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求才寫下的一首詩,最後成了千古名篇

曹操求才寫下的一首詩,最後成了千古名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演義是一種小說體裁之一,不管是哪一本演義聞名於世,影響再大,也不能將其看作是正史。因爲它本就不是正史,《辭海》有云:謂敷陳義理而加以引申。可見演義是指根據史傳、融合野史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一種通俗長篇小說,也就是說,它也有可能是作者根據史實假設出來的事件。

世人通過演義對曹操的印象便都是奸詐、多疑、狠毒、陰險,可以說是負面印象。但其實,曹操就真的是這樣?不說別的評價,就說魯迅先生對曹操的評價就能看出一二。魯迅先生是這樣說的: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先生又有稱讚:改造文章的祖師。可見,一向以批判爲主的魯迅對曹操是很讚賞的,不論從文從武都是一種欣賞狀態。事實上,曹操也擔得起先生的稱讚,在政治、軍事上,他十分傑出。天下大亂之際,曹操穩定北方地區,一系列政策促進中原經濟生產和社會穩定。文學上也頗有所得,他喜歡用詩歌、散文抒發之際的抱負。

今天不談曹操在政治上的所爲,來說說他的文學,爲求得賢才,曹操曾寫下過一首詩。這首詩現在雖說不上人人能都背得全文,但也是家喻戶曉之作,大部分人都能脫口而出一段。它便是——《短歌行二首》。因着全詩太長,故此以圖片顯示,這裏只放部分。首先是其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曹操求才寫下的一首詩,最後成了千古名篇

那穿着青領的學子,你們令我朝思暮想,因爲你們,我沉痛吟誦至今。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其一的主題非常明確,開頭便說自己愁,愁什麼呢?不是愁美酒佳人,是愁得不到衆多的賢才來跟他合作,建功立業。彼時的曹操已經是位高權重,卻還在爲求賢而發愁,如何不讓天下的賢才爲之動容

同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也是在提醒那些賢才,人生並不長,應該趕緊抓住機會施展抱負。接着又引用詩經中的一句思念之語,頗有些纏綿的表達了自己對賢才的視線。全文來看,他求才之心切,用心卻也十分周到。政治性與文藝性的結合在他這首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的確具有感人力量。

曹操求才寫下的一首詩,最後成了千古名篇 第2張

其一完全可以說是一曲《求賢歌》,全文簡單總結就是四個字——唯纔是舉。曹操以詩歌來響應自己發佈的《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等,又有着豐富的抒情部分,效果很不錯。在那個時代,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樣的創作經驗顯然值得後人借鑑,也得到了歷史的肯定。

通過短歌行其實便能看出,曹操的文學功底絕對不弱,而他跟曹丕、曹植也形成了爲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雖然他的作品不多,但也留下了光輝的一筆,能文能武,曹操的個人能力是十分強的。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倘若只揪住一點,只看中他的劣處,顯然有失偏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