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世民到底討不討厭魏徵?

歷史上李世民到底討不討厭魏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李世民到底討不討厭魏徵?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皇帝怕忠臣,怕的忠臣分三類。1.只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信仰,忠於自己的理想。2.對國家忠誠,不等於對皇上忠誠。3.雖然忠誠於皇上,可沒人性,沒底線。

第一類,忠於自己

忠於自己的理想,忠於自己的信仰。封建時代,當官就是兩個目的,求財或求名。對於有理想有信仰的忠臣來說,求財肯定不想要,目的是讓自己的名字記錄在史書上,得以流芳千古,那麼這種情況就導致很多忠臣呢,把名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歷史上李世民到底討不討厭魏徵?

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方孝孺。

燕王朱棣起兵,經靖難之役打敗建文帝朱允炆,這時候抓了朱允炆手下的文臣方孝孺。

朱棣謀士姚廣孝對朱棣說:“別殺方孝孺,這人可以說是當今第一文人,他死了對文化損失大,您不殺他,可以收買人心”。朱棣同意。

把方孝孺帶來,朱棣告訴他“我不殺你,還能重用你,條件是,你得給我寫一份繼位的詔書”。(當初朱棣起兵時,方孝孺曾針對朱棣寫了一份討賊檄文)。現在朱棣,想讓方孝孺這個文人代表給予肯定,給予證明。

方孝孺聽了嚎啕大哭。邊哭邊說自己無能,愧對先帝。朱棣:“我就是效仿當初周公輔佐周成王(叔叔輔佐侄子治理國家)的方式”。方孝孺擡頭就懟朱棣:“周成王在哪兒呢”。

“那我侄子建文帝自焚死了,我能咋整”。方孝孺接着懟:“建文帝死了,就像當初一樣周公輔佐周成王,那應該立周成王的兒子(指建文帝朱允文的兒子朱文奎和朱文圭)”。朱棣儘量耐着性子回答:“想要國家安定,小孩子不靠譜,還得成年的君王妥當”。

方孝孺再懟朱棣:“那你可以立周成王的弟弟啊(指朱允文的弟弟朱允熥),你怎麼自己繼位了”。這話的意思就是。跟建文帝朱允炆打仗,朱棣就是要圖謀篡位。

朱棣徹底失去耐性,(我跟你好說好商量,你在那沒完沒了是吧)。直接懟了方孝孺一句,“你別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這是我們老朱家的家事,你跟着操什麼心,你趕緊把繼位詔書給我寫了我放你一條生路”。

方孝孺把筆摔到地上破口大罵“朱棣,我就是死也不會給你這逆賊寫詔書”。又撿起筆在詔書上寫了四個字“燕賊篡位”(指燕王朱棣謀反篡位)。

把朱棣氣壞了“你他M的方孝孺,我誅你九族”。結果方孝孺聽完這話,哈哈大笑,還來勁了,口出狂言嘲諷朱棣:“你誅我九族算什麼,有本事你誅我十族”。

從上述二人對話中可以看出,方孝孺只求一死以全名節,他只忠於自己。把他的老東家建文帝換成其它人,他方孝孺依然如此。

結果方孝孺成了我國曆史上,唯一的被誅十族的人。(九族都知道:基本都是直系親屬,父族三,母族三,妻族三。第十族,是指方孝孺的學生門生和一些故交)。

方孝孺,爲了盡忠寧死不屈,很有風骨。但他爲了全自己的名節,口出狂言不光連累着自己的家人親友,還把自己的學生都給連累。用這些無辜人的性命,成全自己的名聲,多少有些不厚道。

第二類、忠國不忠君

忠於國家但不忠於君主。典型人物,魏徵。

他跟李世民的故事,大家肯定不陌生,一個肯直言,一個肯納諫,經常被作爲忠言逆耳的佳話廣爲流傳。魏徵之所以敢直言進諫,甚至當衆辱罵李世民,一個根本原因在於他忠國不忠君。他愛國,但是他不愛君主。

魏徵名列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後歸降唐朝,並說服李密舊部李勣獻地歸唐,輔佐太子李建成。

