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淵開創唐朝最後卻大權旁落,他到底做了什麼?

李淵開創唐朝最後卻大權旁落,他到底做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農民起義蓬勃發展的時候,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618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李世民的風頭或許早已蓋過了李淵,但李淵能做到開國皇帝,必然也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不堪。

李淵出身關隴貴族、皇親國戚,可以說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且李淵爲人寬厚恭謹,知人善任、深知爲官之道,縱使李世民再優秀,大唐的江山仍是李淵打下的基礎。

那麼李淵到底做了什麼,爲什麼會大權旁落呢?

一、李淵有些優柔寡斷、首鼠兩端

李淵是大唐的開創者,這毋庸置疑,而在創業之初,李淵的確在性格上有些問題,性格決定命運,正是李淵優柔寡斷,最後造成了大權旁落。

李淵從晉陽起兵後,攻到賈胡堡,隋將宋老生率兩萬精兵阻攔,由於李淵從起事開始就沒有遇到什麼正經的抵抗,面對強敵,李淵有些猶豫不決。

關鍵時刻最危險的動作就是猶豫,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如果李淵選擇撤兵,或將功虧一簣,見李淵猶豫,李世民馬上阻止道:

“興大義以救蒼生,當須先入咸陽,號令天下;遇小敵即班師,將恐從義之徒一朝解體。還守太原一城之地,此爲賊耳,何以自全!”

本來我們起義就是爲了蒼生和百姓,必須要先攻下咸陽,才能號令天下,如今遇到小小的阻礙就撤軍,那還能成就什麼大業?李世民所說合情合理,但李淵堅持撤軍,因爲當時糧草馬上要用盡了,後勤補給還沒有運送到位。

李淵開創唐朝最後卻大權旁落,他到底做了什麼?

爲了勸說父親繼續進攻,李世民乾脆在帳外大哭不止,好不容易纔把李淵拉了回來。如果沒有李世民,李淵就真的可能撤兵,那麼大唐帝國或將不復存在。

由此可見,李淵在性格方面確實有些優柔寡斷。

武德九年,李建成叫弟弟李世民來府中喝酒,李世民喝過之後,突然捂住胸口,吐了不少血,事實上,可能是李建成在酒中下毒。李淵知道他這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已經難以調和,就想把李世民調往洛陽,遠離政治漩渦,這樣既可以保住太子位置,也能讓李世民有所收斂。

李建成、李元吉則聯合上疏道:

“秦王若至洛陽,有土地甲兵,不可複製;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耳,取之易矣。”

意思是說李世民如果到了洛陽,可能會擁兵自重,不如留在長安,這樣李世民就只有一人,很好控制。

左右搖擺的李淵,再次改變了主意,還是把李世民留在了長安。一般講應該是君無戲言,皇帝說的話不能更改,但李淵不同,經常發佈命令後再收回成命,由此可見,缺乏決斷力是李淵一大性格弱點

而留在長安的李世民,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激進,最終成爲了心頭大患,殺掉兄弟,還把老爹趕下了皇位。

二、李淵對親情很看重

排除皇帝的身份,李淵首先是一個父親,父親哪有不喜歡自己孩子的,所以面對秦王和太子的爭端,有些時候,李淵真是無可奈何。無論他的兒子們怎麼爭,可謂手心手背都是肉,對此李淵不想拋棄任何人,然而,結果就是李淵被慢慢架空。

武德七年六月,李淵到仁智宮避暑,太子李建成監國。有位名叫楊文的武官,曾經在東宮做侍衛,爲充實東宮軍事力量,李建成要求楊文暗地中爲他招募士兵,送到長安。私自勾結武官,並往京城運送士兵,這基本可以判定爲謀逆之罪。

紙包不住火,最終有人彙報給了李淵,李淵大怒,命令李建成即刻到仁智宮接受處罰,李建成到了仁智宮,就被軟禁起來。

史料記載:

