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神宗怠政的表現是什麼?他怠政真的是因爲腿疾嗎?

明神宗怠政的表現是什麼?他怠政真的是因爲腿疾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明神宗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萬曆十四年(1586年)九月十六日後,明神宗朱翊鈞接連幾天免除常朝,九月二十八日,明神宗曉諭內閣,稱自己近日頭暈眼黑,乏力不起,已經在吃藥養病。這一次不處理政事一直延續到到同年十一月明神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時才停止。雖然怠政的時間很短,但這只是明神宗在萬曆年間怠政的開始,也是此後的怠政帶來了明代政治的災難性後果。那麼明神宗爲什麼要怠政呢?本文嘗試來探究一下。

明神宗怠政的表現是什麼?他怠政真的是因爲腿疾嗎?

明神宗是如何怠政的

1.不見大臣。

明神宗怠政在清朝的《明通鑑》,《明史》裏面被過度誇張化。《明通鑑》記載在萬曆四十三年,明神宗已經不見廷臣有二十五年了。《明史 何宗彥傳》記載則是萬曆四十六年時,明神宗已經沒有視朝三十年。不過這都帶有很強的誇張化,但在實際上明神宗確實很少接見大臣了。

明代皇帝接見大臣的方式主要是每年元旦羣臣朝賀皇帝,平時的常朝,皇帝接見內閣學士等形式。這都是皇帝加強和外朝聯繫,使得國家正常運行的標誌。但這三種形式在明神宗時期都被減少甚至免除。

首先是羣臣朝賀皇帝。在萬曆十七年(1589年)元旦,發生了日食,由於古代的天人感應學說讓百官和皇帝感受到了壓力,明神宗就沒有舉行元旦朝賀,自此之後元旦朝賀被免除了,《明通鑑》記載“自是,每元旦皆不視朝矣”。萬曆十六年(1588年)之後,常朝不再正常舉行。也就是臣子正常朝見皇帝的早朝、午朝被免除。在萬曆十七年(1589年)三月,首輔申時行建議改革原來升授官需要面見皇帝謝恩的制度,只要皇帝免朝三日,就不要面見皇帝了。明神宗同意了申時行的請求,從此常朝明神宗基本上很少去。明朝皇帝雖然怠政,但是還是會接見內閣大學士商量政事和處理緊要事件。明神宗時期內閣大臣想見一下明神宗卻難於登天。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當時明朝征討楊應龍叛亂成功,明神宗要前去觀看受俘,內閣大學士沈一貫就想援引萬曆三年(1575年)內閣大學士陪同皇帝觀看獻俘的例子,想去面見明神宗,結果被拒絕。在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內閣大臣趙志皋要求面見明神宗商議抗倭援朝之役,面對軍國大事,明神宗再次藉口養病不見趙志皋。

2.不再進行正常的皇帝儀式。

明代皇帝通常有兩個儀式需要親自處理:一個是皇帝需要在春夏秋冬四季前去太廟祭祀;另一個是皇帝需要舉行經筵日講。

在中國古代,皇帝所做的一切禮節性的行爲都是具有政治含義的。太廟的祭祀是皇帝向全國表示孝道的行爲,儒家以孝治天下,皇帝需要親爲表率,維護綱紀。而經筵日講是爲了皇帝研讀經史而特意設置的御前講席,在這個御前講席上皇帝可以和大臣討論朝政,雖然在此後被嚴重儀式化,但是依舊存在一定研討治國理政原理的功能。

很可惜,明神宗都沒有做到:

萬曆十四年(1586年),明神宗讓徐文璧代替自己前去太廟舉行祭祀,除去萬曆十七年(1589年)明神宗短暫舉行一次太廟祭祀,從此以後都是明神宗指定官員舉行太廟祭祀。自萬曆十四年(1586年),明神宗開始以有病爲藉口免除經筵日講後,經筵日講開始時斷時續,直到萬曆十六年(1588年),申時行等人上奏可以把經筵日講的講稿傳遞到大內讓明神宗閱覽。於是明神宗不再舉行經筵日講。

明神宗怠政的表現是什麼?他怠政真的是因爲腿疾嗎? 第2張

3.不處理大臣的奏章

在明代制度下,奏章的處理是由內閣處理,司禮監批紅,再發出去由行政機構執行。很可惜在明神宗時期,大批奏章被留在皇宮內不發出去,被稱爲“留中”,這使得明朝的行政機構無法處理和執行重要的事情,政府的職能接近停擺。這在萬曆時代體現的十分明顯。

在萬曆十五年(1587年),內閣大臣曾奏請神宗把御前的奏章即刻賜予外發,可見在奏章留中不發已經很嚴重。到了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內閣大臣趙志皋提出意見,他說:“章奏有留中不下者,而近日爲盛。”;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刑部侍郎呂坤說:“今章奏半停”;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內閣首輔方從哲說:“日行本章,全無票發。”

這種留中不發的行爲引起了朝臣的憤慨,但是明神宗不予理睬,也不處理,繼續這樣的行爲,可以說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明神宗怠政的表現是什麼?他怠政真的是因爲腿疾嗎? 第3張

明神宗怠政是因爲腿腳有病嗎?

