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徹晚年堅持要廢太子,真正原因是什麼?

劉徹晚年堅持要廢太子,真正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具有"雄才大略"的口碑,是被歷代史學家公認、文學家歌頌、政治家垂範的歷史明星。然而司馬光卻在《資治通鑑》裏,不厭其煩的用大量筆墨,專門寫了漢武帝和長子劉據的事情。叫"戾太子事件"。戾是諡號,意指蒙冤受屈之意,加"水"爲淚(繁體)。太子指劉據,武帝長子,衛夫人生。劉據因“巫盎"之禍拒絕被捕受辱自殺,孫子漢宣帝劉詢繼位後追諡"戾",重修陵寢,供奉祭祀。實際上,這段冤案是漢武大帝一手造成,既不顯山露水保全自己,而又了卻心中夙願的一大"力作"。常說"虎毒不食子",況人乎?帝王心事深似海,清官難斷家務事,其中的緣由,唯大漢江山作證。劉據、江充之輩只是匆匆過客,正如劉徹手中運籌帷幄的一枚棋子。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劉徹晚年堅持要廢太子,真正原因是什麼?

  而立得子,七歲封謫

  漢武帝即位後十餘年無子,直到寵幸衛夫人生下三位公主後,時年二十九歲才得第一位皇子。而立之年得子,自然欣喜異常。又是作《皇太子生賦》,又是建祠大赦天下。元狩九年將年僅七歲的劉據立爲皇太子,冊立衛子夫爲皇太后。請當時有威望大儒石慶,石德,周勃之孫周建德等人先後做太子傅,教習禮義,研讀《公羊傳》治國經略。

  平衡朝中力量,起用外戚,軍權不旁落。

  匈奴是漢朝的一大頑疾,前朝多以“和親“方式稀釋矛盾爭端。武帝力主克匈,多次對匈奴用兵,收效甚微。漢武帝爲了抗擊匈奴,重用外戚力量。這樣的想法,一是軍權不旁落外人之手,二是平衡朝中力量。衛夫人當了皇后,兒子立爲儲君,自然引起他人不滿,武帝異母同父兄弟十三人皆封王,各懷心胎,咄咄逼人。特別是"金屋藏嬌“的陳皇后,是劉徹姑姑的女兒。因陳未留一子半嗣,被武帝疏遠,陳常去姑姑處訴苦,姑姑拿衛家人出氣拆劉徹的臺。於是派衛青去邊疆立功,凱旋而歸被封關內侯。霍去病是衛青外甥,跟隨衛青屢立戰功,被拜爲大司馬。自此,衛,霍家地位顯赫,門庭若市。權勢灸人,引起武帝不安。

  再得四子無憂,太子羽翼漸豐,稟性仁厚,辦事認真,難馭羣臣。

  太子爲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武帝嫌他不像自己,"及長,性仁恕溫慎,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加之又得四子,心裏漸漸對皇后,太子疏遠"寵漫衰,(皇后太子)常有不自安之意“。武帝常巡視在外,政事交太子處理。武帝用法嚴厲,多用酷吏,冤錯假案多,被太子平反,從而得罪了這些人。皇后勸太子不應該擅自有所縱容而寬赦罪人,武帝聽後讚賞太子,而對皇后的說法不以爲然。很明顯是欲擒故縱,只是太子不知其中奧妙,以己孤行,武帝等待時機。

  侫臣構陷,巫盅案發

  太子爲政時得罪了不少酷吏,衛青,霍去病相繼去世後,外戚勢力大減。侫臣蜂擁構陷太子,據說太子鼻子大,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時,江充告訴太子說“太子不要進去,陛下有詔說厭惡太子的大鼻子,進去須用紙蓋住鼻子“。等太子走後,江充對武帝說“太子不想聞陛下身上的味道,故此掩鼻"。招致武帝遷怒太子。這就是"太子嶽鼻"的典故,可以看出父子之間已有間隙。此時恰好太子的一位叫公孫敬聲(丞相公孫賀之子)的表兄弟,因貪污軍餉犯事待處理,有一位叫朱安世的通緝犯被捕下獄,上書誣告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衛皇后之女)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因這事,公孫丞相父子,皇后兩位公主均被斬殺,劉據在朝堂上再無外家相護。想想看,一個通緝犯的上書能直接呈送御案,還居然知曉公主和誰私通,知曉丞相等人在甘泉馳道埋偶人(木偶人),詛咒皇帝這種應該是隱祕至極的事情?

  外戚勢力殆盡,太子抱恨懸樑

  武帝派寵臣江充查巫盅,先從其他嬪妃查起,延至皇后宮內一無所獲後,終於在太子東宮挖到了桐木人偶,班固《漢書,五子傳》載:"充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時上疾,避暑甘泉宮,獨皇后,太子在“。太子矯詔用兵欲斬殺奸臣,勢單力薄出走,後官兵追捕,在民宅飲恨自盡(上吊)。皇后衛子夫自殺,抗擊匈奴功臣公孫賀族滅,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牽連而死。江充查案用酷刑和栽髒認罪,大臣和普通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數萬人死於非命。

  兩點思考

  一是用一位網友的話:"而這(戾太子事件丿件事情無不在無聲中向人們訴說,國無二主,也就是爲何中華幾千年封建社會爲何經常出現少帝?而上一位皇帝爲何不在有生之年,直接輔助下任皇帝上位的原因之一"。

  二是:班固評曰"巫盅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事,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