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勃:迎立漢文帝的關鍵人物,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周勃:迎立漢文帝的關鍵人物,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周勃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宋代有一位詩人,名叫徐鈞,他寫過一首詩,表達了對西漢重臣周勃平生遭際的慨嘆:

功成無罪付廷平,借援東朝始得生。

若使當時逢呂后,誅夷又是一韓彭。

立下汗馬功勞的周勃無罪入獄,靠國舅薄昭和薄太后之力才得生還;這還是幸運的,如果在呂后當政之時,他難免和韓信、彭越一樣被誅殺。

周勃是沛縣人(今江蘇省徐州市沛縣),他出身貧苦,以編織爲業,又以在喪禮上吹簫、充當挽強弓的材官維持生計。在劉邦稱沛公之時,他就以中涓(近侍之臣)身份跟隨沛公參加滅秦戰爭。劉邦爲漢王,他被封爲威武侯,拜爲將軍。

楚漢之爭時,他南征北戰,攻城略地,立下了赫赫戰功。漢王先是把懷德(今大荔縣朝邑鎮西南)賜給周勃作食邑,後來又把鍾離(今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東北)賜給他和穎陰侯灌嬰作共享食邑。漢王稱帝后,論功封賞,周勃功排第四,封爲絳侯,食邑絳縣八千一百八十戶。

後來,他又以將軍身份,跟隨高祖先後討伐了燕王臧荼、韓王信、代相陳豨和燕王盧綰的反叛。

在誅滅諸呂過程中,周勃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和丞相陳平最先謀劃,通過劫持酈商、讓酈寄哄騙呂祿交出北軍軍權;他讓紀通持節矯詔,從而進入北軍營壘;他讓曹窋傳令衛尉,不許呂產進入殿門,防止了呂產挾持皇帝;他給了劉章一千多士兵,讓其入宮保衛皇帝,誅殺呂產;他派兵分頭逮捕呂氏家族,誅殺呂氏老幼。

他同樣是迎立文帝的關鍵人物。以他和陳平爲首的文武百官:多方權衡,決定迎立代王;渭橋迎駕,跪上天子璽符;代邸勸晉,伏地固請稱帝;協助清宮,護衛天子進入宮殿。

周勃:迎立漢文帝的關鍵人物,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他的功勞之大,司馬遷這樣評價:“勃匡國家難,復之乎正。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所以,漢文帝在即位不久的元年十月(西漢初年以十月爲歲首,所以封賞周勃在即位首月),重重地封賞周勃:“其益封太尉勃邑萬戶,賜金五千斤。”

周勃的封賞,大大地超過了丞相陳平的益邑三千戶、金兩千金,更超過了朱虛侯劉章的益邑兩千戶、金千金;他增加的封邑,也超過了高祖六年正月所賜的八千一百戶。

一個月之後,文帝遷右丞相平爲左丞相,太尉勃爲右丞相。西漢之時,以右爲尊,周勃的地位提升到了陳平之上。

同時,文帝還給了周勃極大的禮遇:把公主下嫁給周勃的兒子周勝之;每次朝罷趨出,常常恭敬地目送。可以說,周勃此時已經位極人臣,文帝給他的封賞和禮遇無以復加。

但一個位高權重的功臣,往往既是安撫和依恃的對象,又同時是猜忌和防範的對象。所以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韜光養晦,明哲保身,但周勃偏偏不懂這個道理,反而居功自傲,志得意滿。

渭橋迎駕時,他以太尉身份跪上天子璽符,以彰顯自己的平叛和迎立之功。其實此事更應該由陳平或者紀通來做,因爲論職位,丞相陳平爲百官之首;論職責,襄平侯紀通尚符節。在敬獻天子璽符時,他還想跟文帝說幾句悄悄話,此舉立即遭到宋昌大義凜然地駁斥,讓周勃很沒有面子。

在文帝入宮的當天晚上,劉興居等已經清宮,但在未央宮門外,有十名謁者持戟護衛端門,擋住了文帝一行人,後來太尉周勃說明情況,謁者才放下兵器離去。謁者擋住文帝,卻聽從周勃之諭令,這怎能不讓文帝心中有所畏忌?

文帝即位後,陳平稱病,主動以相位讓周勃。周勃其實不是相才,他卻接受了相位。或許他不得不接受相位,因爲比起丞相,文帝更害怕他繼續作太尉,他在軍隊中的感召力太強了,入北軍一呼百應,將士皆左袒。他可以誅殺權傾一時的呂氏一族,誰能保證不會發動二次政變?丞相雖爲百官之首,卻不直接掌兵權,而且分爲左右丞相,右丞相陳平與周勃並十分融洽,也正好可以牽制。

周勃:迎立漢文帝的關鍵人物,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第2張

在一次朝會上,漢文帝問周勃:“天下一歲決獄幾何?”

周勃哪裏知曉這些小事,只好老老實實回答:“臣不知。”

文帝又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周勃還是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文帝轉身又去問左丞相陳平。陳平不慌不忙地回答:“這些事各有負責的人。”

文帝又問:“誰負責?”

陳平答道:“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

文帝疑惑地問:“既各事皆有主管,那你這個丞相是幹什麼的?”

陳平謝罪說:“爲臣誠惶誠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使我勉爲其難擔任宰相的職位。宰相一職,對上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順應四時,對下養育萬物適時生長,對外鎮撫四夷和諸侯,對內愛護團結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夠勝任他們的職責。”

文帝高興地說:“好!君實乃社稷之臣也。”

周勃非常尷尬,下朝後便責問陳平:“你平時爲什麼不教我?”

