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哲宗在位期間,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宋哲宗在位期間,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煦,即宋哲宗,原名趙傭,宋神宗趙頊第六子,生母是欽成皇后朱氏,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共15年,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元豐八年(1085年),被立爲太子,同年即位,年僅十歲,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臨朝聽政。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在位時,下令紹述並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範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在軍事上重啓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並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使西夏臣服。1100年,趙煦病逝,年僅二十五歲,諡號憲元顯德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廟號哲宗,葬於永泰陵。

  主要成就

政治

趙煦在高太后生前就對她一味廢罷新法、打擊新黨的作爲不滿,想繼承神宗遺志推行新法,親政後不久即恢復新黨主將章惇、呂惠卿的階官、職名。元祐九年(1094年)二月,首倡“紹述”的鄧潤甫、李清臣同時任執政。四月,趙煦改年號爲紹聖,明確宣示繼承神宗改革事業,反對新法的執政蘇轍被貶出任知州,袒護蘇轍的首相範純仁也被貶出任知府。章惇成爲首相,曾布入主樞密院,蔡卞、許將、黃履等先後任執政,林希任同知樞密院事,變法派控制了朝政。

新黨執政後,各項新法先後恢復,並根據神宗時推行新法的弊病,作了些改進,以便於推行;但也採用一些元祐時制定的法規。元符元年(1098年)八月,章惇進呈《新修海行敕令格式》時,“其間有元豐所無而用元祐敕令修立者”。以致哲宗詢問章惇等:“元祐亦有可取乎?”最終“取其是者修立”。這反映出章惇爲首的改革派,不像元祐時舊黨那樣,對熙寧、元豐時的政令採取一味排斥的態度。當時的政治也比較清明,如哲宗親政的七年,章惇獨相,“不肯以官爵私所親,四子連登科,獨季子援嘗爲校書郎(從八品),餘皆隨牒東銓仕州縣,迄無顯者”,就是很好的例證。

但在打擊舊黨方面,新黨的做法有過之而無不及。舊黨的重要官員呂大防、劉摯、蘇轍、樑燾相繼被貶往廣南東路(今廣東)。已被貶爲知府的範純仁還曾上奏論救,以致最終也被貶往永州(今屬湖南)。司馬光、呂公著終於被奪諡毀碑。此外,韓維、蘇軾、程頤等數十人也被相繼貶官。元符元年(1098年)六月,蹇序辰、安惇請求設“看詳訴理文字所”(訴理所),對元祐初的訴理案件進行復查,這將擴大打擊舊黨成員,章惇聞言,遲疑未應,蔡卞即刻“以二心之言迫之”,章惇默然無言,於是“即日置局,士大夫得罪者八百三十家”。這種做法,逞快一時而貽害無窮,誠如《宋史·哲宗紀》所說:“黨籍禍興,君子盡斥,而宋政益敝”。

宋哲宗在位期間,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在哲宗親政時期,打擊守舊派愈演愈烈,成爲主要政事,而不是集中精力進行改革,其情況同守舊派當政的元祐時期相類似,新舊黨爭始終未能解決,北宋政權遂逐漸走向衰落。與此同時,經濟上紹述雖以恢復新法爲號召,實質上只是恢復元豐年間實施的條例,熙寧新法注重發展生產的內容被閹割了,而在抑制兼併勢力等方面,比起元豐來更大爲倒退,社會改革的進步性質喪失殆盡。

軍事

元祐年間舊黨回朝,摒棄了新黨開邊政策。爲鞏固邊防,宋廷採用折衷路線,退還米脂、浮圖、葭蘆、安疆四寨,企圖向西夏示好。但西夏後族梁氏執意通過軍事勝利來鞏固權力,求和的意願不甚明顯。故而,宋廷開始重新思考如何設定邊防戰略。

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環慶路戰區主帥章楶獲除提出“淺攻之計” [35] 。他認爲“大抵戰兵在外,守軍乃敢堅壁”,主張一旦探知西夏入侵,帥府應即下令各將兵馬出城,“擇利駐劄,高險遠望,即不聚一處。賊馬追逐,又令引避”。那樣,敵軍有後顧之憂,便不能從事持續的攻堅或抄掠。西夏若敢長軀深入,則宋軍可扼其退路伏擊。

在這種思想的指揮下,章楶等人開展了一系列戰事:

洪德城戰役:元祐七年(1092年)十月,西夏樑太后率領號稱數十萬的大軍親征,沿馬嶺水(今環江)發動強大攻勢,圍環州(今環縣)及烏蘭、肅遠、洪德、永和等寨。章楶先派皇城使折可適等部約一萬移師馬嶺,與慶州方面分頭控扼,另派人在環州近城百里的水源下毒。後又派兵五千赴援環州,準備對西夏的反擊。折可適探得西夏退兵後,便領軍前往洪德城。在西夏主力從環州撤圍時,在撤退路旁設伏,待西夏“前軍已遠,中寨方來”時發兵出擊,截斷西夏軍,使西夏大敗,樑太后僅以身免。此役,宋軍斬得首級千餘,墜崖及被毒死者無法統計,繳獲馬六百餘匹、駝九百餘匹。