“世民既行,元吉與妃嬪更迭爲建成請,封德彝復爲之營解於外,上意遂變,復遣建成還京師居守。”

李淵開創唐朝最後卻大權旁落,他到底做了什麼? 第2張

既然太子已經被軟禁,楊文就必須被正法,李淵派李世民去征討楊文。李世民剛走,李元吉和李淵的妃嬪們就開始給李建成說情,隨即李淵又改變了主意,把李建成放了回去,恢復原職。

按常理將,李建成有謀反嫌疑,不論生死,這太子之位是絕對保不住了,但李淵卻心軟了,如果他當時就把李建成的太子位廢掉,也就不會發生之後的玄武門之變。

李淵對兒子們的感情太深,這是爲一種難以割捨的羈絆,對於李建成、李世民,他只能儘量去周旋,而無法解決問題。所以太子集團和秦王集團的矛盾變得公開化,並逐步升級,直到一切都不可收拾。作爲帝國的首腦,李淵做得並不合格,他不忍心看到兩個兒子自相殘殺,於是只能在其中和稀泥,但幾乎沒有什麼意義,太子和秦王的矛盾早已如同水火。

三、太子集團、秦王集團都在試圖控制李淵

要想架空當朝皇帝,就得從皇帝的身邊人下手,因爲只有身邊最親近的人,纔可以左右皇帝的想法和決定。

史料記載:

“建成、元吉與後宮日夜譖訴世民於上,上信之,將罪世民。陳叔達諫曰:‘秦王有大功於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剛烈,若加挫抑,恐不勝憂憤,或有不測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

在李建成、李元吉誣陷李世民的道路上,李淵的妃嬪們經常在發揮重要作用。大致流程是這樣,李建成要求李淵的妃嬪們給皇帝吹枕頭風,比如說李世民的壞話。妃嬪們爲了日後的富貴,不遺餘力地構陷李世民,直到李淵下令懲罰李世民爲止。

當然了,太子集團能做的,李世民同樣在做,所以也有幫李世民說話的人。如此這般,最鬱悶當屬皇帝李淵,如果太子集團、秦王集團的勢力越來愈大,他這個皇帝當得也就真的沒什麼味道了。

在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元吉、李建成密謀要在昆明池暗殺李世民,爲何李世民能提前得知消息?

這就是因爲秦王府強大的關係網和“暗樁”,我們由此得見,秦王和太子都在皇帝身邊安插了大量間諜,所以李淵纔是那個最鬱悶的人。

四、爲什麼沒有幫助李淵?

幫李淵的人必定是有的,畢竟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還牢牢掌控着皇權。只是不論李淵如何,畢竟人早晚是會死的,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裏。只有繼續向前走,找到更牢靠的政治靠山,才能永保富貴,而秦王或太子就是那個政治靠山。

李淵開創唐朝最後卻大權旁落,他到底做了什麼? 第3張

當朝權臣或官員,必須在李淵死前站好隊,這同樣是一場豪賭,誰也無法預測未來,只得壓上所有的賭注,在秦王或太子中選擇一方。所以說已經有大量人才、權臣、官員離開了李淵的身邊,投入了太子或秦王的懷抱,此消彼長,李淵的勢力就會被減弱。

其次,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應該是被李世民提前控制住了,否則僅靠秦王的那點兵力,根本難以抗衡守衛皇城的部隊。我們有理由相信,李淵脫袍讓位都是無奈之舉,也是被李世民強行逼迫的。

畢竟,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竟然在湖裏划船,若非被逼無奈,誰會在這個時候跑去划船呢?

等到大事已定,尉遲恭穿着鎧甲,手持長矛,直接到李淵面前,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替皇上宰了他們,你要不把皇位給秦王,我這長矛可不長眼啊。

史料記載,李淵忙不迭發話:

“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

沒多久,李世民就即位成了皇上……

由此可見,對於選擇恐懼症的李淵來講,沒得選,或許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