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中期政治家裴度簡介:輔佐唐憲宗實現了“元和中興”

唐朝中期政治家裴度簡介:輔佐唐憲宗實現了“元和中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裴度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裴度出身河東裴氏東眷房 ,爲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唐憲宗時累遷御史中丞。他支持憲宗削藩,因而與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傷首。旋即代武元衡爲相。後親自出鎮,督統諸將平定淮西之亂,以功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此後歷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數度出鎮拜相。晚年隨世俗沉浮,以求避禍,官終中書令。開成四年(839年)去世,年七十五。獲贈太傅,諡號“文忠”。會昌元年(846年)加贈太師,後配享憲宗廟廷。

裴度堅持正道,輔佐憲宗實現“元和中興”。爲將相二十餘年,薦引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愬等名將,還保護劉禹錫等人。史稱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被時人比作郭子儀。

在文學上,裴度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反對在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他對文士多所提掖,頗受時人敬重。晚年留守東都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唱酬甚密,爲洛陽文事活動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詩》等錄其詩文。

唐朝中期政治家裴度簡介:輔佐唐憲宗實現了“元和中興”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裴度出身世宦名族“河東裴氏”中的東眷裴氏,祖父裴有鄰,曾任濮州濮陽縣令。父親裴漵,曾任河南府澠池縣丞。

貞元五年(789年),裴度中進士科,又於貞元八年(792年),登博學宏辭科, 參與唐德宗李適在殿廷親自詔試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試,因應對策問的成績優等,被委任爲河陰縣尉。後晉升爲監察御史,密章奏論德宗寵臣時措語直切,德宗不喜,裴度遂被調出朝廷任河南府功曹。後提升爲起居舍人。

元和六年(811年),以司封員外郎職務掌管擬製詔令,不久轉任本司郎中。

出使魏博

元和七年(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懷諫年幼不能管理軍政,府營軍官擁立魏博軍衙內兵馬使田興(後改名田弘正)擔任留後。田興安排心腹前往朝廷,奏請魏博遵守朝廷法令,由朝廷委任魏博的官吏,向朝廷繳納法定賦稅。唐憲宗派裴度出使魏州宣佈解說朝廷旨意。田興任留後時,拒絕享用逾越規制的車輛、服飾、住房,仍居住在原採訪使的官廳。他請裴度在其居所的牆壁上寫下題文,以記述自己的謙卑奉法,魏博人十分感激裴度。田興又請裴度遍行魏博所屬的各郡,傳達憲宗的詔書旨意,魏博人到郊外迎接,倍感欣悅。裴度出使魏博回朝後,被任命爲中書舍人。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裴度改任御史中丞。

平定淮西

元和十年(815年)五月,因討吳元濟諸軍久未有功,裴度又兼任刑部侍郎,受命赴蔡州行營宣慰,瞭解軍情,向諸將傳達朝廷旨意。回朝後,他向憲宗分析形勢,並深爲看好忠武軍節度使李光顏。不久後,李光顏大破淮西軍於陳州溵水縣西南的時曲。消息傳來,憲宗歎服裴度的知人善用。 同年六月,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都派刺客刺殺宰相武元衡,同時指使他們刺殺裴度。六月三日,武元衡像往常一樣騎馬上朝,剛出所居的靖安坊東門,刺客從暗中射出了密集的箭,射得武元衡的隨從紛紛逃散,然後牽了武元衡的馬走了十幾步,殺了武元衡,取首級而去;裴度從長安通化裏宅所出門,刺客向裴度擊刺三劍:頭一劍砍斷了裴度的靴帶;第二劍刺中背部,剛剛劃破內衣;末一劍微傷裴度的頭部。裴度跌下馬來,幸好他頭戴氈帽,因此傷得不深。刺客又揮劍追殺裴度,其隨從王義以身掩護,被砍斷了右手。裴度跌進路邊的溝中,刺客以爲他已死,這才罷手離去。此事震動朝野,事隔三日,憲宗下詔委任裴度爲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裴度爲人剛強正直,且能言善辯,能以情動人。自出使魏博返朝,頗受憲宗看重。再從蔡州勞軍回京,憲宗更加聽從他的意見。因武元衡執政,委以重任卻未見成效,自武元衡遇害後,憲宗便將朝廷的重大謀劃決策之事託付給裴度。起初,武元衡遇害,某些獻計者奏請罷免裴度的官職,以安撫王承宗、李師道之心,憲宗大怒說:“如果罷免裴度,這就是讓奸計得逞,朝廷綱紀如何整頓?朕任用裴度一人,足以擊敗這兩個亂臣賊子。”裴度也以平叛爲己任。當他因所受刺傷向朝廷請求告假二十餘日時,憲宗下詔派衛兵到裴度的私宅值夜守衛,內宮使臣前往他家問候探詢絡繹不絕。在拜相前一日,憲宗又特許他入延英殿應答,安撫告慰備至。當時,京師內驚擾四起,朝野一片驚恐。待到委任裴度爲相的制誥下達,人心方纔安定。從此,朝廷不斷收到有關討賊的計策,調兵遣將愈益緊急。

