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白居易爲什麼能成爲一代詩王?他的文學成就有多高?

白居易爲什麼能成爲一代詩王?他的文學成就有多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被後世稱爲”詩魔“。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二人合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合稱“劉白”。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的故事吧。

中唐後期,由於黨爭激烈,政局動盪,不少積極參與政治的文人屢受打擊。看清現實後,許多人紛紛退出政壇,隱居一地,朋友間詩酒往來,唱和不絕,漸成高潮。

作爲新樂府運動的旗幟性人物,白居易更是和當時的許多文朋詩友迎來送往,頻繁酬唱。

但誰能想到,曾經的白居易,卻是一個頗有雄心壯志,立志要“兼濟天下”的人。是什麼,讓他性格改變,歸隱香山,潛心寫詩,鼓呼“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最終,他“王”者歸來,成爲一代“詩王”。

白居易爲什麼能成爲一代詩王?他的文學成就有多高?

01

公元772年2月28日,河南新鄭一戶“世敦儒業”的小官僚家裏,生了一個小男孩,父親白季康希望他一生平順,幹啥都容易,就給他起名叫白居易,字樂天。

白居易長到七個月時,家裏人抱他到書屏前隨口問,“之”是哪個字”?他伸出小手,準確地指出了“之”字,家人以爲是無意蒙對的,便問“無”是哪個字?小男孩竟然又指對了。換其他地方屢試這兩字,竟然都能準確指認,家人很驚奇,認爲祖墳冒青煙,白家以後要出大人物了!

果然,唐朝中晚期,唐朝詩壇上出了一位蜚聲海內外的“詩王”——白居易,而那個成語“略識之無”也流傳下來了。

白居易讀書很刻苦,因爲日夜不停的連讀帶寫,他口舌生瘡,手肘生繭,眼睛近視,背也駝了,整個一副少年老成,未老先衰的滄桑面容,很像我們今天的高三學生。

16歲那年,他第一次出門去京城遊學,帶了自己的作品去拜訪當時的著作郎顧況,看到他的名字,顧況說“長安百物貴,白居大不易啊!”少年沒吭聲。

等到顧況翻開詩集,讀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激動萬分,“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難?白居也易,老夫前言戲之耳!”哈哈,人都愛有才的。

800年,白居易二上長安去科考,一舉中第。激動的他,忍不住提筆留言:“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年少。”

806年,爲了應對高一級的考試——制舉,白居易和好友元稹閉門不出幾個月,研磨當時社會和政治的各種問題,就每個問題寫一篇文章,撰成《策林》七十五篇。

這本細緻紮實的學霸筆記,其中不少條目內容都成了主筆者白居易的政治態度和詩歌見解。就是憑這本內容詳實,包羅萬象的學霸筆記,第二年的制科考試中,兩人金榜題名。學霸筆記也成暢銷書,被衆多學子爭相傳抄購買。

白居易爲什麼能成爲一代詩王?他的文學成就有多高? 第2張

02

被授官的白居易初涉職場,雄心萬丈,壯志凌雲,決心不辜負君民,爲實現大唐中興之夢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工作熱情高,政治抱負更高,以筆爲劍,左右開弓。

一邊“有闕必規,有違必諫”,“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直陳時弊,屢次上書“不懼權豪怒,亦任親朋譏”。

一邊尚實,重情,寫通俗,諷喻現實,寫下了“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賣炭翁》;“一寸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賣花》;“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等許多直擊現實,揭露貪官的詩文,也寫出了風情搖曳,生動流轉,令人嘆惋不已的《長恨歌》。

幾年內,他的文槍刀劍無孔不入,無處不在,朝廷內外,被奸佞小臣捂得嚴嚴實實的壞膿惡瘡,被他槍林彈雨密集式的射擊後,千瘡百孔,一覽無遺:藩鎮割據嚴重,宦官專權弄政,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老百姓不堪重負,民不聊生。

鋒芒所向,使得他成爲了某些把持朝政者和權貴者的眼中釘,肉中刺。

但此時,“安史之亂”後,盛唐氣象,早已消失殆盡。大唐王朝,內外交困,百病叢生,顧此失彼,積重難返,病入膏肓,苟延殘喘,像一輛失控的老破車一樣,滑向深淵……

815年6月3日清晨,宰相武元衡上早朝時被人暗殺於半路上。此事震動朝野,譁然一片。滿朝文武心知肚明是意欲把權弄政的藩鎮勢力所爲,卻無人敢說。

有理想有文化的熱血青年白居易,卻不懂明哲保身,第一個發言了,藩鎮勢力猖狂到如此程度,堂堂朝廷還不出手,顏面何存?叛亂旦夕即至!

