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若水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何結局?

李若水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何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康之恥的發生成爲兩宋王朝永遠抹去不了的痛,留下了一部血淚山河史,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靖康二年(1127)金軍南下來勢洶洶,北宋首都東京被攻取,並且宋徽、欽二帝均被擄去,這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史稱“靖康之亂”。當時,曾有一位大臣執意要護送宋欽宗到敵營去談判議和。金人對宋欽宗一番侮辱,致使李若水不顧性命之憂,對金人破口大罵。直到被金人施以極刑,他的罵聲才趨於平靜。

這位以忠良著名的大臣,便是被後人尊稱爲“靖康之恥”的第一忠臣——吏部侍郎李若水。元祐八年(1093),李若水出生於洺州曲周縣,原名李若冰,可能由於名字給人以不好相處的印象,皇帝便賜名“若水”,希望這位不可多得的忠臣能因此如水一樣隨機應變。

靖康元年(1126),完顏宗翰率領金兵東路軍攻至開封城下,要求宋朝交出五百萬兩黃金和五千萬兩銀幣,及割讓多地才肯撤軍。當時,李若水被朝中推選爲談判的使者前去同金軍談和。

李若水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何結局?

第一次前去談和時,完顏宗翰拒絕了宋朝給出的所有和談方案,並執意南攻,因此李若水只能失敗而返。第二次出使和談的途中,隨行的官員見駐守黃河的宋軍在商議着投降南逃,便也害怕地商討着乾脆抄小道逃走算了。李若水見談和隊伍人心大亂,便高聲呵斥他們:“今日大宋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候,怎麼能效仿那些懦弱的人?要是真有金兵,正好能以死報國,留名青史!”同時還下令,要處死那些決議逃跑的人,才終於止住了躁動。

金兵攻勢愈發難敵,金人士氣高漲,甚至向宋朝提出要求,要宋欽宗親自出城到金營來和他們見面。開始爲了保證皇帝的安全,便沒有答應金人,而且當時宋兵的實力並不算很弱,還能再挺一段時間。但是朝中主和派讓宋欽宗十分畏懼金人,在第二次金人要求見到他時,主動答應了下來。李若水見無法說服宋欽宗,便趕忙英勇站出,上書言自己曾多次出使,瞭解金人,因此能接下護送皇帝出使的任務。

誰能想到,當衆人到達金營後,金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宋欽宗扣押起來,同時逼迫他脫下龍袍,換上金國的服飾。於漢人而言,漢服是是萬萬不可替代的,自黃帝言“垂衣裳而天下治”後,漢服設計的不斷改進,都代表了漢文化的發展,蘊含着漢人的道德內涵,是漢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不斷傳承。如今金人竟然強迫宋帝着金裝,實屬最大侮辱。

聽聞金人要求後,李若水當即悲憤地抱着痛苦不已的宋欽宗,並手指金人打罵道“狗輩”。金人見李若水如此,便拿起手邊的東西,對他一頓毒打,直到把他打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昏死。完顏宗翰見李若水如此,認爲此人不凡,有心招降,便下令要屬下停手,保住他的性命,以供自用。李若水壓根就沒把金人的施捨放在眼中,既然金人不直接打死自己,不如以絕食抗爭,“白費”了金人的好意。

衆人見李若水死心已決,但還是想要試着勸說他投降。看守他的金兵佩服李若水的士氣,勸說他:“你雖然罵了人,但是我國國君卻大方地沒有生你的氣,相反還十分欣賞你。不如現在趁他還沒反悔,歸順於他,能保你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然而李若水依然義正言辭,反駁道:“天上幾時有過兩個太陽,難道我李若水就能侍奉第二個君主?”

不多時,他的僕人心疼主子,打起了親情牌,稱他父母年事已高,要是現在能夠投降,就能回去盡一片孝心。李若水瞪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自己的人會說這種話的表情,不客氣地回他:“忠臣侍奉君主,如今唯得一死才行!如果你要投降回去,就不要馬上告訴父母我的死訊,留着讓我的兄弟們慢慢告訴他們吧。”

李若水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何結局? 第2張

絕食後又過了幾天,完顏宗翰召見李若水,希望能用擁立他做宋帝來讓他降服,沒想李若水依舊嚴詞反駁:“太上皇見式微,罪責自己,臨危禪讓帝位給了皇上。而今皇上仁義,爲百姓着想纔來談和,從無過錯,怎能輕易廢立!”完顏宗翰見說不過他,便又拿談和不守信用來說事,李若水聽得更是來氣,直言不諱稱他纔是無信之人,待中原大軍一到,終究難逃滅亡。

完顏宗翰見李若水依舊鐵齒銅牙,將金人罵得豬狗不如,就連自己也被罵得狗血淋頭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終於命人對他處以極刑。李若水知曉自己註定是活不成了,反而罵得更狠,直到被打爛了嘴,割下了舌頭,還吐着鮮血無聲地痛罵金人,並且怒目而視,以手相指。金人實在氣極,只能挖目斷手,凌遲處死了他,才終於止住了李若水的責罵。

李若水死時年僅35歲,終究只留下了一首悲壯的絕命歌:“矯首問天兮,天卒無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在行刑之前,李若水曾向隨行的僕人道歉:“我爲國死,是我的職責,如今卻連累了你們。”後來,有幸活下來的僕人終於從金營逃出時,已是南宋。僕人帶着李若水的絕命歌來到朝廷,並向宋高宗詳述了主子曾經慷慨赴死的情形。宋高宗深深地被他的義節所打動,下詔追念他“若水忠義之節,無與比倫,達於朕聞,爲之涕泣”,並且特意追贈其爲觀文殿學士,諡曰忠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