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少帝趙昺:南宋末代皇帝,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宋少帝趙昺:南宋末代皇帝,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昺,即宋少帝,宋度宗趙禥第三子,宋恭帝趙㬎、宋端宗趙昰之弟,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宋朝末代皇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趙昺曾被封爲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母親是俞修容,景炎三年在碙州即皇帝位,改年號爲祥興。祥興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南宋與元朝在崖山展開決戰(史稱“崖山海戰”),宋朝戰敗,元軍隨後包圍崖山,左丞相陸秀夫揹着趙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國祚320年的宋朝至此滅亡。

人物生平

趙昺,男,漢族,南宋末代皇帝,史稱宋末帝、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或祥興帝。景炎三年(1278年)至祥興二年(1279年)在位,在位313天,卒年8歲。

趙昺曾先後被封爲信國公、廣王、衛王。臨安危急時,他在母親楊淑妃的帶領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宋端宗於景炎三年(1278年)4月病死,趙昺被陸秀夫、張世傑於同月岡州(今廣東湛江硇洲島)擁立爲帝,5月,改年號爲“祥興”,6月,遷到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南)。與此同時,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嶺(廣東海豐)被元軍統帥張弘範的弟弟張弘正所俘,其統領的督軍府從此瓦解。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範率水陸兩路元軍直趨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勢險要,張世傑下令焚燒島上行宮軍屋,人馬全部登船,然後依山面海,將1千多條戰船排成長蛇陣,用繩束連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築起城樓,船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溼泥,縛上一根根長木。將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

張弘範見宋軍戰船集結,行動不便,就先用小船裝滿柴草,澆上油,點火後乘風攻擊宋水軍。宋軍船上的溼泥阻止了火勢蔓延,長木又頂住了火船,使元軍的火攻歸於失敗。張弘範又阻斷了宋軍的水源,封鎖了海口。宋兵飢渴交加,處境日益困難。張弘範派人勸降,被張世傑拒絕。

宋少帝趙昺:南宋末代皇帝,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祥興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雙方進行了最後的決戰,張弘範分兵四路,發動猛攻。宋軍正在拼命抵抗時,忽聽得張弘範所在的指揮船上奏起了音樂。宋軍以爲這是元軍將領在舉行宴會,戰鬥就鬆懈了一下。不料此樂聲是元軍總攻的訊號,張弘範的指揮船直撲而來,箭如暴雨。元軍在亂箭掩護下,奪走了宋軍的戰船七艘。各路元軍又一齊猛撲過來,從中午到傍晚,海戰進行得異常激烈。忽然,張世傑見到一條宋船降下了旗幟,停止了抵抗,其他戰船也降下旗幟,知道大勢已去,急忙一面將精兵集中到中軍,一面派出一隻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來,準備突圍。

帝昺這時正由左丞相陸秀夫守護着,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來接帝昺,陸秀夫一是因爲不知道這是真是假,二是因爲擔心帝昺如突圍不成而被元軍截獲,堅決拒絕。他知道君臣都難以脫身了,就連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劍驅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然後換上朝服回到大船禮拜帝昺,哭着說:“陛下,國事一敗塗地,陛下理應爲國殉身。德祐皇帝(恭帝)當年被擄北上,已經使國家遭受了極大的恥辱,陛下萬萬不能再重蹈覆轍了!”帝昺則給嚇得哭作一團。陸秀夫說完,將黃金國璽系在腰間,背起七歲的帝昺奮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頃刻間君臣二人就沉沒得無影無蹤。其他船上的大臣、宮眷、將士聽到這個噩耗,頓時哭聲震天,幾萬人紛紛投海殉國。

張世傑率領水軍餘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不久,有人帶來了陸秀夫揹負帝昺共同殉國的噩耗。張世傑悲痛不已,此時,颶風再來,部下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俯視着在風浪中飄搖的宋軍殘船,拒絕暫避。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共甘苦吧。”又說道:“我爲趙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沒有殉身,是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然而,國事發展到如此地步,難道這是天意。”說完墮身入海,爲國爲民族盡忠殉國。 南宋宣告滅亡。

