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溫成功恢復蜀吳兩國的關係,孫權是如何對待他的?

張溫成功恢復蜀吳兩國的關係,孫權是如何對待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著名的時期了,在那個時代 羣雄割據 。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張溫(193年—230年),字惠恕,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人,三國時期的吳國大臣。對於張溫來說,容貌奇偉。孫權召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吳郡張氏。黃武三年(224年),張溫以輔義中郎將身份出使蜀漢,孫權原先害怕諸葛亮會有意留難張溫,但是,張溫不擔心。在呈上蜀漢朝廷的文書刻意稱頌蜀漢,以表明和解的誠意,重建兩國關係。因此,他在蜀漢表現出色,得到蜀漢朝廷重視。不過,在回到東吳之後,張溫卻遭到了孫權的打壓,最終鬱鬱而終,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張溫,字惠恕,吳郡吳縣人,出身吳郡張氏。對於張溫的父親張允,因輕視錢財重視賢士,聲名顯揚州郡,曾擔任孫權的東曹掾,隨後去世。

張溫從小就容貌奇異偉岸,品德出衆。孫權聽說,就詢問朝中大臣說:“張溫能與當今何人相比?”大司農劉基說:“可與全琮同等。”太常顧雍說:“劉基未詳細瞭解到張溫爲人。張溫當今無人可比。”孫權說:“如果是這樣,則張允就算沒有死!”於是徵召張溫請與之相見。

見到孫權後,張溫談吐文雅對答如流,旁觀者傾慕,孫權爲之改容加禮。召對完畢出宮,張昭握着張溫的手說:“老夫把心意託付你,你應該明白。”在此背景下,孫權任命張溫爲議郎、選曹尚書,又遷爲太子太傅,很受孫權的信任和重視。

張溫成功恢復蜀吳兩國的關係,孫權是如何對待他的?

其中,太子太傅, 是一個官名。商、周兩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爲太子的師傅。《史記·商君列傳》:商鞅以“太子,君嗣也,不要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對此,在筆者看來,讓張溫來輔佐自己的太子,已經凸顯出孫權對於這位大臣的器重了。一般來說,等到太子登基之後,張溫的地位甚至還能獲得提升。不過,在出使蜀漢之後,張溫的命運卻發生了改變。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趁着關羽包圍襄樊的機會,孫權派遣呂蒙偷襲了荊州,並斬殺了關羽。而這,自然導致蜀吳同盟的破裂。於是,公元221年,劉備征討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在這場戰役中,東吳取得了勝利。不過,在夷陵之戰後,強大的東吳引起了曹丕的警惕,遭到了曹魏的討伐,而劉備病逝之後,諸葛亮也有意恢復蜀吳同盟。

在此背景下,東吳黃武三年(224年),張溫三十二歲時,以輔義中郎將身份出使蜀國。孫權對他說:“您本不宜遠出,只是擔心諸葛亮不瞭解我之前向曹魏稱臣的用意,故委屈您出行。同盟關係恢復之後,我們會對曹丕大舉進攻。”

面對孫權的擔憂,張溫回答說:“我在國內沒有做過親信大臣的謀劃,出使沒有獨自應對的才能。然而諸葛亮見識深徹,精於謀劃,必定了解您的思慮和屈伸權宜之計,加推測諸葛亮之心,一定不會有什麼猜疑。”

於是,公元224年,張溫來到蜀國之後,致力於表達東吳一方的誠意,從而推動蜀吳關係的修復。在一番交談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頗爲看重張溫的才幹。因此,在一年之後,諸葛亮派出使者鄧芝前往東吳,這體現出諸葛亮恢復蜀吳同盟的誠意,也是因爲張溫的出使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張溫回到東吳,不僅沒有獲得獎賞,反而被孫權派到豫章郡的大軍作戰,這對於張溫這樣的文臣,無疑是一種的打壓。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是因爲孫權不僅暗恨張溫對於蜀漢大加稱讚,還嫌忌他的聲名過於顯赫,百姓都爲他的德行才能所迷惑,擔心他最終不能爲自己所用,就考慮用什麼方式來貶低他。

同時,在張溫回到東吳之後,又碰上暨豔事件發生,這給孫權疏遠張溫提供了非常好的理由。暨[jì]豔(?~224年),字子休,三國時期吳郡人。對於暨豔這位東吳官吏,和張溫是同鄉關係。正是在張溫的推薦下,暨豔被孫權任命爲選曹郎,尚書。對於暨豔來說,爲人性格剛直,彈劾多位官僚,引起東吳上下的不滿,所以,暨豔最終被逼自盡。

張溫向來與暨豔、徐彪意見相合,常有書信來往,互相來往問候,於是又判張溫有罪。孫權將他軟禁起來。當時無人敢爲其說話,只有駱統爲張溫辯解。

張溫成功恢復蜀吳兩國的關係,孫權是如何對待他的? 第2張

並且,對孫權指責張溫出使蜀國有辱本國,駱統認爲,爲國出使,盛讚他國的美好,只要自己沒有屈節,就不能說是有辱本國,而是正常的使節之行。對此,在筆者看來,不管怎麼樣,孫權對於張溫的打壓,實在是比較勉強的,也即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最後,此外,對於張溫其他的罪名,駱統也一一辯解。爲了能夠促使孫權納諫,表明自己的無私和剛正,駱統最後表態:“我和張溫已多年沒有聯繫。張溫既不是我新近的朋友,也不是我對張溫有什麼特別的感情,只不過是共事的同僚,都是君王的臣子。如果君王能細加辨析、覈實,什麼嫌疑都能解開。今天我爲張溫陳情抗辯,我也並不對自己抱有多大的指望。張溫已受坐獲罪,獨行在前;我也願受恥,罷官革職在後。”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孫權最終還是沒有采納駱統的意見。因此,在孫權拒絕聽從勸諫之後,張溫應該就這樣被軟禁甚至關押起來了。大約六年後,張溫因病去世。對此,在筆者看來,孫權對於張溫的打壓,或許是爲了削弱張溫背後的吳郡張氏。

對於吳郡張氏來說,是吳郡四姓之一,相傳出自姬姓。三國時期,吳郡張氏有張溫、張儼、張敦等,他們都是張睦的後人。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和陸遜、陸抗所在的陸氏一樣,張溫所在的家族,也在東吳具有不小的勢力。基於此,孫權對於張溫的苛刻,顯然也是平衡這些本地士族,避免孫權去世後,即位的君主難以掌控局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