第一次平夏城之戰:元祐八年(1093年)到紹聖二年(1095年),宋廷重新調動陝西前沿的人事任命。新黨強硬派呂惠卿當上鄜延路經略使,孫路繼任河東路經略使;武將王文鬱成爲熙河路經略使,章楶出任涇原路經略使;開封方面,朝廷重建了戰時政府和戰區指揮體系。紹聖三年(1096年),呂惠卿在五十日內組織了十四次小規模的出擊行動,激起夏人反撲。在同年末的延安府一役,西夏集結五十萬大軍,分兵三路,意圖擊潰鄜延路的軍事力量。呂惠卿成功保衛延安府,使夏軍轉而攻陷金明寨,殺死近三千名宋軍。是役以西夏的戰術勝利而結束。但以五十萬人殺死不到三千名宋軍,戰果微不足道。正當西夏集中兵力攻擊鄜延路時,熙河路經略司便趁機構築女遮谷的防禦工事,保護貫通通遠軍到蘭州的路線。紹聖四年(1097年)初,章楶一面派軍築城,一面命各路佯攻,分散西夏軍注意力。西夏與獲得支援的涇原路宋軍在近天都山的石門口交戰,但被擊敗。宋軍在建築石門城和好水河的二十二天工程中,能進一步控制附近有利地帶。竣工後,這兩座城名爲平夏城和靈平寨。

宋哲宗在位期間,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第2張

第二次平夏城之戰:由於西夏軍的敗退,陝西五路收復自元豐八年(1085年)後失去的堡寨,並在西夏境內構築一系列防禦工事,建立數道防線,以逐步推進的方式,蠶食西夏土地,甚至威脅到西夏的農耕地。元符元年(1098年),樑太后統領聲稱超過百萬(實際上只稍多於三十萬)西夏的軍,向“視諸壘最大,郭成最知兵”的平夏城展開猛烈的攻勢。六路統軍嵬名阿埋負責包圍平夏城,西壽監軍司妹勒都逋則奉命攔截宋方援軍。在他們的指揮下,西夏軍隊同時包圍六座新近建成的宋軍堡寨。不過,西夏圍攻平夏城長達十三天,始終不能攻克,只得連夜撤退,被宋軍伏兵重創。章楶派騎兵滲入天都山,擒獲包括嵬名阿埋、司妹勒都逋在內的三千餘人,繳獲牛羊十萬頭(只)。同時,宋軍蕃將李忠傑也組織騎兵滲入剡子山,襲擊卓羅監軍司的大本營,統軍仁多保忠僅以身免。 [36] 在遼朝的調停下,趙煦允許西夏的求和,宋方則在前線加緊修築了橫山和天都山的防禦工事,沿橫山綿延超過三百里,將党項人驅趕到沙漠地帶。至元符二年(1099年)秋,涇原和熙河兩路完成會州及其餘三座堡寨的工事,重新確認從蘭州經黃河到會州,再沿天都山北巒穿過沒煙峽,最後抵達平夏城的領土。同年底,雙方和平,宋夏新疆界確立。

《宋史》編修者評說:“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哲宗亦爲之寢兵。楶立邊功,爲西方最。” 足以標誌着趙煦一朝在外交和軍事上的成就。

河湟之役

趙煦親政之後,決定重啓河湟之役,對青唐唃廝囉政權出兵。綜合陳均 《九朝編年備要》等史籍記述,及趙煦親政後的情況判斷,王贍、王厚因青唐吐蕃內部出現分裂,利用宋廷“紹述” 的有利時機“同獻議復故地”,並得到宰相章惇的全力支持,才使宋廷決定重新出師。

北宋在河湟地區的軍事活動從元符二年(1099年)六月正式展開,至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廷政局再變,詔棄鄯州、湟州“以畀吐蕃”,歷時近十個月。

宋方從一開始攻城掠地即比較順利, 基本上佔據主動地位。邈川“部屬繁庶,形勢險要,南拒河州,東拒蘭州,皆二百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宋軍於元符二年(1099年)六月出師。七月,副將王贍領軍率先渡過黃河,先下隴朱黑城,順利攻取邈川。八月,吐蕃首領瞎徵自青唐脫身來降。吐蕃“宗哥酋舍欽腳求內附,贍遣禆將王詠率五千騎赴之。既入,而諸羌變,詠馳書告急,王厚使高永年救之,乃免”。王厚的有力配合確保了整個戰役的順利進行。九月,王贍佔領青唐,宋以青唐爲鄯州,以邈川爲湟州。但宋軍佔領河湟後,遭遇吐蕃反抗,後方供應不繼,於次年開始撤出河湟。

宋哲宗在位期間,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第3張

文化

元祐更化時期,舊黨恢復熙寧變法時期廢止的“詩賦取士”,定製以詩賦、經義兩類取進士。到趙煦親政後,完全恢復新法,“詔進士罷詩賦,專習經義,廷對仍試策”。在科舉中更以策論試題明確表示朝廷的主張,以應試者是否斥責元祐主政者司馬光等來定棄取,開了黨爭直接干預科舉的先河。