元和十二年(817年),憲宗的生母王皇后逝世,裴度任禮儀使。憲宗不上朝,想讓冢宰來總領百官。裴度認爲不必因循守舊,建議不設冢宰。憲宗便讓中書門下省暫時處置政務。裴度的建議受到時人稱許。

同年六月,蔡州行營的唐、鄧節度使高霞寓自蕭陂進至文城柵,遇伏而敗,僅以身免。在此之前,憲宗詢問羣臣討伐吳元濟是否妥當。朝臣多認爲還是罷兵赦罪爲上策,翰林學士錢徽、蕭俛等紛紛對策延英殿,想借此勸阻憲宗罷兵。惟有裴度聲稱:吳元濟不可赦免。及至高霞寓兵敗,宰相們以爲憲宗必定厭倦用兵,想以停止征討應答。衆宰輔在延英殿剛要啓奏,憲宗說:“一勝一負,是兵家的常態。若是王師就不該失敗,那麼自古以來朝廷用兵還有何難?屢屢無所不能,就不應留有這號兇賊。今天只論此次用兵該與不該,以及朝廷決斷處置是否妥當,衆卿只須在關鍵問題上做出處理。將帥有不合適的,撤去,毋須遲疑;兵力不足的,迅速給予接應。怎麼能夠因一個將領的失利,就阻止既定的大計?”於是宰臣不敢再言罷兵,裴度平淮之計得以推行。 王稷家的兩個奴僕告發王稷掉換其父的遺表,隱瞞了進奉朝廷的財物。憲宗將奴僕留在宮內,派宦官去東都搜查王稷的家財。裴度從大局考慮,建議憲宗停止追查,以安撫全國的將帥。憲宗當天就讓宮內使臣返回,將兩個家奴交給京兆府處死。

