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魏延與楊儀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有何恩怨

歷史上魏延與楊儀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有何恩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雖然人常說《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假”,但在描寫魏延時,卻堪稱“七分假、三分真”,以至魏延留下了個“腦後生反骨”的惡名。實際上,魏延對蜀漢始終忠心耿耿,而且深受劉備信任和重用,其之所以不遵諸葛亮遺命而與楊儀互相攻殺,更多是由於自身的性格缺陷,以及與楊儀的舊怨所致,而並非是想要謀反。

魏延跟隨劉備較早,對蜀漢乃是忠心耿耿

《三國志·魏延傳》有載“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義陽在東漢時隸屬荊州部南陽郡平氏縣,據此推測魏延應該是在劉備駐軍新野期間投入劉備麾下,後以部曲身份跟隨劉備於建安十六年(211年)入蜀作戰。

在劉備奪取益州期間,魏延屢立戰功,在“益州之戰”後被任命爲牙門將軍,雖然《通典》中將“牙門將軍”列爲雜號將軍,但那是由於劉備官職太低所致,實際上卻是常伴主公左右、參贊軍謀,並代爲統領親兵的重要將領,不僅要求勇武過人、能文能武,而且必須忠心耿耿。由此可見魏延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後,自立爲漢中王,而在任命漢中太守時,卻並未選擇獲得廣泛支持的張飛,而是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魏延,並將其擢升爲鎮遠將軍。可見,對於長期跟隨自己身邊的魏延,劉備是給予了極大信任和厚望的。

而在此後數年間,魏延始終忠實履行着鎮守漢中的職責,未給曹魏留下半點可趁之機。劉備於章武元年(221年)稱帝之後,魏延則被晉封爲鎮北將軍。劉備去世之後,太子劉禪繼位,魏延又被加封爲都亭侯。

歷史上魏延與楊儀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有何恩怨

再之後,從建興五年(227年)至建興九年(231年),魏延曾先後四次跟隨諸葛亮北伐,不僅屢立戰功,甚至還在第一次北伐時,便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但並未被諸葛亮採納。北伐之餘,魏延則依舊擔負着守衛漢中的任務,而魏延在此期間因功被提拔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爲南鄭侯。

如上所述,魏延在蜀漢集團中,不僅能力極爲出色,而且表現的忠心耿耿,而劉備對其也是極爲寵信和重用,至於“腦後生反骨”之說,不過是《三國演義》的說法而已。不過,魏延在性格上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便是恃才傲物,而其最終的悲慘結局,與此不無關係。

魏延從無背叛蜀漢之心,結局悲慘更多源於性格

魏延此人雖然智勇雙全,但卻極爲恃才傲物,而且自詡跟隨劉備較早,根本不將那些後起之秀看在眼裏,導致他先後與劉琰、楊儀等人交惡,甚至數次要拿刀殺掉楊儀,幸有諸葛亮、費禕等人力勸,纔沒有釀成大禍。

至於楊儀,諸葛亮曾評價其“性狷狹”,即性情急躁、胸襟狹窄,對於魏延與自己結怨之時,楊儀心中極爲怨恨,只是礙於魏延極受寵信,又位高權重,而楊儀自己當時資歷較淺且地位較低,這才選擇了暫時的隱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魏延擔任先鋒官,同年秋諸葛亮病重,臨終時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商議身後之事,定下了自己去世之後便撤軍,並以魏延斷後的決定,並且明確提到,如果魏延拒不奉令,那便不用管他,自行率軍撤退便是。

不久後,諸葛亮去世,爲保證大軍順利撤回,楊儀等人祕不發喪,依照諸葛亮遺計,令費禕向魏延傳達撤軍、令其斷後的命令。魏延聽說後,卻表示“丞相雖然死了,但我還在。親屬官員就可以將其安葬,我來率領軍隊北伐,怎麼能因爲他的死荒廢了天下大事?況且我魏延何許人也,怎麼能聽從楊儀的安排,甘作斷後之將。”

聞聽魏延的態度後,楊儀遂按照諸葛亮的安排,不再理會魏延的態度,直接率領大軍開始撤退。魏延得知後大怒,認爲楊儀這是在有意怠慢自己,於是也率領大軍開始撤退,並日夜兼程的趕到了楊儀大軍之前,將沿途所過之路全部破壞,意圖趕在楊儀之前返回成都。

歷史上魏延與楊儀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有何恩怨 第2張

就在兩人率軍你追我趕的返回成都的同時,魏延和楊儀先後上書朝廷指責對方謀反,劉禪接到上書後難以決斷,便想朝中大臣徵求意見。魏延雖然位高權重,但由於其長期在外統兵,與朝中大臣來往較少,而且由於性格問題,反而與朝中不少大臣關係都較差,結果便是董允、蔣琬等人都表示信任楊儀而懷疑魏延。

在朝中局勢不利的情況下,魏延率軍先行抵達並佔據了南谷口,並對隨後趕來的楊儀大軍發動了進攻,楊儀則命王平抵抗魏延。王平來到兩軍陣前,大罵魏延的先頭部隊“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結果魏延“軍皆散”,魏延與其子數人見此只得逃亡,楊儀則派馬岱追上魏延並將其斬殺。

馬岱砍下魏延人頭,將其獻給了楊儀,楊儀則將其頭顱踩在腳下,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並隨之誅滅魏延三族,由此可見楊儀對魏延的恨意。

如上所述,魏延不遵諸葛亮遺命,與楊儀相互攻殺,完全是由於自身性格缺陷所致,而並非所謂的造反。《三國志》也明確指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元代的郝經也認爲魏延被殺乃是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可見魏延之死乃是因與楊儀爭權,再加上兩人長久以來的矛盾所導致,魏延完全沒有造反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