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是個什麼形象?真的是奸臣?

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是個什麼形象?真的是奸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繁榮昌盛的時代,同時也是張氏家族大放光彩的時代。張氏家族中不僅有爲唐王朝的建立和鞏固出生入死、建功立業的軍功世家,而且有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安邦治國的宰相望族。張氏家族的文治武功在唐朝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一)李淵干將

張士貴是虢州(今河南西部)人,本名忽峍(lù),出身武官世家,文武兼修,尤善弓馬,“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具備騎兵首領天賦。隋末,天下大亂,羣雄四起。張士貴趁機拉起一支武裝佔山爲王,“攻剽城邑”,被當地政府視爲眼中釘,稱之爲“忽峍賊”。

張士貴苦心經營,憑藉個人魅力和卓越才能,將這支山賊武裝滾雪球般發展壯大到影響時局的地步。當時,“王世充竊號晉京,李密稱師鞏洛。”二人對張士貴的人馬垂涎三尺,相繼以高官厚祿拉攏他。張士貴胸懷大志,視二人爲草莽平庸之輩,一概不予理睬,固守地盤,坐觀大勢。

在得知李淵父子起兵反隋進攻長安後,張士貴敏銳嗅出真龍天子味道,立即派出特使向李淵表明歸順誠意。李淵接到這份上天賞賜的大禮,“深相嘉嘆,拜右光祿大夫,錫齎優洽”,並令其執行平定河南以牽制王世充與李密的戰略任務。

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是個什麼形象?真的是奸臣?

張士貴心領神會,爲配合李淵父子奪取長安,主動出擊控制住潼關以東大片區域,多次擊敗王世充與李密所部,成功解除李淵攻取長安後的後顧之憂。李淵攻取長安後,派相府司馬劉文靜經略河南。張士貴以大局爲重,心甘情願受劉文靜節度,且時常高瞻遠矚“陳東略之計”。劉文靜言聽計從,由此取得一系列重大勝利,張士貴也因此更加得到劉文靜的敬重和李淵的賞識。他猶如戰神馬援與趙雲的合體一般的神勇表現,受到“高祖稱善”和“齎繕彩千有餘段,名馬五匹,並金鞍勒百副”的重賞。

張士貴歸建後,隨隱太子李建成東討時,因“戰有必勝之資,威有憚鄰之銳”而被授予第一軍總管之職,擔任前鋒,攻城掠地,先後重創王世充與李密。正當他殺得起興時,突然接到李淵詔令:速速率部脫離東線戰場,配屬秦王李世民西征。

原來,自稱“西秦霸王”的隋末羣雄之一薛舉始終覬覦長安,曾率部攻擊長安,被李世民擊敗。李淵稱帝后,薛舉賊心不死捲土重來。張士貴捨生忘死,衝鋒陷陣,在殲滅薛舉集團戰役中功列第一,再受“奴婢八十口,絹彩千餘段,金一百三十挺”的賞賜。

張士貴曾在運輸軍需物資途中,陷入敵軍設伏。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張士貴沉着冷靜,指揮得當,最終將敵軍“掩擊大破之”;一股反唐武裝劫掠陝州,“州將瀕戰不利。”唐高祖認定:“此賊非猛士無以殄滅。”於是遣“智盡三宮之端,威下九天之上”的張士貴徵討。張士貴馬到成功,“高祖又降書褒美。”

唐高祖充分發揮張士貴“善騎射,臂力過人”特長,任命他擔任“馬軍總管”,統領大唐騎兵部隊。張士貴不負厚望,以絕對劣勢兵力擊敗王世充的馬步聯軍。因此,李淵在長安稱帝時,特意邀請張士貴“入京奉見”,拜爲通州刺史,“賜爵新野縣公”,賞寶馬雜彩和金鞍寶勒,特意叮囑他:“(此寶馬)卿宜自乘之。”