宋少帝趙昺:南宋末代皇帝,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軼事典故

崖山傳說

1278年6月7日,張世傑、陸秀夫等一班文武官員率十數萬軍隊和千餘船艦,簇擁着七歲的南宋皇帝趙昺和楊太后,浩浩蕩蕩,從硇洲遷帝駕前往新會崖山,至23日纔到達新會崖門。傳說6月23日這天,宋帝趙昺正在前往崖山的路上,突然烏雲驟起,天降暴雨,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大雨淋溼了,帝昺的龍袍也淋溼了。南宋君臣到達崖山才雨過天晴,宮女連忙把趙昺脫下的溼龍袍拿到行宮外面的山桔樹上晾曬。不久,龍袍曬乾了,宮女收袍時卻不見了繡在龍袍上的金龍。宮女慌忙抱着沒有龍的龍袍回宮向楊太后稟告。楊太后聞知此事, 悲傷地說:“這是不祥之兆啊!”羣臣無不驚異,急令宮女快去尋找金龍的去向。宮女找到曬龍袍的山桔樹,撥開樹枝,只見每條樹幹上都纏着一條金龍。宮女又驚又喜,伸手就想把金龍捉回來。誰知手剛觸到金龍,金龍立即變成山桔樹的花紋,每一條龍都是這樣。宮女沒辦法,只好又回宮稟告楊太后。楊太后低頭哭泣,說:“金龍要留在崖山了。你就讓它留下吧。”

從此,崖山一帶的山桔樹,每條樹幹上都凸顯着酷似蟠龍纏繞樹幹的花紋,有龍頭、龍鬚、龍爪和龍尾。這就是新會崖山的特產——蟠龍山桔。

崖山的蟠龍山桔生長成千姿百態,當地人常常挑選有特色的山桔樹砍下,剝去樹皮,曬乾,製成具有天然特色的蟠龍菸斗、蟠龍柺杖等精緻的物品。

義鳥殉葬

宋帝昺在崖山時,養有一隻白鷳鳥。這隻鳥聰明過人,還會說話,一看見帝昺就跳起來,尖聲叫道:“吾皇萬歲!吾皇萬歲!”十分可愛。宋帝昺畢竟是七歲的孩子,非常喜歡它,親自餵養在行宮中。不久,宋元海戰打起來了,南宋小朝廷搬到一艘鉅艦上。帝昺也把白鷳帶到帝艦。白鷳來到帝艦,寢食不安,兩眼盈淚,見到趙昺也不叫“吾皇萬歲”了,只是望着他流眼淚。趙昺看見心愛的白鷳流眼淚,很是淒涼。

一天深夜,白鷳突然開聲叫道:“奇石千秋!奇石千秋!”聲音低沉悲涼。帝昺驚異,心中暗想:哪裏的“奇石千秋”?沒去理它。可每天夜裏,到這個時候白鷳就叫兩聲“奇石千秋”。白鷳的異常表現,令南宋羣臣預感到前途不妙。

宋少帝趙昺:南宋末代皇帝,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宋元兩軍激戰了22天,宋軍被元軍前後夾攻,被元軍斷絕了上岸採柴草和汲淡水的路線,終於兵敗如山倒。丞相陸秀夫被迫揹負幼帝,走到那塊當作纜躉的大石(崖門奇石)上投海殉國。這時白鷳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把鳥籠撞得左右搖晃。白鷳終於搖脫籠鉤,與籠一起墜入海中。白鷳爲帝赴海殉葬,後人稱它爲“義鳥”,並在慈元廟左側建一座白鷳冢以作紀念。清代會城舉人蕭燧作有白鷳詩讚曰:君子爲猿鶴,小人爲沙蟲。年年精衛志,填海泛西風。

崖門失璽

宋元大海戰,宋軍戰敗。丞相陸秀夫擔心皇帝被俘受辱,背起幼帝趙昺,帶着傳國玉璽,走到奇石上,縱身一跳,葬身崖海之中。宋朝玉璽從此沉落崖門海底。但遇上颳風下雨,玉璽又會偶然露出海面。

