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說馬嵬驛政變最大的受益人是李亨?

爲何說馬嵬驛政變最大的受益人是李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寶十五載(756年),發生了安史之亂,玄宗呈皇威,信閹人,錯殺戰功累累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大將,自毀長城。使得叛軍長驅直入,兵鋒直指長安。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六月十四日,玄宗被楊國忠說服,率後宮和侍衛向蜀地逃跑。

楊家是四川大戶,在楊玉環受寵、楊國忠爲相的十幾年裏,他們將四川經營成爲了楊家的天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李亨跟隨父皇進四川,很有可能父皇被廢,自己遭貶,甚至客死他鄉,而且肯定是橫死。

在這種情況下,率領2000軍馬殿後的李亨開始了他的活動,這是他第一次以自己的主張進行政治活動,以前的多次風波,他幾乎都是逆來順受的。

首先,他接觸了高力士。無論如何,他當太子是高力士推薦的,他要求高力保護他。暗示楊國忠可能對他不利,必要的時候他要先下手,高力士首肯了他的意見。

之後李亨同親信密定之後,派李輔國去拉攏陳玄禮這個御林軍的總管,密謀策劃以非常手段對付楊國忠,這一行動在長安城內就已開始。

玄宗避亂出逃,離開京師時的全部隊伍約有3000餘人,殿後的太子李亨的後隊人馬就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軍中的精銳部隊—飛龍禁軍。他的兒子廣平王和建寧王在出逃的隊伍中“典親兵扈從”,這都說明李亨爲發動政變有着刻意的安排。

如果說唐前期歷次宮廷政變都要煞費苦心地攻佔玄武門才能取得成功的話,此番君臣已離宮禁,僻處野外荒郊,利用手中掌握的禁軍發動一場政變,已可穩操勝券。

爲何說馬嵬驛政變最大的受益人是李亨?

以前的史書特別是野史,都認爲馬嵬之變是陳玄禮發動的,從表面現象上看,也是如此。但從陳玄禮只殺楊國忠家族、逼死楊玉環而對李隆基還恭敬有加來看,背後必有謀主。當時,也只有李亨有資格當這個謀主。何況,李亨是這次政變的最大受益人。

六月十四日,逃亡隊伍到達馬嵬驛(現在的陝西興平縣西北23裏)。禁軍將士因飢疲勞頓,已有不遜怨言。隊伍的騷動給暗中操縱與策劃兵變的太子李亨提供了絕好時機。

偏又湊巧,楊國忠騎馬從驛中出來,被二十幾位吐蕃使者攔住,向他陳訴無食,並請示歸途。正在這個時候,禁軍中有人大聲喊叫:

“楊國忠與胡虜謀反。”

喊聲驚動了楊國忠,他見事不妙,撥馬想走。

有位叫張小敬的騎兵飛射一箭,將他射落馬下,佈置周密的禁軍追到馬嵬驛的西門內,把他亂刀砍死,割下首級,掛在驛門之外示衆。他的兒子楊暄及韓國夫人也被亂軍殺死。

宰相魏方進出面斥責衆人,也被一刀砍死。同時聞訊而出的另一位宰相韋見素,被擊傷頭部,軍中有人大叫“勿傷韋相公”,韋見素才僥倖免於禍患。

張小敬的飛箭和軍中的高喊,提示人們明白,這次兵變事前已做了周密謀劃,並確定了明確的攻擊目標。

此時,玄宗親自告諭軍士,令各歸本隊,並加以慰勞。噪雜的禁軍隊伍集於驛站之外,仍不散去,不時傳來刀槍的撞擊聲。

玄宗發現自己的話失去了威力,這時,陳玄禮出面奏道:

“楊國忠謀反,衆將已把他處決,貴妃尚在左右供奉,請陛下割恩正法。”

玄宗見禁軍要挾自己殺死楊貴妃,感到了事態嚴重,便回身轉入驛內,傾首而立,很久未發一言,神情有些悲愴。他認爲:

“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的反謀?朕若殺她豈不是累及無辜!”

高力士見狀,忙上前跪稟:

“貴妃確實無罪,但將士們已殺了宰相,貴妃仍在左右,將士豈能自安?請陛下審時度勢,將士心安才能確保陛下平安呀!”

玄宗見已無法挽回,無奈之中命高力士傳諭,賜貴妃死,同時與她訣別,願她“善處轉生”,貴妃也揮淚揖別,並叮囑皇上前路保重。

就這樣,年僅38歲的楊貴妃被縊殺於驛中之佛堂。死後,尚陳屍於天井之中,請禁軍將土驗明正身。這更說明了李亨和高力士是事先有預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