白居易當時是文官,無權言論軍事。於是,曾經被他筆墨字箭駁斥得體無完膚的一干老少無爲之衆,此時抓住了把柄,加上白居易的母親在賞花時,因病發作而墜井身亡,而他的詩作中正好又有《新井》和《賞花》兩首詩。於是,越職言事,有失孝道等謠言讒語,中傷惑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紙貶書,意氣奮發,激情滿懷的白居易被貶爲了江州司馬。

這對滿懷“達則兼濟天下”宏偉理想的白居易來說,是何等的抑鬱憤懣!“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還有王法嗎?還有道理嗎?還有識得好人心的明君嗎?彷彿一顆滿懷無比熱情和熊熊火焰的小宇宙,在剛要步入軌道高速運轉的時刻,卻被強行按下了停止鍵一般,他懵圈了,暈頭轉向了!

怎能不蒙圈,不鬱悶,不憤懣?像所有飽讀詩書的舉子一樣,懷着濟世爲民理想的白居易,科舉的目的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的濟世抱負和獨高眼光,讓他成爲了最早最先感受到衰敗將至的人,面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朝廷,當兼濟天下的理想無法實現,經世之才不能施展時,他滿腔的熱情就化爲了苦悶憂慮,獨善其身,樂天知命。

被貶於他內心的震動是不可言喻的,他以切膚之痛重新審視險惡之極的政治鬥爭,決定激流勇退,避禍遠害,走獨善其身的道路。

於是,“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從此,他與衆多朋友飲酒唱和,寫下了許多“謂之獨善之義”的閒適詩,工作激情大受挫傷的白居易,鬱悶無比地來到了江州司馬任上。

白居易爲什麼能成爲一代詩王?他的文學成就有多高? 第3張

03

魑魅魍魎喜人過,國家不幸詩家幸。文章憎命達,憂憤出絕唱。當白居易遭遇貶謫時,一篇千古名篇卻正等着他來書寫。

一個楓葉荻花蕭瑟的秋夜,秋月照在茫茫江面上,更顯冷清孤寂,夜間送客的白居易,心頭更是充滿了離情別緒,就在此時,忽聞水上琵琶聲……

於是,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616字,一件事,兩三個人物,用情緊密串聯,聲隨情起,情隨事遷,“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趙翼《甌北詩話》卷四)。

難怪《琵琶行》詩成不久,爲人廣爲傳頌,連唐玄宗李忱也寫詩稱賞:“童子解吟長恨曲,牧兒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

“直到速我尢,詭遇非吾志,胸中十年內,消盡浩然氣。”當在政治上尋求一展抱負而受阻無路時,他在文學上卻漸入佳境。

在東都洛陽,他與元稹,劉禹錫,裴度,令狐楚等人頻頻唱和,自稱“醉吟先生”。“爲文章把酒,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僅編成詩集的就有《劉白唱和集》,白居易、劉禹錫,裴度的《汝洛集》,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等。

有段時間,元稹被貶通州,白居易被貶江州,雖路途遙遠,但他們頻繁寄詩,酬唱不絕,以致文壇上留下了“通江唱和”之說。

後來,年屆五十的白居易避居河南香山,自稱“香山居士”,面對龍門石窟的一尊尊佛像,向佛學道的他,真正樂天知命,過起了逍遙瀟灑的詩酒禪琴,閒適山水的生活。

“稱心而出,隨筆抒寫”了許多知足保和,寄懷於酒,觀照自然,山水自娛,閒適有餘的作品,如: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

誰道羣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鳥》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

白居易爲什麼能成爲一代詩王?他的文學成就有多高? 第4張

04

獨善其身的白居易,在貶職或外放任上並沒有無所作爲,一味消沉。相反,他體恤民情,走訪調研,興修水利,很快成爲治郡能吏。

外放杭州刺史時,他植樹綠化,治理西湖,築堤掘井,改善民生。

“白公堤”就是紀念他對西湖所做的功勞。《錢塘湖春行》就是寫於此時的。離任時老百姓對他難捨難分,他做了《別州民》以示惜別之情:稅重多貧戶,農飢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荒軍。

當蘇州刺史時,他治理山塘,綠化虎丘,遍植檜樹,離任時,“蘇州十萬人,盡作嬰兒啼。”現在人們把檜樹都稱爲“白公檜”,蘇州的“三賢祠”仍然供有他的雕像。

退隱洛陽時,目睹民衆交通不便,他“誓開險路作通津”,帶領百姓,興修水利,開通了洛陽最艱難湍急的八節灘,自己也難得一回笑逐顏開:“心中別有歡喜事,開得龍門八節灘。”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山銀山,不如青山綠水。

白居易所到之處,很好地踐行了我們今日所提倡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句話。蘇杭和龍門的百姓,有福享受到了他的造化。

真正的王者,人生不是未經黑暗,而是在黑暗中,也要努力燃起一道光。

真正的王者,是在時代的洪流裏,拼盡力氣去爲老百姓做事吶喊的人。

真正的王者,是在看清現實後,及時抽身而退,不隨波逐流的人。

真正的王者,是在面臨打擊的時候,依然能夠“春風吹又生”的人。

真正的王者,是在唐詩繁華不再後,依然高擎“新樂府”大旗,別開生面,喊出“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的人。

真正的王者,是在詩仙、詩聖、詩豪都出現後,仍然能夠自成一體,成爲“詩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