明代大儒陳白沙深感傳國玉璽永沉崖海之悲哀,想用自已的愛國之心感動南海龍王,便天天到崖門海邊拜祭,祈求龍王獻出玉璽,歸還朝廷。他每次拜祭都讀一篇很長很長的祭文,讀到自己淚流滿面。不久,南海龍王真的被感動了,便派一員蝦將向陳白沙獻玉璽。

這天,陳白沙又來拜祭龍王。他剛讀完祭文,突然前面水中浮出一隻很大的大龍蝦,兩隻大鉗捧着一顆光芒四射的玉璽直送到陳白沙面前。陳白沙慌忙跪下迎接。龍蝦看見陳白沙向它下跪,嚇得“咚”一聲跳回海中,把玉璽還給龍王,說:“啓稟龍王,大儒陳白沙向我下跪,小的怎能承受如此大禮?我不敢獻玉璽了。”龍王聽罷,喝道:“蠢貨!氣死我也!陳白沙跪的是玉璽,哪裏是跪你這隻大頭蝦?”龍王氣罷沉思道:“這些蝦兵蟹將又蠢又笨,只可供人送酒,不能辦事,這玉璽還是由我親自送去吧。”

再說陳白沙日思夜想的玉璽得而復失,悔恨交加,唯有繼續去祈求龍王。這天他又來到海邊拜祭龍王。龍王待陳白沙讀完祭文後,浮出水面,雙手把玉璽送到陳白沙面前。這回陳白沙汲取了教訓,不下跪了,伸手就要取玉璽。龍王見陳白沙如此無禮,不禁龍顏大怒,氣得“撲通”一聲跳回大海,把玉璽放回龍宮的寶箱裏。從此以後,這傳國玉璽就永沉海底了。

宋少帝趙昺:南宋末代皇帝,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4張

崖門奇石

崖山祠西北約3公里,原本有數塊巨石聚在一起,屹立於崖門內水中,最高一塊巨石突出海面二三丈,稱爲“奇石”。相傳宋軍抗元時,曾用此石爲纜躉,結大船千餘艘,作“一”字陣碇海中。後宋軍兵敗,宋丞相陸秀夫背少帝投海殉國於奇石下。

據傳,南宋滅亡後,張弘範磨崖大書“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字於奇石上。明代廣東提學趙瑤,觀奇石刻字怒不可遏,作詩曰: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鐫功奇石張弘範,不是胡兒是漢兒。

明成化22年(1486年),御史徐瑁對奇石上十二字深惡痛絕,命人除去,欲改書“宋丞相陸秀夫死於此”九字。而陳白沙認爲宋亡時死者十數萬,不獨陸秀夫,宜書“宋丞相陸秀夫負帝沉此石下”。因爭辯不下,終未刻成。有傳說,陳白沙到崖門憑弔時,在碑首加上一個“宋”字,成爲“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此傳不實,白沙先生知張弘範雖屬漢人,但從未作宋將)解放初,原鑿字奇石被航道部門炸燬。1964年秋,新會縣人委請田漢同志書寫“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十三個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終於把這饒有紀念意義的碑石樹起。

羣鳥護帝

趙昺投海殉國後,其遺骸卻浮出海面。有羣鳥伏在屍身上,遮住少帝遺骸,隨海水漂流,一直漂到赤灣(今深圳蛇口)。赤灣海邊有間天后廟,一天廟主往海邊巡視,忽見海面有一具浮屍,上有羣鳥遮蓋保護。廟主認爲此浮屍定是異人的遺骸,便設法將它拖上岸來。浮屍上岸,羣鳥飛去,露出一具童屍,身上穿着黃袍,面色紅潤如生人。廟主知道這是少帝趙昺的遺骸。就在這時,海邊天后廟裏的一根棟樑突然塌下。廟主與鄉紳父老認爲此棟樑是天后娘娘送給少帝做棺材用的木料,便用它做成棺材,禮葬少帝於天后廟西邊的小南山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