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酈食其已經說服齊國投降,韓信爲什麼還要進攻?

酈食其已經說服齊國投降,韓信爲什麼還要進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酈食其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秦末漢初那段歲月裏,各個諸侯都處於厲兵秣馬的狀態,誰也不知道在自己的地盤上還能稱霸多久。同時,在艱苦的環境中,一批能人異士也被髮掘了出來。酈食其算是其中一個,此人論謀略不在張良、陳平之下,但就是因爲太狂妄,一直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

酈食其已經說服齊國投降,韓信爲什麼還要進攻?

酈食其是陳留縣高陽鄉人,他少年家境貧寒,但十分喜歡讀書,最後成爲了一名看管里門的下賤小吏。但是儘管如此,縣中的賢士和豪強卻不敢隨便役使他,縣裏的人們都稱他爲“狂生”,這個“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嘴巴狂,酈食其天生伶牙俐齒,壞的都能被說成好的,甚至能把活人說死,能把死人說得跳起來。這樣的境界,就算是在如今,也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吧。第二是酒狂,酈食其無酒不歡,天生好酒量,一日無酒,心慌意亂;二日無酒,肝腸寸斷;三日無酒,不如去閻王殿。這樣的酒量在喜好飲酒的古人眼裏,也是十分狂傲的。

酈食其已經說服齊國投降,韓信爲什麼還要進攻? 第2張

正因爲如此,酈食其對於一般的“英雄豪傑”都不放在眼裏,認爲他們都是目光短淺之輩,碌碌無爲之徒。這種狂傲最後在晚年遇到了劉邦,兩人一拍即合,開始了愉快的合作。

要說這劉邦是打心眼裏瞧不起儒生的,因爲他出自草莽,行事風格當然別具一格。爲了侮辱儒生,他甚至在別人帽子裏尿尿,在古人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但劉邦的優點在於知錯能改,這是其他諸侯難以達到的大度和開明。

酈食其這三寸不爛之舌可不是裝飾品,他首先把劉邦說得一愣一愣的,然後順理成章地成爲了謀士。在楚漢戰爭中,被迫捲入進來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不計其數,僅僅從劉邦這隻部隊來看,其部下韓信在北方發動一系列攻勢,就已經連續消滅了魏、趙、代、燕等諸侯,兵鋒直逼齊國。

齊國肯定是心中一萬個慌張,酈食其是何等聰明,自然心中明瞭。爲了證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能夠勝過十萬雄師,他向劉邦毛遂自薦,願意以身犯險,不動一兵一卒去說服齊國投降。這劉邦一聽,能有此等好事,豈有不支持之理,於是就答應了酈食其。

酈食其見了齊王后,雄辯滔滔,口若懸河,把齊王也說得十分心動,一愣一愣之後,便欣然答應了投降。齊王做出這個決定,也是經過縝密權衡的,畢竟韓信的威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能夠保存自己的實力,固然是好事。

本來以爲這樣就結束了,酈食其完美的展現了自己的才華,準備回去向劉邦報喜,卻不料韓信率領大軍突然進攻齊國,把毫無防備的齊軍殺得落花流水,直逼都城臨淄。眼下的戰況對於齊王而言,敗已成定局。

但心中咽不下的惡氣是:他已經派出使節晉見漢王,表示願意歸降,而且也下令解除邊境的戰備以表誠意。最後卻落得這樣的下場,這完全就是酈食其設下的圈套嘛,隨後一怒之下,把酈食其給煮了,大火把酈食其這個老年人熬成了一大鍋肉湯,然後分給衆人一人一口吃了。

酈食其已經說服齊國投降,韓信爲什麼還要進攻? 第3張

那麼問題來了,酈食其已說服齊國投降,爲何韓信還要進攻呢?結合韓信的處境,分析得出兩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酈食其毛遂自薦去說服齊國投降,雖然劉邦答應了,但同時也沒有下達任何指令讓韓信停止進攻的計劃,導致後來雖然酈食其大獲成功,齊國答應投降,但韓信沒有收到漢王劉邦的任何停止攻擊的命令,連口諭都沒有一個。軍令如山,下達了的命令就要執行。這也可以理解爲是,酈食其自己的一個重大失誤。

第二個原因是:酈食其雖然年紀很大了,也很有才,但畢竟是後來居上。過是一辯士,僅僅憑藉一張嘴就收降齊國七十餘城。反觀韓信,以數萬之衆,耗時一年多,才平定趙國五十多城。這樣比起來,韓信在劉邦面前的分量可想而知了,難道我韓信幾年打仗積累的戰功,反不如一個窮酸書呆子嗎?所以,韓信接受了謀士蒯通的建議,繼續維持原計劃,進攻齊國。

其實也可以理解爲,酈食其遭韓信暗算了。最後落得被煮成肉湯的下場,實在遺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