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自作聰明的李密是如何死於李淵的權謀的?

自作聰明的李密是如何死於李淵的權謀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李密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公元616年,隋煬帝楊廣已經登基12年之久,農民起義在各地持續爆發。同年,在隋朝東郡的監獄裏,一位犯人正等待着自己的末日。這位犯人曾是東郡的官吏,只可惜犯了死罪,等待秋後處斬。犯人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顯得十分落寞。

此時,有一位叫黃君漢的獄吏走近牢房,對犯人說:“我素來敬佩你是個大丈夫,你怎麼能在監獄裏等死呢?”犯人非常無奈,冷冷地回答:“我不過是關在豬圈裏的豬,生死早已由不得自己。”沒想到的是,獄吏看四處無人,竟然將犯人的鐐銬打開,輕聲對犯人說:“如今天下大亂,我相信你能夠拯救天下蒼生,你趕緊逃命吧!”於是,犯人趁夜逃脫。

這位犯人,後來糾集了一批英雄人物,聚集在了河南滑縣附近瓦崗寨,在推翻隋朝的武裝鬥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名字,叫翟讓。

同年,有一位叫李密的犯人,因參與楊玄感之亂被俘,在半路上,李密賄賂押送官,通過鑿開牆壁,逃之夭夭。四海紛亂,李密無安身之所,在王伯當的推薦下,李密來到了瓦崗,投奔翟讓。

翟讓雖然爲瓦崗軍之首,但胸無謀略。李密的到來,讓瓦崗軍逐漸壯大。

自作聰明的李密是如何死於李淵的權謀的?

李密剛入瓦崗,張須前來攻打,翟讓被輕易打敗,李密帶兵力挽狂瀾,不僅打敗張須,還斬下了張須陀的首級。從此,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威信越來越高。

第二年,李密帶領七千瓦崗軍打敗越王楊侗(楊廣之孫)的兩萬隋軍,名聲大振。

這一年,李淵於晉陽起兵,攻下長安,天下之勢風雲變幻,瓦崗軍內部也不太平,因爲這一年,李密取代了翟讓的位置,成爲瓦崗軍的頭號首領。

李密出身於遼東李氏,祖上四世三公,西魏名將李弼是李密的曾祖父,而翟讓出身於農耕之家。雖然某領袖曾說過“革命只是分工不同,無高低貴賤之分”,但在那個講究門閥士族的年代,李密和翟讓的身份簡直是雲泥之別。更可貴的是,李密帶兵,軍紀嚴明,關心士卒,深受將士們的愛戴。

李密出身高貴,又能帶領瓦崗軍節節取勝,翟讓自愧不如,於是主動禪讓,推舉李密爲“魏公”,作爲瓦崗軍的首領。李密得到瓦崗軍的實際領導權後,便容不得翟讓,翟讓最終死於李密的鴻門宴。

此時,李密麾下已經有單雄信、李勣(徐世勣)、王伯當、程知節等人,瓦崗軍日益壯大。李密已經不再是那個鑿牆而逃的犯人,他現在要做的,是推翻隋煬帝的政權。

李密如此囂張,隋煬帝自然不能忍,派遣王世充攻打李密,可惜,在洛水之濱,王世充大敗。李密更加不可一世,集中13萬大軍,意欲攻打洛陽。正在李密和隋軍對壘時,江都之變發生,隋煬帝被殺,李密迎來了一個新的敵人——宇文化及。

李密和宇文化及鬥得如火如荼,李密連連取勝,逐漸變得目空一切,他不再禮賢下士,不再體恤將士。即使打敗了宇文化及,李密也沒有將戰利品分給將士們,將士們逐漸寒心。正當李密驕傲自滿、將士離心之際,王世充緩過氣來,打李密個措手不及。

瓦崗軍在隋末亂世中曾是一支銳不可當的利箭,然而,在王世充的絞殺下,這支利箭提前墜落了。李密的13萬大軍,如今僅剩2萬殘兵敗將。李密丟盔棄甲,他的部下和家眷基本上都落入王世充之後。李密本來以爲自己是真命天子,不曾想自己卻一敗塗地。李密無言面對自己,欲舉劍自殺。

密曰:“孤所恃者衆也,衆既不願,孤道窮矣。”欲自刎以謝衆。——《資治通鑑》

自作聰明的李密是如何死於李淵的權謀的? 第2張

也許李密是真的打算以死謝罪,也許李密只是做做樣子,好在王伯當摟住了李密的手臂。王伯當對李密說:“我的家眷也在王世充手裏,我可以不要家眷,但請你好好活着,讓我們繼續追隨你!”

