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順治一直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下,他是如何奪回權利的?

順治一直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下,他是如何奪回權利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順治是我國歷史上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幼年的順治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下,等到多爾袞死後,他才終於能真正大展拳腳。

順治一直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下,他是如何奪回權利的?

在這個國家裏,他的話就是法律,他甚至擁有皇帝的傳國玉璽。但現在,他死了,一個屬於順治的年代,終於拉開了序幕……

陰狠

順治八年(1651年)閏二月十八日,乙丑。親政剛滿兩個月的順治曉諭吏部:“國家設官圖治,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據《清世祖實錄》記載,紅頭文件下達之後,很多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大學士馮銓,因爲收受賄賂,鉅額財產來源不明,並且工作七年來毫無建樹,被勒令退休了。毫無疑問,這是不體面的引退,雖然退休金保住了,部級待遇卻沒了,最重要的是聲譽出了問題。聲譽同樣出問題的還包括工部尚書謝啓光和禮部尚書李若琳。《清世祖實錄》還記載了在這一天,有很多人成爲這場政治風暴的犧牲品。在這一年,順治皇帝福臨才14歲,是個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年。

當然,這是個出手迅猛的少年,也是個有自己主張的少年。四天之後,人們發現,官場新格局形成了。戊辰日,順治任命大學士洪承疇兼都察院左都御史,陳之遴爲禮部尚書,張鳳翔爲工部尚書。這是一項耐人尋味的任命。因爲洪承疇、張風翔都是明末崇禎朝的重臣,陳之遴在明崇禎十年(1637年)以一甲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也是崇禎朝的官員。順治不拘一格大膽使用,在某個層面上說,體現了他的狠勁。

順治的狠是“陰狠”,他的政治手腕在這一年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多爾袞猝死,可他的勢力並沒有猝死。追隨多爾袞的強權人物羅什、鰲拜、額克蘇等不認爲順治有翻天的可能。對順治來說,力量依舊是不對等的。多爾袞死後八天,遺體被運回京城。順治帶領文武百官一身孝服,在東直門外五里地跪迎。順治不僅親自主持了追悼會,還向多爾袞的靈柩行三跪大禮,同時哭得眼淚一把鼻涕一把,令羅什、鰲拜、額克蘇等人心下大安,覺得大清的天還是多爾袞的天。

人走了,茶沒涼,他們的前途還在。當然,爲了把功課做紮實,羅什、鰲拜、額克蘇等人逼着順治做了兩件事。第一,以皇帝的規格安葬多爾袞;第二,追授多爾袞爲“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

順治不僅照單全收,做了這兩件事,他甚至還追封多爾袞的元妃爲“義皇后”,將夫婦一同升襯太廟祭享,即視同一位真正的皇帝。這一切讓羅什們感覺這個小皇帝不是一般的乖,那是相當的乖。

但是有人開始行動了——濟爾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爾哈赤的宮中,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從青年時代起他就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戰功受封爲和碩鄭親王,世襲罔替,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濟爾哈朗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很好,尤其與皇太極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

皇太極死後留下了權力真空,豪格和多爾袞開始爭奪帝位,濟爾哈朗就採取折中的辦法,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爲帝,並由他和多爾袞輔政。

事實上在接下來的歲月中,濟爾哈朗是很壓抑的。很明顯,多爾袞並沒有給他多少輔政的機會——他被邊緣化了。因此,多爾袞一死,濟爾哈朗就立馬開始了撥亂反正的行動。先是拿回傳國玉璽,交到看上去一臉無辜的順治手中,緊接着他對多爾袞反攻倒算,揭發多爾袞當政時,對待他的政敵豪格極爲不公,並於順治五年將其迫害致死——做人,不可以無恥到這個地步!應該說,濟爾哈朗的行動是有羣衆基礎的,因爲當年帝位之爭時,反對過多爾袞的兩黃旗大臣被打擊報復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批。積怨終於在壓抑多年後爆發了。這些重新揚眉吐氣的人對多爾袞極爲憤恨,紛紛開始擺事實講道理,揭發多爾袞意圖篡位奪權的險惡用心。

順治一直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下,他是如何奪回權利的? 第2張

順治八年二月,多爾袞生前曾制有八補黃袍等物的事實被揭發出來,毫無疑問,這是多爾袞圖謀不軌的鐵證。雖然此人生前已經做到皇父攝政王的位上,但攝政王畢竟不是皇帝,於是諸王大臣開始羣起而攻之,稱多爾袞狼子野心,實不可赦。

於是,一臉無辜的順治馬上下詔,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封典,籍沒家產入口入官。此後不久,又下令平毀多爾袞陵墓,並鞭屍示衆。這個舉動聽上去很有些駭人聽聞,但是年輕的順治以他的暴力行動向世人詮釋了什麼叫作不共戴天、你死我活。

狠當然不僅僅體現在政治鬥爭中,也體現在軍事行動上。那是順治十六年七月初八,一個天大的考驗落在了順治頭上。這一天,順治帝得到一個消息:鄭成功進兵江南,清軍官兵屢戰屢敗,很有頂不住的意思。

此前鄭成功從海上登陸後,率大軍包圍江寧,杭州、九江的大清守軍搖擺不定,欲戰還降。沿江列郡,除安慶外,幾乎都已被鄭軍佔領,鄭成功如若成功,大清半壁江山很有可能會易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