陳平笑着說:“君居丞相之位,豈有不知其職責乎?如果陛下問你長安城中盜賊數,難道你也欲一一做答邪?”於是,周勃知道自己的才能遠不如陳平。

正好這時又有人勸說周勃道:“您已經誅滅了諸呂,擁立代王爲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賞,居處尊位,已經很受寵信了,時間長了,災禍要降臨您的身上了。”

周勃愧疚,也自感危險,就向皇上謝罪辭職,請求歸還相印。皇上同意他的請求,這完全可以看作是文帝在對以周勃爲首的功臣集團的打壓中取得初步的勝利,但文帝與功臣集團的搏弈並沒有隨着周勃免相而結束。

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冬十月,丞相陳平去世,文帝趁此下了著名的“令列侯之國”。

詔書:“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歡欣,靡有違德。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訓其民。其令列侯之國,爲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列侯之國,就是讓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列侯之國的理由有二:一是從封地與京城路途遙遠,轉輸勞苦;二是列侯不能教化訓導封邑的百姓。列侯之國的重點,是在京沒有官職的列侯,這就包括免職在家的周勃。

文帝沒有想到這事引起了功臣集團的激烈抗爭,具體怎麼抗爭,已難以知悉,但列侯以各種理由,一直未回封地,反而是文帝做出了讓步。

一是周勃復相。列侯之國的重要目的,就是把周勃趕回封地,徹底消除其重大影響和對皇權的威脅。但周勃不僅繼續留在了京城,而且在不到一個月後復爲丞相,我們不難想象列侯對文帝的逼迫,以及文帝的無奈。

二是下詔罪己。文帝前元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文帝對此相當重視,專門下了“罪己”詔書。在詔書中,他自我檢討:由於自己不能理育羣生,所以累及三光之明。要求羣臣檢舉他的過失,補正他沒注意、不知悉而遺誤之事,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正皇帝之失誤。

三是取消了衛將軍屯軍。宋昌是代邸舊臣,是文帝的心腹,在文帝入宮當夜就被封爲衛將軍,統領南北軍。作爲對日食採取的禳解措施,罷衛將軍屯軍,是文帝自我削弱對軍隊控制力。

四是貶賈誼爲長沙王太傅。賈誼是文帝在功臣集團之外擢拔的有學之士的代表,文帝對他特別賞識和器重,很想委以重任,所以一年之內就將年僅22歲的他提拔到秩比千石的太中大夫。但列侯之國是賈誼提出的,在列侯的強烈抗議之下,文帝只得貶謫賈誼。

周勃:迎立漢文帝的關鍵人物,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第3張

在因列侯之國詔令而引發的較量中,功臣集團取得了暫時的勝利,文帝再次感受到功臣勢力之強大,以及對皇權的威協。他暫時做出了讓步,但不等於已經屈服。相反,他很快就開始了新的謀劃,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反擊。

文帝前元二年九月(因十月爲歲首,所以九月是最後一個月), 他“初與郡守爲銅虎符、竹使符”,不動聲色地加強軍權。在此之前,爲了管控地方軍隊,軍事調動時就需要虎符,但虎符的材質非銅質的。因文帝登基時間較短,除了護衛京城和皇宮的南北軍、衛軍,其它軍隊實際爲功臣集團掌控。通過改用銅虎符、竹使符,文帝加強了對軍隊的管控,從而有效地削弱了周勃等功臣集團的軍權。

前元“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文帝利用日食機會,再次執行列侯之國令,並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周勃:“前日詔遣列侯之國,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爲朕率列侯之國”。

強行解除周勃的丞相之位,讓他回到封地。這次,“列侯之國”政策得到很好地落實。周勃回到封地絳縣,他這時切實感受到皇權的威嚴和不容侵犯,感受到了自己的險境和無力反抗。每當河東郡守和郡尉到轄區絳縣來巡視的時侯,周勃都非常害怕,常常披着鎧甲,讓家人帶着武器去會見。這和他在長安時的志得意滿已截然不同,這也說明了“令列侯之國”政策極大削弱了功臣集團的勢力。

周勃的惡夢還沒有結束,此後有人上書告發周勃想謀反,皇上就把這件事交給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周勃恐懼,不知怎樣答辯。獄吏漸漸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給獄吏,獄吏就在牘板背面寫上字示意他說:“請公主作證。”公主,指漢文帝的女兒,周勃的長子周勝之妻。周勃馬上明白了,把增封受賜的財物都給了薄昭。等到周勃案件緊急關頭,薄昭替他向薄太后進言,太后也認爲周勃沒有謀反的事。文帝臨朝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文帝擲去,說:“絳侯身掛皇帝賜給的印璽,在北軍率領軍隊,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一個小縣,反倒要謀反嗎!”薄太后之盛怒,僅此一例。

周勃:迎立漢文帝的關鍵人物,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第4張

她之怒,更多是感念周勃昔日之功、顧及兒女姻親之情,這是薄姬的溫情,也是她不諳政治的體現。周勃的冤情文帝豈能不知,而半年牢獄之災也達到了挫傷周勃、以儆羣臣的目的。文帝就向薄太后謝罪說:“獄吏剛纔查清楚了,馬上放他出獄。”於是派使臣手持符節釋放絳侯,恢復他的爵位和封邑。絳侯出獄後,感慨地說:“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然而怎麼知道獄吏的尊貴呀!”我想此時的周勃,全然沒有了染指權力的慾望,只要能做個富家翁、平安度餘生就知足了。

周勃又回到封國後,又安安靜靜地生活了六七年,於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爲武侯。周勃逝世後,安葬在絳縣勃村北邊一塊高塬上。有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鑲嵌在絳縣城門樓上的《漢封邑》石匾額和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矗立於絳縣儀門樓前的《絳侯封邑》石碑的佐證。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左丞相絳侯周勃”。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勃。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