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杜牧究竟是個風流貴公子,還是荒涼半生的傷心客?

杜牧究竟是個風流貴公子,還是荒涼半生的傷心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杜牧,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杜牧,家中排行十三,身世顯赫,文才出衆,一生之中,有長達十年的時間流連於秦樓楚館,放縱於煙花陌巷,把一身的家國情懷寄託在歌姬舞姬的身上,世人稱他爲“風流貴公子”。

杜牧一生寫過很多詩,輝煌、落魄、失意、風流、痛苦......

若單是稱他“風流貴公子”,恐怕杜牧第一個不同意,明明荒涼半生,只是一個傷心客罷了。

杜牧究竟是個風流貴公子,還是荒涼半生的傷心客?

1、出身名門,少年富貴

貞元十九年,長安城中心安仁坊的杜宅中,杜牧含着“金鑰匙”出生,這個魏晉以來數百年的名門望族再添新丁。杜牧的爺爺杜佑,三朝宰相,受盡榮寵,其父也是在朝命官,可謂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受到這樣的原生家庭滋養,杜牧少年時的生活極盡風光,名副其實的家裏有礦族。

後來他說起自己的家世: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長安城中心是我家的院子,裏面啥也沒有,堆了萬卷書。看到沒,最高端的嘚瑟從來不直接炫耀萬貫家財,這相當於是在說,我在帝都中心有一套房子,堆了滿屋子的書。

杜牧從小就有經國治世的遠大理想,“萬卷書滿堂”自然也是他最自豪的地方。

2、命途多舛,一朝衰頹。

杜牧贏在了起跑線上,卻在青春期掉了隊。

10歲那年,爺爺杜佑因病去世;15歲那年,父親也撒手人寰;父親沒留下什麼遺產,只有幾十間屋子。杜牧與弟弟不得不變賣房產以維持生計,八年搬了十次家,依然生計不裕,家中奴婢盡散。

熟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未曾風光富貴過,這樣的日子其實並不難過。少不更事的年紀總是敏感而脆弱,杜牧亦是如此,他心酸如斯,不僅是家道中落、經濟窘迫的變故,而是飽嘗實踐冷暖的無奈和心痛。

多年後回憶起這段青春時光,仍然語帶慘然:

某幼孤貧,安仁舊第置於開元末,某有屋三十間而已。去元和末,酬償息錢,爲他人有,因此移去。八年中凡十徙其居,奴婢寒餓,衰老者死,少壯者當面逃去,不能呵制。止有一豎,戀戀憫嘆,挈百卷書,隨而養之。奔走困苦無所容,歸死於延福私廟,支拄欹壞而處之。

杜牧究竟是個風流貴公子,還是荒涼半生的傷心客? 第2張

3、青年及第,風光一時。

世事滄桑,杜牧從未把理想抱負擱置一旁。

寶曆年間,敬宗大興宮室,沉溺聲色,二十三歲的杜牧作《阿房宮賦》,借秦諷今,文辭優美,立意高遠,尤其結尾更是振聾發聵,給晚唐的統治者敲響一記警鐘: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大和二年,洛陽城春寒料峭,禮部東牆外人頭攢動,各地考生齊聚靜候金榜張貼,金榜一貼,人潮蜂擁而至,杜牧費盡力氣探進身子,那篇《阿房宮賦》金榜題名,二十出頭的他,一舉中第!

杜牧喜出望外,連忙寫信告訴老友: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青年及第,一舉成名,意氣風發的杜牧頭也不回的踏入仕途!

可仕途之路又怎會好走,杜牧空有論政談兵之能、經緯之略,王佐之才卻生不逢時,輾轉幾年,只是一個小文員,平日的工作就是跟着領導宴遊,時不時寫點發言稿啥的。

鬱郁不得志,杜牧滿腔抱負難以施展,先後寫《罪言》、《原十六衛》、《戰論》、《守論》等時論文章,篇篇見解深刻,切中要害,可是在那個江河日下的晚唐,又有誰能聽到他的怒鳴?

何況,那時的朝廷,宦官專權、朋黨紛爭,杜牧的念念不忘終究是聽不到一絲迴響。青年及第如何,文韜驚世又如何,到頭來卻只是一場空,不過一時風光罷了。

4、風流多情,鍾情風月。

杜牧的風流是人盡皆知的,正是他及第那年,春風得意躊躇滿志,被調到南昌做了沈傳師的幕僚,杜牧看上了沈府的一個歌女,名叫張好好,氣質動人、音律書畫皆通,杜牧可是喜歡的要命!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爲疏。龍沙看秋浪,明日遊東湖。

眼看就是一段佳話,不料沈家的弟弟也看上了張好好,並且很快納爲小妾,杜牧有苦說不出,只能作罷。

杜牧重回洛陽,離開時又寫詩一首:

孤燈殘月伴閒愁, 幾度悽然幾度秋。哪得哀情酬舊約, 從今而後謝風流。

杜牧究竟是個風流貴公子,還是荒涼半生的傷心客? 第3張

而後,杜牧輾轉回到揚州,做了牛僧孺的祕書,揚州的風月場所可是多如牛毛,風流才子杜牧自然也是不放過這個好地方!

杜牧流連於歌臺舞榭,借酒澆愁,風流放縱,在離開揚州時,沒有寫詩抒發自己的喜悅,倒是忙着給一干歌姬舞女贈別: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贈別》

多情卻總似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

他不光寫自己,還替別人寫,什麼劉秀才、吳秀才和舞姬離別的場景,他都看在眼裏寫在詩裏。

遠風南浦萬重波,未似生離別恨多。(《見劉秀才與池州妓別》)萬里分飛兩行淚,滿江寒雨正蕭騷。(《見吳秀才與池州妓別,因成絕句》)

在杜牧的眼裏,與歌姬舞女之間的情誼同樣是真情。

回到長安之後,又調到洛陽做監察,一日竟偶遇張好好,她已衰,他未老,張好好婚姻生活並不順利,如今已淪落到街上賣酒,杜牧見此情景,各種情緒難以言表,於是題《張好好詩》一首相贈,如今成了杜牧流傳下來唯一的書法真跡,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大唐的暮色裏,他早已耗光了所有的政治熱情,世人皆說杜牧風流多情薄倖於青樓,又可知是國家、是命運薄倖他在前。

5、潦倒江湖,半生荒涼。

此時的王朝早已千瘡百孔,內亂不休,黨爭濁浪,四十多歲的杜牧,已然對朝廷失望,多次拒絕右遷,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啓,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

杜牧深知自己已無力迴天,便只能潦倒江湖,以酒爲伴。

半醒半醉遊三日,紅白花開山雨中。

......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此後的詩,酒多,夢多。

杜牧在臨終前,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便蒐羅自己一生詩作,大都付之一炬,並自撰墓誌銘。

杜牧究竟是個風流貴公子,還是荒涼半生的傷心客? 第4張

他曾寫過一首《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的一生,便如那秋天的小扇、孤單的宮女,不合時宜,寂寞,寥落,失意。

這年十一月,杜牧病卒於長安,時年五十歲。

本是晚唐的一抹光,卻還未真正亮起,便黯然消逝,一代風流貴公子,無人知其辛酸苦。只知他走時,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