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宜中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何被稱爲歷史上最能逃的丞相

陳宜中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何被稱爲歷史上最能逃的丞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南宋丞相陳宜中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遙想南宋末年,有一個叫陳宜中的,可是一個人物,宦海沉浮,以逃跑載入史冊。

陳宜中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何被稱爲歷史上最能逃的丞相

陳宜中,字與權,溫州永嘉人,他家貧,但他小時候是一個發憤讀書,改變命運的人,編織“學而優則仕”,叩拜聖賢,私墪開蒙,深信“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並且宋朝開國以來重文輕武,給讀書人的仕途廣開綠燈。

人的出身沒有好壞,讀書改變命運也沒有錯,錯的是讓陳宜中自童稚開始就耳濡目染一些畸形的追求,化天性爲本能,對權勢的趨附力與親和力,對名利的原動力與向心力,使出渾身解數,骯髒的靈魂遊走在權力場。

陳宜中,用今天的話講:年少時屬於“學霸”那種,學習超一流,人品卻下流,遊走在官場,成了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陳宜中少年時“性特俊拔”,當地有一個大商人葛宣義發現這孩子不一般,便推算他的生辰八字,這一推算,我的媽呀,這小子將來必定大富大貴,便供因富貧幾近失學的陳宜中讀書,還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

這陳宜中如魚得水,入太學之後,文章也是寫的相當好,得到許多飽學之士的讚譽,這後生又肯學。

青春煥發的陳宜中來到京城,進入最高學府讀書,前程似錦,他那時爲人正直,血氣方剛,關心時政,當時的權臣在宋理宗的寵幸下敗壞朝綱,陳宜中就與同學劉黼、陳宗、黃鏞、曾唯、林則祖聯名上書彈劾權勢熏天的丁大全,被丁大全打壓,取消了太學生資格,謫到建昌軍(今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贏得“六君子”的美譽。

二、黨附賈似道

丁大全倒臺,賈似道憑藉裙帶關係(他姐姐是宋理宗的寵妃)掌握了朝中大權,爲了培養自己的勢力,網羅人才,便舉薦陳宜中等人,廷試第二,一鳴驚人,看來這陳宜中還是有些學問的,被授予紹興府推官校書郎。

由於他是賈似道舉薦,成了賈似道的門生,在賈似道的提攜下,諂媚逢迎,溜鬚拍馬,使出渾身解數,說一套做一套,每每有豪言壯語,仕途順利,不斷升遷,幾年間就成了監察御史,宦海沉浮又十年,躋身權力高層,成了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副宰相呀)。

陳宜中官運亨通,而南宋的國運岌岌可危,江河日下,元世祖忽必烈命伯顏爲帥,三路伐宋,勢如破竹,蒙古鐵騎直趨蕪湖,進逼京師,賈似道不得不率十三萬大軍迎敵,丁家洲(今安徽省銅陵市東北江中)一戰,賈似道慘敗,主力盡失,倉皇而逃。

陳宜中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何被稱爲歷史上最能逃的丞相 第2張

朝野上下罵聲一片,陳宜中爲了撇清自己與賈似道的關係,上書“乞正似道誤國之罪,以謝天下”來洗白自己不是賈似道同黨,沒有與之同流合污的名節。

然而大家都清楚陳宜中是什麼貨色,太學士們劉九皋等人聯名上書指責陳宜中“指授失宜,因以敗事,誤國不止”等罪名數十條,陳宜中內心有點驚慌,又氣又惱,深怕落個與賈似道一樣的下場。

陳宜中深諳官場遊戲,行事搖擺不定,言行不一致,口頭上喊出各種豪言壯語,一個謙謙君子似的,實際上與掌權者沆瀣一氣,背後插刀子,靈魂深處的劣根性性,又讓他覬覦權力,以退爲進,便開溜了,開啓了第一次的逃跑,不辭而別。

