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宰相張知白簡介:古代廉吏中的著名代表之一

北宋宰相張知白簡介:古代廉吏中的著名代表之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張知白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知白(?-1028年),字用晦。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北宋宰相。

端拱二年(989年)進士,歷任龍圖閣待制、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等。後知劍、鄧、青三州等職務。又官河陽(今河南省洛陽市)節度判官。鹹平年間上疏,真宗召試舍人院,權授右正言。仁宗天聖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性節儉,“自奉養如爲河陽掌書記時。天聖六年(1028年),卒於任上。贈太傅、中書令,諡文節。

北宋宰相張知白簡介:古代廉吏中的著名代表之一

人物生平

張知白幼年好學,端拱二年(989年)登進士第,經屢次升遷擔任河南節度判官。鹹平年間上疏,說當今要務,真宗認爲他與衆不同,召他在舍人院考試,代理右正言。張知白獻上《鳳扆箴》,出任劍州知州。一年後,召試中書,加直史館,真宗面賜他五品服,掌管三司開拆司。

江南旱災,張知白與李防分路安撫。回來後,代管勾京東轉運使事。周伯星出現,司天按祥瑞事上奏真宗,羣臣都恭敬地祝賀。張知白認爲國君應當修養德行順應天意,而周伯星的隱現沒有什麼關聯,藉此陳說治理國家政策的關鍵。皇帝對宰相說:“知白可以說是對朝廷盡心盡力了。”帝王行封禪事,昭告天下太平,升知白爲右司諫。

陝西饑荒,真宗命張知白巡視陝西。不久掌管鄧州。恰逢關西流亡在外受人僱傭的人到鄧州境內,張知白打開糧倉,又招募百姓拿出來賑濟他們。提升爲龍圖閣待制、知審官院,再提升做尚書工部郎中,出使契丹。張知白認爲朝廷設置官員,重朝內輕朝外,爲了援引唐代李嶠的建議調動臺閣之臣主持藩郡事務,於是自請補任外官,真宗不應允,就命他糾察在京城的刑獄之事,張知白堅持請求,執掌青州。回到京師,請求領國子監。真宗說:“張知白難道是在處理艱鉅繁雜事務上筋疲力盡了嗎?”宰相回答說:“張知白任職於朝內朝外,未曾爲自身考慮過。”於是升做右諫議大夫、代任御史中丞、授給事中、參知政事。

北宋宰相張知白簡介:古代廉吏中的著名代表之一 第2張

郊壇奏告禮成,升任尚書工部侍郎。當時王欽若爲相,張知白與他論議朝政多,於是稱說有病辭掉官位,被罷爲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知大名府。等到王欽若分管南京,宰相丁謂向來憎惡王欽若,調張知白做南京留守,希望他能報復怨恨。到任以後,張知白對待王欽若更爲優厚。丁謂惱怒,又調張知白任職亳州,遷兵部。仁宗即位,升任尚書右丞,爲樞密副使,以工部尚書的身份同領中書門下平章事、會靈觀使、集賢殿大學士。

張知白在宰相位上,慎用車服爵號,沒有一點兒私心。常常以驕盛自滿爲戒,雖然顯貴,他清廉節儉如出身低微的讀書人。然而他身體一向羸弱,憂慮畏怯日日侵身,在中書省忽感風眩,用車拉到府上。宋仁宗親自去詢問病情,張知白已不能言語,去世。爲此,仁宗停了上巳節遊宴,贈他太傅、中書令。禮官謝絳建議贈他諡號文節,御史王嘉言說:“張知白遵守道義盡忠於國家,做官不屈於困難與權貴,可以說是正直了,當諡號文正。”王曾說:“文節,是褒美的諡號啊。”便不改諡號。

歷史評價

脫脫等《宋史》:李迪、王曾、張知白 、杜衍,皆賢相也 。四人風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知白、 衍勁正清約 ,皆能靳惜名器,裁抑僥倖,凜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賢相,莫盛於真、仁之世,漢魏相,唐宋璟、楊綰,豈得專美哉!

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尊之爲“大賢”,中國古代廉吏中著名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