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與自己殺子之仇,曹操還去接納張繡的原因是什麼?

與自己殺子之仇,曹操還去接納張繡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殺子之仇理應不共戴天,爲何曹操卻放過了張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痛失長子曹昂、愛將典韋、侄兒曹安民,加上最心愛的丁夫人因爲這件事和自己分道揚鑣,當再次面對張繡時,想必曹操的心情也十分不好受。然而當張繡再次選擇投降時,曹操沒有把憤怒掛在臉上,當場把張繡處死爲親人們報仇,而是親切地拉着張繡的手,一起參加盛大的宴會,甚至爲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爲揚武將軍。曾經能爲了父親的死向徐州進軍,爲何在張繡來投時曹操能放下殺子血仇甚至和張繡結爲親家呢?

一、雄踞宛城,倒戈一擊

張繡出身武威郡張氏,爲涼州豪族,因爲英武有又有氣概,爲人很講義氣,張繡得到本郡民衆的擁護,成爲涼州豪傑。張繡的季父張濟曾是董卓部將,在董卓死後爲割據的軍閥之一,張繡來投奔後對自己的侄兒非常好,張繡也因爲軍功加上叔父的萌陰下升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然而好景不長,“張濟飢餓,出至南陽,攻穰,戰死”,張濟的部隊被張繡接管。南陽郡在荊州境內,屬於劉表的管轄範圍,在收編完叔父的軍隊後張繡並沒有立刻向荊州牧劉表報仇,而是收兵退出穰城,劉表也向張繡表達歉意,兩人結成聯盟,劉表將張繡安排在宛城,而張繡也答應作爲門戶替劉表抵禦外敵。

與自己殺子之仇,曹操還去接納張繡的原因是什麼?

建安二年(197),曹操南征,軍隊駐紮在淯水,張繡率衆投降。就在這時,曹操因爲輕易得勝而忘乎所以的老毛病又犯了,在看到漂亮的張濟遺孀鄒夫人後,曹操不僅腳都站不住了,還納了她爲妾。這讓張繡怒火中燒,畢竟張濟一手將張繡提拔起來,還對他多加照顧,曹操這番行爲無疑是對他和叔父的羞辱,因此懷恨在心。在聽聞張繡不太高興的時候,曹操也有的慌了,就打算祕密殺掉張繡。那時的曹操雖然已經有四十三歲了,但還是難過美人關,導致他和張繡反目成仇,“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

二、毒士之謀,明哲保身

張繡之所以如此反覆也和其手下的謀士賈詡有關,張繡能夠放棄仇恨選擇與劉表聯手,就是賈詡的建議。賈詡的這個建議無疑是非常好的,此時的劉表早已胸無壯志,又害怕北方正在冉冉升起的曹操,張繡善武,能夠成爲劉表的第一道防線。而張濟曾爲董卓手下,名聲自然也不怎麼樣,也只有好養士的劉表願意收留張繡。而在曹操北伐時勸張繡立刻投降,是因爲此時的曹操剛剛迎回漢獻帝,被封爲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哪怕東漢已經名存實亡,但曹操依然代表朝廷,鋒芒正盛的他是張繡不能正面交鋒的,一開始就投降不僅能避其鋒芒、博得曹操的好感,同時還能保存實力,一舉多得的事,和劉表的聯盟關係破裂了也無關緊要。

與自己殺子之仇,曹操還去接納張繡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當得知曹操要祕密除掉自己時,之前勸自己投降的賈詡又站了出來,幫張繡“坑”了曹操一把,打退了曹操。在得知曹操回援許都後,張繡不顧賈詡“不可追也,追必敗”的勸阻,和劉表又聯合起來夾擊曹軍,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此時賈詡又站出來表示可以追擊了,得勝後賈詡解釋道:“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曹操之所以放過張繡是因爲這時袁紹打算襲擊許都,就在曹操積極準備對付袁紹時,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再次選擇向曹操投降,得到曹操的重用。

三、自食其果,禍福相依

曹操在宛城的戰敗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見色起意,在處理和張繡的矛盾也沒有做好,導致自己當成後繼人培養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死於亂軍之中。而且因爲曹昂是爲曹操斷後而死,其養母丁夫人和曹操大吵一架,然後訣別,這件事在曹操心中一直都是個疙瘩,直到臨死之前曹操還念念不忘,“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但事已至此,此時的兒女情長遠不如袁紹的威脅大,因此在張繡來投後,曹操吸取教訓,不僅冰釋前嫌,還結爲親家。

與自己殺子之仇,曹操還去接納張繡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曹操這麼做也是有他的目的,張繡驍勇,可爲抗擊袁紹的將軍,同時穩住張繡,不僅是穩住了自己的後方,不至於兩線開戰,還能向世人展示:我曹操用人不拘一格,真心來投就能獲得我的信賴。同時,曹操也有自己的優勢,正如賈詡所說:“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衆從之,必不以我爲重。曹公衆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通過一系列行動,曹操收穫了張繡的忠心,也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張繡因爲殺了曹操的長子、侄兒和愛將,兩人有着深仇大恨,然而能夠成爲割據一方的梟雄,兩人自然也是拿得起放得下。張繡投靠曹操而不是袁紹,最爲重要的是那時的袁紹強盛,看不起曹操,自然也看不起錦上添花的張繡,但曹操正在生死存亡之際,哪怕心裏不願意也得善待張繡。而曹操也肯定不想重蹈覆轍,況且張繡身邊還有一個愛出“餿主意”的賈詡,萬般無奈的曹操只得接受張繡的投降,穩定後方的同時收穫一員猛將,可以說是兩人都可以接受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