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睿宗是如何在武則天的陰影下存活下來的?

唐睿宗是如何在武則天的陰影下存活下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就像許多王朝一樣,唐朝的傀儡皇帝也是非常窩囊的,不過不同的是,唐睿宗是一個很聰明的皇帝,他懂得審時度勢,並在一次次足以致命的政治運動中活了下來。

唐睿宗是如何在武則天的陰影下存活下來的?

(圖)《女人天下》裏唐睿宗兩度登基三讓天下 駱達華(飾)

唐睿宗李旦(662-716年),初名李旭輪,後改名李輪、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朝第五位皇帝。睿宗的一生,經歷了多次政治變故,諸如兄長中宗被廢、母親武則天稱帝、神龍政變、中宗復辟、韋后亂政、太平公主之亂等等,可以說,每次變故發生時,唐睿宗都處在風口浪尖之上,但他每次都有驚無險,不露聲色地躲過了政治鬥爭的衝擊。那麼,在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政治漩渦中,唐睿宗有着怎樣高超的生存之術呢?

公元684年2月,武則天把唐中宗李顯廢爲廬陵王,立時年22歲的李旦即位,歷史上稱爲唐睿宗。

唐睿宗被立以後,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所有國家大事幾乎由武則天一人決斷,睿宗的處境可想而知。因不滿武則天的專權,徐敬業發動揚州兵變,越王李貞也起兵叛亂。武則天一方面派兵剿滅,一方面爲安撫民心,假意還政。686年正月,武則天下詔還政於睿宗。當時滿朝幾乎都是武則天的親信,而睿宗也深知母后還政絕對不是出於本意,只是掩人耳目,試探自己而已。爲求自保,李旦第一次顯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他堅決表示不接受,執意繼續讓母后臨朝稱制。武則天見狀,也就見風使舵,順水推舟,依舊把持朝政。睿宗的退讓,不久便得到了回報,武則天把睿宗的幾個兒子都封爲親王,如李成義封爲恆王,李隆基封爲楚王,李隆範封爲衛王,李隆業封爲趙王。

689年,武則天早已是權傾天下,這一年有數萬人上表請願,請武則天改朝換代,此舉一下子把睿宗推向了政治波瀾的中心。面對這種情況,睿宗深知自己已經是母親稱帝最後的一塊絆腳石,僵持已無任何意義,走錯一步或許就是魚死網破。於是,睿宗決定順應潮流退讓,他當即上表請求母后榮登皇位,並懇請賜自己姓武。睿宗的上表使武則天的改朝換代有了一個合理的臺階,也使睿宗在政治漩渦的激流中得保平安。

唐睿宗是如何在武則天的陰影下存活下來的? 第2張

(圖)唐睿宗李旦《景龍觀鍾銘》

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改唐建周,睿宗被降爲皇嗣,賜姓武,徙居東宮。在此後的日子裏,睿宗韜光養晦,只是悉心教育兒女,練習草隸等書法,鑽研文字訓詁之書,對朝政一概不聞不問。693年,睿宗的妃子劉氏、竇氏被武則天以“行厭蠱妖法”的罪名祕密處死,睿宗深知其中原委,但在武則天面前,他盡力把悲痛深深壓在心底,泰然自若,從容鎮靜,沒有絲毫異常情緒,讓武則天看不出一絲破綻。

698年三月,武則天將此前被廢爲廬陵王的中宗召回洛陽。睿宗審時度勢,認爲武則天此舉是有意要把中宗選立爲繼承人,爲了不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較量中去,於是,睿宗以身體有病爲藉口,再次退讓,史載“數稱病不朝,請讓位於中宗”。結果,中宗被順利立爲皇太子,識時務的睿宗被封爲相王。

705年,宰相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殺死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擁立中宗爲帝。中宗再次稱帝后,封睿宗爲安國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參預國政。睿宗深知其中利害,爲了不成爲中宗的心頭之患,使中宗沒有後顧之憂,睿宗便態度堅決的上表辭讓太尉和知政事。不久,中宗又別出心裁地把睿宗立爲皇太弟,睿宗分析後認爲這也是中宗的試探性舉動,所以堅決推辭。

由於睿宗的謙讓,他在中宗復辟以後的政治旋渦中,雖然屢屢遭受猜忌也能夠舉家平安。

710年,中宗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改立少帝李重茂。起初,韋后命上官婉兒執筆假造遺詔,詔書稱由韋后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而由睿宗輔政。後來,韋后想效仿武則天把持朝政,對睿宗視作最大的障礙,心懷疑忌,欲加害睿宗。史書記載:“韋庶人臨朝,引用其黨,分握政柄,忌帝望實素高,潛謀危害。”睿宗早有察覺,他自感勢力弱小,還不能與韋后抗衡,因此沒有正面與韋后爭鋒,而是一如既往地恭儉退讓,避免了韋后及其黨羽的陷害。

後來,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擁兵入宮,將韋后及其黨羽誅殺,擁立睿宗重新登基。睿宗即位後的第二個月,就把誅韋有功的李隆基立爲皇太子。睿宗再次即位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內憂外患,如設置河西節度使抵禦吐蕃、接受突厥默啜的請和、分遣使者赴全國十道巡視考察、將討伐韋氏集團有功而橫行不法的萬騎兵全部外放到京外去作官等等,這些措施,爲大唐走向盛世起到了良好的過渡作用。

李隆基被立爲皇太子以後,與太平公主因權力之爭展開了較量。爲了求得政治的穩定,712年,睿宗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自稱“太上皇帝”,詔書道:“朕將高居無爲,自今後軍國刑政一事以上,並取皇帝處分。”李隆基登基後,剷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勢力,唐朝開始步入開元盛世。

716年六月,睿宗壽終正寢,時年五十五歲,廟號睿宗。“睿”乃英明通慧、仁聖睿智之意,縱觀李旦一生,在那個步步小心、動輒遭遇殺身之禍的多事之秋,他每次都能夠審時度勢,謙讓自保,化險爲夷,不失爲睿。史書記載道:“自則天初臨朝及革命之際,王室屢有變故,帝每恭儉退讓,竟免於禍。”司馬光也評價說:“相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故經武、韋之世,竟免於難。”這實質上反映出睿宗高妙的宮廷鬥爭的生存之術。

睿宗曾經寫過一首《戲題畫》的詩,詩曰:“喚出眼,何用苦深藏。縮卻鼻,何畏不聞香。”其中“何用苦深藏”之句,不正是他生存之術的寫照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