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祿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選擇造反的用意是什麼?

安祿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選擇造反的用意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麼深得皇帝信任的安祿山,又是怎麼走上造反的不歸路的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亂爆發。安史之亂在我國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它將大唐盛世攔腰斬斷,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唐至德元年(756)正月,安祿山稱帝,國號燕,建元聖武。唐至德二年(757)春,爲其子安慶緒所殺害,享年54歲。

安祿山是營州柳城人,雜種胡人,父親是西域康國的小商人。他的出身相對來說是比較卑微的,也幾經挫折,幾度死裏逃生。開元二十年(732),安祿山由於偷羊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抓了,可是他做了很多年的蕃商中介,能言善辯,又精通數種蕃語,說動張守珪放了他一馬。張守珪任命他爲“捉生將”,負責抓活俘,由於其“業績”出色,深得張守珪賞識,很快被收爲養子大力培養。

安祿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選擇造反的用意是什麼?

開元二十四年(736),安祿山在討伐契丹的過程中由於貪功冒進打了敗仗,被送往朝廷發落。時任宰相的張九齡親自審問,看出此人“外若癡直,內實狡黠”的本性,認爲其“狼子野心,面有逆相”,應該“因罪戮之,冀絕後患”。張九齡一語成讖,精準預言了十九年後的安史之亂,可惜玄宗識人不明,覺得他作戰英勇,理應特赦,最終還是把他放了。

張九齡

再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安祿山開始發揮他長袖善舞的特長,拼命賄賂朝中大臣,“上左右至平盧者,祿山皆厚賂之,由是,上以爲賢”。連御史中丞張利貞都收了安祿山的好處,“曲事利貞,復以金帛遺其左右”。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收了錢就得爲人說好話,左右的美言讓唐玄宗對安祿山越發賞識。幾次升遷後,天寶元年(742),安祿山出任平盧節度使,手下掌握兵力三萬七千五百人,正式成爲一代封疆大吏。

擔任節度使的幾年裏,在地方,安祿山頻頻出兵奚和契丹,積累了不少戰功,也在軍隊中樹立了威望;在中央,安祿山繼續賄賂朝中大臣,連宰相李林甫、戶部尚書裴寬、禮部尚書席建侯等重臣也都被他籠絡。唐玄宗此時也昏庸無能、不辨忠奸,安祿山對其更是極盡諂媚,充分發揮了他溜鬚拍馬的特長,表示自己“惟聞陛下,不知太子”,裝傻充愣地表忠心,讓唐玄宗甚爲寵愛。

安祿山爲了更加穩固自己的地位,與楊貴妃的幾個兄弟姐妹結拜,甚至還乾脆認比自己小的楊貴妃爲養母。做戲做全套,每次入宮,安祿山都先拜楊貴妃,再拜皇帝,玄宗問及此事,他說:“我們胡人傳統都是先拜母親,再拜父親。”

安祿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選擇造反的用意是什麼? 第2張

唐玄宗覺得他如此遵守傳統禮數,定是忠厚老實之人,因此對他深信不疑。但在獲得皇上的信任之前,安祿山早已心生反意。天寶六載(747)後,安祿山“每朝,常經龍尾道,未嘗不南北睥睨,久而方進,即凶逆之萌,常在心矣。”可是這些,唐玄宗都矇在鼓裏。

安祿山權傾天下,狼子野心,他在河北深耕多年,擔任的河北地區要職有很多,比如平盧、范陽、河東節度使,柳城、雲中太守,押松漠、饒樂、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河北採訪使等,基本控制了整個河北的經濟命脈。

河北是唐朝重要的產糧區之一,根據天寶八年(749)的中央報告,河北一地的屯田收糧數就佔全國的五分之一。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充足的糧食儲備爲他後來起兵提供了海量的軍糧。河北的紡織業也很發達,“河北道,厥賦絹綿及絲。相州調兼以絲,餘州皆以絹綿”。作爲蠶桑之地,再加上豐富的礦產和高超的手工業,河北的經濟發達程度,即使比不上京城和江南水鄉,但在渤海的海運和永濟渠的漕運的加持下,其商業也十分繁榮。

安祿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選擇造反的用意是什麼? 第3張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些錢成了他招兵買馬的最大資本。唐玄宗還把“幅員千里”的大型國營牧場——隴右牧場,拱手送給了安祿山,讓他建立了一支所向披靡的騎兵隊。騎兵隊的戰鬥力在當時是神話般的存在,也正因如此安祿山後來才能以席捲之勢直取洛陽。

總的來說,安祿山所在的唐朝時期已經出現了由盛轉衰的徵兆,均田制土崩瓦解,府兵制崩潰,官吏結黨營私,大臣阿諛奉承。李林甫專權後,又提了用蕃將代替漢將的餿主意,造成藩鎮割據,中央疲軟的局面。安祿山起兵邊將的駕馭不無關係。安祿山手握大權,唐玄宗偏聽偏信,唐王朝外強中反叛後,“所至郡縣無兵御捍”,因而得以長驅直入,這與唐朝虛內而強邊,放鬆對幹,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八年亂戰如一記重錘,打碎了大唐盛世的美夢,也成爲千百年來世人的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