那天,王伯當哭了,李密被感動的哭了,衆位將無不感動。但區區兩萬殘兵,手中空無一城,若想在亂世立足,必須要學會抱大腿。衆人哭過之後,一致決定,去長安投奔李淵。理由有兩點:

第一,李密和李淵都姓李,祖上還沾親。

第二,李淵和王世充、竇建德等人不同,李淵對待來投奔之人都非常仁厚。

面對李密的投奔,李淵喜出望外。喜的是不僅僅可以得到李密和他身邊的人才,更減少了一個和自己逐鹿中原的敵人。但是,很快,李淵就讓李密失望了。

李密自認爲,自己曾牽制隋朝大軍,功勞不小,到了李淵麾下,最起碼應該安排一個重要的職位。只可惜,李淵僅僅封李密爲邢國公,並不掌兵權。李密雖然不滿,但不敢表現出來,李密背叛過隋朝,殺過翟讓,現在,他想找個機會,離李淵而去。

最終,李密耍了一個小聰明,因李密的很多舊部仍然盤踞在山東,李密向李淵建議:

“臣虛蒙榮寵,安坐京師,曾無報效;山東之衆皆臣故時麾下,請往收而撫之。憑藉國威,取王世充如拾地芥耳!”——《資治通鑑》

李密的意思是:我的很多部下雖然投降了王世充,但我若親自去出馬,應該很容易就能招撫。這樣,山東的很多地盤很快就到李淵手中了。

李淵非常明白:李密果然狡猾,他出的主意雖好,但卻有放虎歸山的風險。恐怕李密此去,就不會回來了吧。李淵經過深思,覺得李密反叛的可能性最大。

李淵明知李密會背叛,但還是同意了李密的建議,不僅如此,還讓李密帶上原來的舊部一同前往。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李淵允許李密帶王伯當和賈閏甫同行,李密大喜。

臨行前,李淵在宮中宴請李密,李淵對李密說:

“有人確執不欲弟行,朕推赤心於弟,非他人所能間也。”——《資治通鑑》

自作聰明的李密是如何死於李淵的權謀的? 第3張

李淵的意思是:有人提醒我,不能讓你走這一趟,因爲你可能不會回來了。但是,我和你推心置腹,相信你的爲人,我是不會被其他人所離間的。

李密帶上自己的舊部,離開了長安。等李密剛剛出關,李淵突然一道旨意下來:召李密回京!而且,是召李密一個人回京。

李密心虛了,他如果回京,會不會被李淵殺掉?如果不回京,那就是抗旨不遵。

李密問王伯當的意見,王伯當說:“雖然我不建議你背叛李淵,但如果你鐵了心要這麼做,我便聽從你的安排,哪怕是一起去死。”不得不說 ,王伯當對李密的忠心,讓人感動。

“陛下對你很好,你們都姓李,你如果真心輔佐陛下,怎能少了你的富貴呢?”和李密隨行的賈閏甫提醒李密。賈閏甫認爲,李密目前對李淵沒有任何不忠的舉動,李淵不會僅憑猜忌殺人,所以,只要李密奉旨回京,肯定相安無事。但是,李密沒有接受賈閏甫的建議,還差點殺了賈閏甫,要不是後者逃跑,賈閏甫恐怕成了李密的祭旗之人。李密決定叛逃,他要帶着自己的舊部,重新逐鹿天下。

李密的叛逃計劃,很快失敗,等李密一行人到達熊耳山溪谷口,唐朝的大軍突然殺來,李密首尾不能相顧,最終死於谷中。王伯當沒有食言,他和李密死在了一起。

李密多次背叛舊主,他的死,看似是咎由自取。然而,李密的死亡,和另外一個人也有非常大的關係,此人就是唐高祖李淵。

李淵明明知道李密會反叛,他爲什麼不把李密留在長安,而毅然決定讓李密帶兵出征呢?這就是李淵的權謀。若將李密留在長安,他始終是一個定時炸彈,不如放李密出去,他若真想反,就將他剿滅,他若不想反,正好讓李密和王世充二虎相鬥,李淵坐收漁翁之利。

《資治通鑑》直接點出了李淵的真實想法:

“帝王自有天命,非小子所能取。借使叛去,如以蒿箭射蒿中耳!今使二賊交鬥,吾可以坐收其弊。”

隋末大亂,李淵此時已經站穩腳跟,與其困住李密,不如放李密出去。因爲李淵認爲:李密多次叛主,沒有帝王之命。不如就放他出徵,只要自己佈置妥當,不管李密是否背叛自己,對自己都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可見,《資治通鑑》的這段話,對這段歷史的分析如此通透。

所以說,李密死於自己的反叛之心,同時,也死於李淵的帝王權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