三、達到權力巔峯

當時小皇帝才幾歲,謝太后垂簾聽政,當時朝中行政腐敗,法令鬆馳,無人可用,覺得這陳宜中是人才,便派人把他追了回來,升任他爲右丞相,全面主持朝政。

陳宜中這第一次出逃就因禍得福,沒有受到制裁,反而得到重用,造化弄人呀。

大權在握的陳宜中面對元軍大兵,不積極組織力量抗擊,反而與左丞相王爚爭權內鬥,上蒙下蔽,惡性循環,斯文掃地。

聞元軍殺奔京城,身在臨安的大臣們紛紛出逃,氣得謝太后張榜遣責這些齷齪的官僚。

陳宜中派陸秀夫去平江見元軍統帥伯顏,表示可以向元朝稱侄,歲貢幣銀二十五兩,要元軍休兵,一切都好商量。

此時元軍志在滅宋,稱“侄孫”都不答應,陸秀夫回臨安覆命,謝太后哭泣着說:“苟存社稷,稱臣也可以。”

謝太后一個老太太,爲了宋室江山也是盡力了。

文天祥看到大廈將傾,就對陳宜中說,請示謝太后,讓楊太妃帶其所生兩子,也就是宋恭帝的庶兄趙昰爲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撫大使;庶弟趙昺爲廣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由駙馬都尉楊鎮與陸秀夫等人連夜護送兩個小王爺逃往溫州,以留趙宋根苗。

陳宜中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何被稱爲歷史上最能逃的丞相 第3張

此時的陳宜中又開始計劃出逃了,他率領羣臣入宮見謝太后,請遷都避禍,謝太后開始不同意,陳宜中一把鼻涕一把淚苦勸,謝太后答應了,讓宦官與宮人收拾行裝,等待陳宜中來接。

左等右等,過了半夜,也不見陳宜中的人影,謝太后大怒:“我本不想遷都,大臣數以爲請。今我欲行,衆人又不至,是騙我這老婦人嗎?!”動怒之下,關閉宮門,不見大臣。在杭州灣裏等待接謝太后一行的張世傑,沒有接到,便率水師離開了。

伯顏大軍入臨安,清點人數,唯獨不見了右丞相陳宜中的人影,當時臨安城外是蒙古大軍壓境,臨安城中軍民無以勝計,這陳宜中在衆目睽睽之下憑空“土遁”消失了,不服不行,逃跑宰相陳宜中果然有兩下子。

那麼,這個陳宜中哪裏去了?

不久,陳宜中在溫州清澳一帶出現了,痛哭流涕地說:不是他辜負了太皇太后,是情況複雜,來不及通知呀,眼見元軍入城,那水路走不成了,他是從陸路小道逃出來的呀,這次出逃可以說逃的神龍見首不見尾呀!

四、遠遁占城

話說趙昰、趙昺兩位小皇子在楊鎮與楊太妃的哥哥楊亮節等人保護下千辛萬苦逃到溫州,隨後陸秀夫等人也隨後趕到,聽說這陳宜中也逃到了溫州,便召他來見,張世傑也率軍來會。

於是,以陳宜中爲首,共奉益王趙昰爲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爲副元帥,到達福州後,立趙昰爲端宗皇帝,建元景炎。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276年)十一月,元軍攻入福州,陳宜中與陸秀夫、張世傑保護着小皇帝等人逃亡海上,輾轉來到泉州地界,又奔潮州,海上颶風,陳宜中與小皇帝等人幸運活了下來,到達井澳(今廣東大小橫琴島之間的海灣)。

陳宜中見大勢不妙,提議流亡小朝廷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占城,是國名),沒有人同意,他其實早就打算好了,主動請纓,到占城求救兵,當天便走人了。這也是陳宜中第三次出逃,當他坐船離開好一會,張世傑等人才明白過來,派人去追,早就沒影了。

陳宜中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爲何被稱爲歷史上最能逃的丞相 第4張

陳宜中這最後一次逃跑,便徹底在歷史的長河裏消失了,不僅宋將張世傑等人找不到他,元將張弘範也是千尋萬覓找不到他,逃出了大境界,新高度呀!

行文至此,發現這個陳宜中識時務者也,很有兩把刷子,大智慧。

陳宜中賦詩曰:

顛風吹雨過吳川,極浦亭前望遠天。有路可通外嶼外,無山堪並首陽巔。

淡去起處潮細長,夜月高時人入眠。異人北歸須記取,平蕪高時一峯圓。

這陳宜中是史上最能逃的天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非功過,當思量呀!

據說:他是攜一家老小成功地到達占城,後來元軍攻佔城,他又逃到暹羅(今泰國),後死於此,成爲當地華僑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