無恐,劉邦已經提醒他多次,可他依舊我行我素。

韓信佔領齊國後,給劉邦寫信,說齊國現在人心不穩,又與楚國相鄰,如果沒有一個人來統治治理,局勢會變得不安定,我想做齊王來穩定局勢。當時項羽把劉邦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正焦頭爛額,看來韓信的來信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來解滎陽之急,反而要挾他想自立爲齊王,幸虧張良和陳平提醒,說現在咱們的處境非常危險,要是不答應韓信,他會來救急嗎,如果他反叛的話那就更對咱們不利了,劉邦沒辦法,只有封韓信爲齊王。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6張

楚漢傳奇劇照。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韓信自恃手握重兵佔據一方,竟然在劉邦那麼危急的情況下全然不顧劉邦的死活,還要挾他,這腦袋不是被驢踢了嗎,雖然這次劉邦迫於無可奈何屈服了韓信,但心裏肯定記下仇了,有仇不報非君子啊,再說了劉邦也不是君子,依着劉邦的性格,以後肯定會新賬舊賬一起算的。

其實韓信也未必有謀反之心,如果要反早就反了。項羽曾經派人勸過韓信,要他與楚聯合三分天下。可韓信卻說:“我在項羽那裏侍奉過多年,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不但不用我還冷嘲熱諷,可漢王呢,對我言聽計從,封我爲上將軍,所以纔有我今天的成就。我是不會背叛他的,請轉告項王,謝其美意。”

劉邦晚年劇照。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其實我個人認爲,韓信並沒有謀反之心。只不過由於他的單純,由於他的功高蓋主,由於他的居功自傲,讓劉邦認爲,他還那麼年輕,肯定比我活的時間長吧,如果不除掉他,那在我百年之後,我的兒孫們肯定降服不了他,還不如趁我活着拿下他一了百了,也算替兒孫們掃除了一個最大的障礙。

所以韓信的死並非偶然,和他自身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他能像張良一樣,有着高度敏感的政治覺悟,能不把權力和功名看得那麼重,也不至於以謀反的罪名被處死。可悲!可嘆!可憐!

能幫助劉邦建國的三大功臣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第7張

韓信被殺劇照。

04總結

分析一下這三個人,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劉邦懷疑他們的時候,張良不用人提醒,自己就捲鋪蓋走人了,所以結局最好。蕭何呢,三次都是被人提醒,可也三次都化解了,雖沒有戴上謀反的罪名,可晚年也很淒涼,結局不好不壞吧。韓信最慘,沒有一個人提醒他,結果命丟了還被夷三族。可以看出韓信的人緣有多差了吧。

也許身不在其位,咱們是很難體會到當權者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的。如果你當上了皇帝,你會不會也像劉邦一樣呢?尤其當你感覺自己年事已高,時日不多的時候,是不是也會考慮到要爲自己的兒子繼位掃除一切障礙呢?

他們都沒有錯,錯就錯在生逢亂世、身不由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