(二)太宗腹心

張士貴自隨李世民征討薛舉立功後,又從秦王北伐,抵禦隋末羣雄之一劉武周,粉碎其“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的美夢。他以先鋒身份,“算無遺策,戰取先鳴”,連戰連捷。劉武周被消滅後,唐高祖賞賜諸將,對戰功卓著的張士貴的賞賜“有逾常典”。

張士貴馬不停蹄,再隨李世民出關東討,經過長達十個月的艱苦征戰,終於俘獲王世充和竇建德。唐高祖遍賞平定河南諸將時,張士貴因“先後戰功,以爲衆軍之最”,被拜虢州刺史。唐高祖特召張士貴入京,設宴款待,開玩笑道:“朕讓卿擔任虢州刺史,就是想讓卿衣錦還鄉!”

張士貴在李唐統一全國的六次重大戰役中,跟隨李世民直接參加四次戰役,爲唐王朝立下卓著戰功,也逐漸成爲李世民心腹,被李世民授予秦王府驃騎將軍職位。

“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李世民不甘束手就擒,發動玄武門之變。“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李世民稱帝后,把“玄武門長上”這個至關重要的職位授予參與政變的張士貴,使其成爲禁衛軍首領。

爲防備突厥威脅,太宗時常“引諸衛騎兵統將等習射於顯德殿庭”。張士貴除負責御林軍騎兵日常教習訓練外,還以玄武門衛士爲骨幹,組建精銳“羽林百騎”,平時把守玄武門,戰時變身突擊隊。這支尖刀隊因戰功卓著,逐漸擴展成“羽林千騎”、“羽林萬騎”,最終成爲對付突厥的殺手鐗。

唐廷爲抵禦漠北薛延陀部落入侵,派出五路人馬應戰。張士貴率一路大敗敵軍,其餘四路皆捷報頻傳,迫使薛延陀部落低頭求和。

(三)從徵高麗

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是個什麼形象?真的是奸臣? 第2張

公元644年,唐太宗詔令厲兵秣馬、招募軍士,準備大舉東征高麗。次年,張士貴被任命爲“遼東道行軍總管”,隨唐太宗“率師渡遼,破玄菟等數城大陣。”張士貴老當益壯,以“超海之力,氣蓋三軍。橫野之功,膽雄百戰。”許是上天眷顧,張士貴軍中,還升起一顆熠熠發光的將星薛仁貴。張士貴東征高麗凱旋後,因“勳賞居多,拜冠軍大將軍”。

張士貴被拜爲金紫光祿大夫,出任揚州都督府長史。上馬管軍的張士貴下馬管民後,處處爲百姓着想,興修水利,鼓勵農桑,造福於民。他爲政三載,終於使轄區百姓過上“市獄晏而無擾,水火賤而盈儲”的幸福生活。

三年後,張士貴奉詔回京,“拜左領軍大將軍。”多年的疆場拼殺,使他落得一身病痛,晚年又不幸患上眼疾,只得多次上表請求退休,獲准後“改封虢國公”。張士貴退休後,新星薛仁貴接替他繼任玄武門長上重任。

不久,張士貴再染風疾。他在抱病隨唐高宗東巡洛陽途中,病情加重,雖經名醫全力搶救,仍“以六月三日終於河南縣之顯義裏第,春秋七十有二。”朝廷“贈荊州都督,陪葬昭陵。”

一代名將壽終正寢,開國元勳含笑九泉。《舊唐書》將他與蘇定方等五員名將並列一傳,高度評價“五將雄雄,俱立邊功。張、蘇二族,功名始終。”

但是,在後世演義小說中,以及現代影視劇裏,張士貴卻被黑化成與趙高、秦檜、嚴嵩並列的四大奸臣。本文無意探究一代名將被黑化爲蓋世奸臣的原因,只想還大唐開國元勳張士貴一個清白的形象與聲名。一個出生入死爲國家和民族開疆闢土並抵禦外侮的民族英雄,絕不該被戲說,更不應遭黑化!

因爲任何民族英雄,都永遠是這個民族的集體榮耀、鋼鐵脊樑與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