趙煦在位期間,水利、科技等方面都有所發展,頒佈高麗所獻《黃帝針經》,向高麗輸送《冊府元龜》,進行文化科技交流。

外交

遼朝

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崩逝;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皇太后逝世,宋方皆遵循成例,告哀於遼朝,遼方亦遣使弔祭。並曾遣使祝賀趙煦即位。

在元祐、紹聖時期,宋夏頻生摩擦,遼朝則居於一種調停的姿態。

西夏

元豐八年(1085年),西夏遣使進助神宗山陵馬;宋方因“夏國主母卒”,遣使弔祭。元祐元年(1086年),夏人遣使祝賀趙煦即位。夏惠宗李秉常死後,夏人遣使告哀,宋廷亦遣使往吊,並於元祐二年(1087年)正月封李秉常子李乾順爲“夏國主”。

但自元祐二年(1087年)初,西夏開始對宋發動小規模進攻,宋廷亦認爲“夏國政亂主幼,強臣乙逋等擅權逆命”,於是詔令諸路帥臣嚴兵守備。朝臣同意將西北的浮屠、安強、葭蘆、米脂等四寨放棄給西夏,以試探西夏方面的和平意願,但戰爭仍在繼續,夏人屢次犯邊。至趙煦親政後,採取強硬姿態,主動發動攻勢,夏人被迫謝罪,但宋廷“卻其使不納”。經遼朝調停後,宋方同意議和,使西夏重新臣服。

河湟吐蕃

元豐八年(1085年),加青唐(今青海西寧)唃廝囉首領董氈(董氈已死,實爲其養子阿里骨掌權)爲檢校太尉,次年又承認阿里骨的地位,命他襲任河西軍節度使、邈川(今青海樂都)首領。

隨後,阿里骨開始覬覦熙河土地。元祐二年(1087年),河湟首領結咓齪入熙河,以圖收復故土,被擊敗[11]。宋將種誼收復洮州,擒獲青唐大將鬼章青宜結。次年初,阿里骨奉表認罪,並再次入貢,得到赦免。

元祐五年(1090年)、元祐七年(1092年),阿里骨均遣使入貢。紹聖元年(1094年),進獻獅子。次年再入貢。

紹聖四年(1097年),宋廷冊封阿里骨之子瞎徵爲河西軍節度使、邈川首領。元符元年(1098年),瞎徵遣使入貢。次年,宋將王贍攻取邈川、青唐,招降瞎徵。

西南蕃

元祐二年(1087年)、元祐三年(1088年),“西南蕃”兩次遣使進貢。西南五蕃(龍蕃、張蕃、程蕃、羅蕃、韋蕃)頻繁遣使入貢。

宋哲宗在位期間,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第4張

高麗

元豐八年(1085年)、元祐五年至七年(1090年—1092年),高麗宣宗王運四次遣使進貢,宋廷亦曾回賜器物。元祐八年(1093年)正月,宋廷將高麗所獻的《黃帝針經》頒行天下。

元符元年(1098年),高麗肅宗王顒遣使進貢。元符二年(1099年),宋廷“詔許高麗國王遣士賓貢”。

西域(含中西亞)

吞併于闐國的喀喇汗王朝(即宋方史籍所稱的于闐、黑汗)與宋廷一直保持着友好關係,往來不絕,在趙煦在位期間,雙方往來頻繁:元豐八年(1085年),黑汗進貢獅子,被宋廷婉拒。次年,宋廷回賜器物。年底,黑汗再次進貢。元祐二年(1087年),宋廷加賜其金帶、錦袍、器幣等。元祐三年(1088年)、元祐四年(1089年),黑汗兩次入貢。元祐四年(1089年),邈黎國(一說即西亞木剌夷國)使者攜“于闐國黑汗王”等入貢。紹聖三年(1096年),黑汗與龜茲國一同來貢。紹聖四年(1097年),黑汗王自稱進攻西夏三州,派其子入貢奏稟。

元豐八年(1085年)、紹聖三年(1096年)及元符二年(1099年),大食(應指阿拉伯帝國)遣使“入貢”。元祐三年(1088年),位於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的麻離拔國遣使入貢。

拜占庭帝國

據稱,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拜占庭帝國(中國史籍稱拂箖國)遣使到訪。

東南亞

元豐八年(1085年),加交趾國王李乾德(越南李朝仁宗)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祐二年(1087年),李乾德遣使進貢。三個月後,宋廷進封李乾德爲南平王。元祐六年(1091年),宋廷賜李乾德“袍帶、金帛、鞍馬”,並加實封食邑,李乾德亦再遣使進貢。紹聖二年(1095年),李乾德遣使進貢。

元祐元年(1086年)、元祐七年(1092年),占城兩次遣使進貢。

元祐三年(1088年)、元祐五年(1090年)、元祐六年(1091年)及紹聖元年(1094年)、紹聖二年(1095年),室利佛逝四次遣使入貢。

藝術

趙煦善書法,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稱其“翰墨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