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果魏忠賢還在,這能改編大明的結局嗎?

如果魏忠賢還在,這能改編大明的結局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644年,北京城被闖王李自成率軍攻破,當時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帶着太監王承恩逃往煤山,朱由檢自感無顏面見其先祖,便以發覆面,自縊而終。

臨終時,太監還不忘感嘆道:忠賢若還在,事情何以至此啊!在這之前,朱由檢的皇兄天啓皇帝朱由校讓位於他時也講到:忠賢爲人忠貞,是可用之才。

如果魏忠賢還在,這能改編大明的結局嗎?

提到魏忠賢這個人,那可是被人恨到牙癢癢的“奸臣”代表,而此時卻被譽能挽回大明殘破局面的美名,卻又是爲何呢?難道人們長久以來認定的“奸臣”形象都是假的嗎?

其實所謂的“奸臣”,是指的那些不忠君,依靠賣弄權術最終誤國的臣子。朱由校在位期間來算“忠臣”的話,魏忠賢可以說是首當其衝。雖然他“賣弄權術,迫害忠良”,但是當時的國庫卻是出奇的充裕,地方也是相當穩定,就連東北的滿清政權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忠賢這個人又是如何成爲了“奸臣”二字的代表呢?

那就不得不提及魏忠賢的對立面,一個以“江南士大夫”爲代表的官僚階級政治集團,淺顯點就是“東林黨”。換言之,當時的魏忠賢與清朝的雍正皇帝一樣,得罪了有着“輿論傳播權”和“舞文弄墨”的士紳階層。

朱由檢繼位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肅清了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集團”。由此可想,本就與魏忠賢唱反調的的“東林黨人”,必然會施以各種方式來瘋狂報復!

那麼,作爲一個宦官,又是如何做到能影響明朝結局的呢?

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萬曆皇帝因“太子之事”與內閣“鬥法”長達十餘年,到了後面,索性就直接30年不理朝政,至此,大明王朝開始逐步走入混亂階段。但是轉念一想,大明江山畢竟還是老朱家的,也不能就毀在自己手裏,但又不想向大臣妥協。在此契機下,太監們逐漸充當了中間人,開始拿捏權力。

但誰曾想,越往後面走,宦官們手上掌握的權力就越大,使得本來在朝爲官的官員們,有的被排擠,有的被清算。加之魏忠賢的大洗盤,使得朝野上下剩下的大臣,基本都是他的“追隨者”。可以想象,其品行操守已經墮落到了何種地步。

如果魏忠賢還在,這能改編大明的結局嗎? 第2張

面對這樣的烏煙瘴氣,年輕氣盛的崇禎皇帝便立志要清理這羣擾亂朝綱的“閹黨“!所以在他宣告登基之後,爲了能重振大明朝綱,他下令的第一件事,便是開始清算”閹黨集團“。此後“東林黨”再一次掌握了大明朝廷。

試想一下,毫無政治經驗的崇禎皇帝,將老奸巨猾的太監清算殆盡,無疑是自斷右臂,給“東林黨”創造了對抗自己的有利條件。其實在朱由校繼位前,宦官們與東林黨人鷸蚌相爭,天啓皇帝朱由校便可以在後邊坐收漁翁之利。而現在個個酷似人精的東林黨沒有了對手,無疑是順風順水,一路平坦。

那麼魏忠賢,又是用什麼方法鎮住東林黨的呢?答案就是絕對服從,一點不跟你講道理,講的話你不聽,那就死吧。正因爲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家的治國方針、財賦政策都開始了根本性變化。最顯著的就是取消了商稅和礦稅等稅收,這些可都是朝廷最主要的財政收入,然後順勢受害的就是廣大的窮苦百姓

那這又是爲何呢,難道崇禎皇帝真的就傻到那種地步了嗎?其實不然,原因是朝堂上的東林黨人,大多都是江南世家的代表人物,商稅的取消,是可以爲他們和各自代表的家族帶來廣大利益的。但事實是,崇禎皇帝被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忽悠得明明白白的。

如果老魏還在的話,這些只會動嘴的人,又怎敢如此囂張跋扈呢?畢竟他可沒有所謂的世家階層,唯有一顆誓死效忠大明皇帝的心。脣亡齒寒的道理,人盡皆知,老練的魏忠賢又怎會不明白。只要大明國還在,我魏老兒便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

現如今,魏忠賢被處死了,沒人給皇帝掙錢,加之皇權也幾乎被架空,處境一度尷尬到極點。朝廷國庫空虛,便下令精簡機構,縮減編制,因而失去工作的李自成便有了揭竿起義的由頭;軍隊缺欠糧餉,軍隊則無法抗擊關外的八旗軍和內部的農民起義軍。

後來闖王李自成提出朝廷支付幾百萬兩白銀便撤兵休戰的提議,本該是好事,朝野上下卻是表現得極爲苦惱,原因竟然就是拿不出這筆錢,偌大的一個朝堂,區區幾百萬都拿不出來,真是可笑。誰知北京被攻下之後,李自成搜刮的白銀足達幾千萬兩之多!

再想一想,老魏在世的話,焉能有此窘況?直接一道募捐命令,誰敢不從,那就是死!可惜,能爲朱由檢衝鋒陷陣的魏忠賢已經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昔日滿口“忠君愛國”的東林黨人,在他自縊之後,轉身就成了李自成和滿清政權的歸順者,繼續爲官顯赫。

終究是禍不單行,因爲自己的一腔熱血,未經全局思考,最終斷送了自己的王朝。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忠奸又該如何判定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