網絡上的一些人對於明神宗有着很深誤解,他們認爲明神宗腿腳有疾病,所以不方便上朝,拿出的依據是《風雪定陵》這本書裏面的記載。但這是無稽之談,筆者今天以文獻破解這個謠言。

《風雪定陵》這本書是關於定陵考古發掘過程的的記載,裏面有關於打開明神宗棺槨的記載如下:

脊柱上部稍有彎曲,左腿伸直,右腿微屈,兩腳向外撇開。身穿的龍袍大都腐爛,腰部束一條玉帶,頭戴“翼善冠”,髮髻梳理完好,足登高筒長靴,褲腳裝在靴子內。

這本書裏面有“左腿伸直,右腿微屈”的記載,很多人斷章取義,認爲明神宗腿腳有疾。但是這應該是明代皇帝墓葬的一種禮節。筆者找到了人民網中北京明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王秀玲女士的研究。王秀玲推測明代皇帝的墓葬形式是“北斗七星”式的姿態。

因爲古人有着“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同時又有天人感應的想法,所以對於墓葬有着特殊的禮節,當然這在現代屬於迷信。古人以紫薇星比喻皇帝,北斗七星是帝王的居所,所以古代皇帝去世後,是會升天到達北斗居住。依據此王秀玲提出:

皇帝死後,也需要生氣,“北斗七星”式這種S形葬式能夠“聚氣”,有了生氣,就有了萬物,預示着子孫萬代繁衍旺盛。如果依此而論,帝、後的葬式源於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然這個理論到現在還是有一定的爭論,只是一種解釋理論,但至少說明明神宗的腿腳沒有疾病。

而《風雪定陵》的記載裏也沒有關於明神宗有腿疾的記載,反而是說明神宗的口腔有着各種疾病,除了牙周病之外,還有楔狀缺損、氟牙症、偏側咀嚼等病症。而這些疾病損害了明神宗的健康,但是這些疾病並沒有嚴重到讓明神宗無法處理朝政。

明神宗怠政的表現是什麼?他怠政真的是因爲腿疾嗎? 第4張

明神宗的怠政的真實原因分析

明神宗在位期間,由於他的怠政導致不任用官吏,不任用官吏導致政府機構殘缺以至於癱瘓,半癱瘓的政府嚴重削弱了國家機器,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災難。但是依據歷史記載明神宗怠政的真實原因主要有三個:

首輔申時行在明神宗怠政時的一味遷就。作爲內閣首輔,申時行在張居正被清算後,一直明哲保身,他把張居正留下的巨大內閣威權全部轉移給明神宗,從來不會擅自做主,一味遷就明神宗。所以面對萬曆十四年(1586年)之後明神宗怠政的風氣,申時行沒有絲毫勸諫,反而助長明神宗的風氣:比如經筵日講,在明神宗懈怠時,申時行出主意,讓臣子直接寫稿子給明神宗看;再比如申時行建議明神宗可以把不能夠接受的奏摺留中不發。所以在明神宗在申時行的遷就下貪圖於後宮的安逸,安心享受生活。可以說明神宗的怠政是申時行縱容出來的,申時行作爲一個國家的宰輔大臣,對於皇帝的怠政不加以匡正和勸諫,反而助長皇帝的怠政風氣,所以申時行退休之後,明神宗的怠政已經成爲慣例。明神宗討厭官吏經常上書奏事。從明神宗本人的作風來看,他是不喜歡官員抨擊自己的。在明神宗處理完張居正和馮保之後,他曾經有過短暫的勵精圖治的時期,但是這個時期,御史範就提了十點修身爲政的建議,但是範被明神宗斥責無愛君之心,隨後範被革職爲民。明神宗在位時經常面對百官對於自己的抨擊,比如愛好酒色,寵幸鄭貴妃,爭立太子,靜攝國事等等,這使得他對於百官不滿,所以他藉故罷免官員,對於補充官員故意不予補充;所以面對奏章,明神宗故意留中不發,對於上朝和大學士能不見最好不見,因爲他討厭百官的上書奏事。官員的黨派鬥爭使得明神宗對於朝政感到反感。在明神宗親政之後,他啓用了當年被張居正鎮壓的官員,同時擴大了官員建議權利,這使得朝廷的黨爭時代開始了。官員的建議權利擴大後,大批人開始抨擊明神宗,明神宗想要打擊這種風氣,但是始終未能如願。於是朝政被割裂爲順從明神宗的黨派和勸諫明神宗的黨派,內閣的大臣順從皇帝,科道言官抨擊皇帝,兩派圍繞京察開始了黨派鬥爭,逐漸形成了東林黨,浙黨,楚黨,齊黨,宣黨,昆黨等等黨派,這種朝臣的黨派圍繞一件件事開始相互打擊,使得明神宗手中的奏摺很多都是關於兩派相互進攻的內容。面對兩派的鬥爭內容,明神宗十分無力和反感,這些毫無實質內容,爲了私利而抨擊的鬥爭,自然使得明神宗怠政,不想理政。

明神宗怠政的表現是什麼?他怠政真的是因爲腿疾嗎? 第5張

結語

明神宗並不是因爲腿腳有疾而疲於政事,而是在萬曆時代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大臣的遷就,個人的喜好,朝廷的分裂都使得明神宗怠政,而這個怠政對於明朝是毀滅性的,大臣的遷就使得明神宗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個人的喜好加劇了自己的貪圖安逸,朝政的分裂造成了朝局的混亂,而這些正是明朝毀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