唐朝中期政治家裴度簡介:輔佐唐憲宗實現了“元和中興” 第2張

從元和九年(813年)至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顏、烏重胤諸將屢奏捷報。但唐軍征討淮西四年,朝廷難以支付糧餉。而諸將彼此觀望,輕忽剿寇,收穫甚微,憲宗也以此爲憂。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人以勞損軍力、耗費財賦爲由,勸阻憲宗罷兵。裴度在旁緘默不語,憲宗向他徵詢意見,裴度回答:“臣請求親自督戰。”次日,在延英殿重議此事。待李逢吉等出殿後,憲宗單獨留下裴度,對他說:“卿確能替朕出巡嗎?”裴度匍伏流淚說:“臣與此賊誓不兩全!”憲宗也爲之動容。裴度又進言說:“臣日前看到吳元濟的乞降表,料想這個逆賊,處境實已窘迫,只是我軍諸將持見不一,未能進逼,所以未降罷了。如果臣親赴行營,那麼諸將各都想要立功來鞏固聖上的恩寵,剿滅此賊是必定無疑的了!”憲宗表示同意。八月,裴度以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蔡州刺史之職,任彰義軍節度使及申、光、蔡州觀察使,兼任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 他爲顧忌淮西行營都統、宣武軍節度使韓弘而不願加“招討”之名,請求只稱“宣慰處置使”。又請求將“改弦更張”改爲“暫停樞衡”,將“煩勞宰相”改爲“授以成謀”。他因此行既兼招撫,因此請求將“剪除”改爲“革心”。憲宗一一予以採納。裴度又委任刑部侍郎馬總爲宣慰副使,太子右庶子韓愈爲行軍司馬,司勳員外郎李正封、都官員外郎馮宿、禮部員外郎李宗閔等人任判官及書記等職,這些奏請也都獲准。 德宗時,朝政多有乖情悖理之舉,朝廷官員偶有過從,也多命金吾衛暗中偵察上報,以致宰相不敢在自己家中見客。到裴度輔政,因衆亂臣逆賊尚未誅除,應接待奇才能士,共商破賊計謀,他於是奏請在宰相私宅接見賓客,憲宗准奏。從此天下賢才俊傑得以向宰相獻計出謀,宰相能在私宅接待才士,是由裴度奏請而施行的。自討伐淮西以來,朝廷的軍隊屢遭失敗。議論之人因官軍被殺傷的人愈來愈多,轉送不及,考慮息兵撤軍,頻繁交相進奏。裴度認爲根本的禍患不及時除掉,終將釀成大禍;不除淮西的腹心之患,兩河的寇賊,也將效法淮西逆賊,與朝廷一爭高下。於是堅決請求堅持討伐,憲宗十分傾心信賴裴度,因此言聽計從毫不猶疑。 裴度受命後,在延英殿回答憲宗策問,進陳衷情說:“主憂臣辱,理當赴義捐生獻必死之力。逆賊被滅,則將有朝見天子之日;賊在一日,則將無返回朝廷之期。”憲宗爲他的懇切陳情潸然淚下。同年八月初三,裴度前往淮西,憲宗詔令神策軍派三百名騎士隨從護衛,並親至通化門慰問勉勵。裴度在城樓下含淚辭別,憲宗賜給他帝王佩用的通天犀角腰帶。裴度名義上雖是宣撫使,實際上行使元帥職權,仍以郾城爲官署所在地。憲宗因李逢吉與裴度不和,於是將其罷相,外調爲劍南東川節度使。

回朝而逝

開成三年(838年)冬,裴度病重,祈請返回東都養病。

開成四年(839年)正月,文宗下詔准許裴度返回長安,授官中書令。裴度因病不能入朝謝恩,文宗下詔書命有關部門計日支給裴度所任本官的俸祿食糧。又派御醫去裴度家爲他治病。 適逢三月初三上巳節,文宗在曲江池賞賜宴飲,羣臣賦詩,裴度因病不能赴宴。文宗派宦官賜給裴度詩一首:“注想待元老,識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並隨贈詩附親筆書信說:“朕詩集中想見到你的唱和詩,因此將此詩給你看。你病未痊癒,必定乏力無心和詩,儘管改日將詩進獻給我。春季,通常說是難於養病的季節,需要盡力調養護理,儘快血氣和順。心中懷念千百,所寫不及一二。藥物治病所須,不要顧忌奏請頻繁。”

文宗的親筆書信剛到裴度家門口,裴度便已逝世,享年七十五歲(《新唐書》作七十六歲 ),時爲開成四年三月初四(839年4月21日)。文宗聽到裴度逝世的噩耗後,驚悸悲痛了很長時間,又讓人重新繕寫那封信,將它放在裴度的靈位上。隨後下詔追贈裴度爲太傅,諡號文忠,停朝四日,加賜裴度家助葬的車馬、布帛、財物。命京兆尹鄭復監護料理喪事 ,辦喪所需的物品,全由官府供給。文宗驚訝詫異裴度沒有遺表,宦官去他家詢問此事,裴度家屬送上裴度遺表的草稿,主旨以文宗尚未確定皇儲爲憂慮,並未談及家事。 會昌元年(841年),唐武宗加贈裴度爲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