玄武門兵變之前,魏徵就不止一次跟李建成說過,李世民這個人有勇有謀,而且野心不小,你應該先下手爲強,除掉李世民,但李建成沒把魏徵的話當回事,等到李建成意識到李世民對他構成威脅的時候,來不及了,玄武門兵變建成元吉讓李世民給殺了。

李世民繼位之後,招募魏徵入朝。問魏徵:“你原來是我哥的謀士,他現在死了,你說你還活着,你到底忠還是不忠”。

“忠於國家社稷要高於忠於君主。江山社稷完了,我們大臣就得死,但社稷還在只是君主死了,無非是有些難過而已”。魏徵的回答。

李世民詫異:“你主子都死了,你就是難過而已麼”。魏徵理直氣壯的告訴李世民:“當初我的主子李建成要是肯聽我的,今天做的皇上就不是你了。我是爲了大唐的社稷才選擇活下去”。

李世民又問:“我要是隻認可忠於我的忠臣呢”?魏徵一點也不客氣:“古來治天下,良臣比忠臣更重要,良臣是可用之才,至於忠臣若無才,他只能是守本分而已,說白了跟看家狗沒區別,你要看不懂這點,你李世民就是個昏君”。

這段話能看出來魏徵所有作爲都是忠於他心中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跟李世民關係不大。所以他纔會事事只分對錯根本不考慮李世民的感受。魏徵事事跟他較真,魏徵不忠於君主,只忠於國家社稷。

李世民還不能殺魏徵,如果殺了魏徵李世民就成昏君了。他要做千古明君。他就得忍着,暗氣暗憋。

魏徵死了之後。李世民下旨解除了自己女兒衡山郡主(新城公主)和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接着又把魏徵的墓碑給砸了。可以看得出李世民心裏對魏徵很有怨氣。所以這種只忠於國家百姓不忠於君主的忠臣,皇上也忌憚不已。

第三種、沒底線的忠心

這種忠臣忠於君主是沒得說,可是表現得太過忠心,已經超出人性範圍。違揹人性令人毛骨悚然。

西漢,漢文帝有個寵臣叫鄧通。鄧通對漢文帝絕對無比的忠心。漢文帝生病,後背長了個膿瘡,天天疼得受不了,各種各樣的大夫都沒有辦法。只能靠人用嘴把這膿瘡吸出來纔可以緩解,鄧通就負責吸膿瘡,而且幹了很長時間,沒怨言,不叫苦。

一次,鄧通給漢文帝吸膿瘡之前,漢文帝就問他說:“你覺得這個天下誰是最愛我的人”?鄧通想了想:“那肯定是您兒子(太子劉啓,後來的漢景帝)呀,太子出了名的孝順,那自然是最愛您”。

正巧太子來請安,漢文帝突發奇想,想考驗一下兒子,讓太子劉啓過來給他吸膿瘡。

劉啓無奈地跪在榻前,看着這膿瘡,就下不去嘴了。免強剛一碰到這膿瘡,就挺不住了,太子劉啓站起來往外跑,到廁所裏就吐,噁心壞了。

事後太子劉啓回想起來,就琢磨,我作爲兒子,而且我很孝順,我都做不到這事兒,鄧通一個外人居然能幹這麼噁心的事兒,這違揹人性。他這麼違揹人性一定有所圖,這個人可不簡單,所以後來漢景帝劉啓繼位之後呢,一登基就把鄧通革職沒收家產,最後這位忠臣鄧通餓死在監獄裏。

王莽作爲漢臣的時候呢,口碑好得嚇人,他二兒子失手,打死一個奴僕,當時殺死一個奴僕也不是什麼重罪,可王莽就說你這是犯了大錯,逼着這個二兒子自殺償命。

後來王莽的長子王宇爲了緩和王莽和外戚衛氏的關係呢,就用了點兒封建迷信的方法,想幫幫忙。結果王莽說,你這是妄發議論蠱惑人心,把大兒子逼死了。

王莽先後兩次大義滅親震驚朝野,當時很多人都說王莽是大忠臣,太后下詔誇獎表彰王莽,“不以父子之情損害家國之事”,最後的結果,就這麼個大忠臣,篡位終結西漢。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表忠心呢,超出了人性範圍,那就說明有所圖。

無限忠心的人,他真要反叛起來比誰都快,而且惡毒程度幾乎超過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