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商聖”范蠡有什麼樣的故事?歷史上的他真的是完人嗎?

“商聖”范蠡有什麼樣的故事?歷史上的他真的是完人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商聖”范蠡的文章。

俗話說,人無完人。但是,在歷史上,還真的有“完人”的存在,此人在歷史長河中的故事太過完美,有人羨慕他輔佐君王成就霸業,有人羨慕他才子佳人的結局,有人尊他爲“財神”。他是謀士、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商人、首富。總之,關於他,一點負面的評價都沒有,此人就是“商聖”范蠡。

范蠡的故事真的如此完美嗎?

一、狷狂書生的另類自薦

殷商末年,姜太公爲了見周文王,在渭水河畔佯裝釣魚,最終引起了周文王的注意。在遙遠的古代,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很多有才學之人因爲無人欣賞而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姓名。范蠡剛開始便是如此,他滿肚子才學,可惜無人欣賞。

范蠡,字少伯,出生於楚國宛地(南陽淅川),他聽聞宛縣縣令文種在招攬人才,爲了引起文種的注意,范蠡假裝瘋癲,經常說一些“狂生之論”。這樣的舉動,果然得到了文種的青睞。

文種立即派一名胥吏去請范蠡,胥吏得到這個差事很不樂意,抱怨說:“范蠡不過是一個發了瘋的書生罷了,您請他來,肯定會失望的!”

文種半信半疑,他說:“大凡有才之人,必定有獨特的性格,范蠡是不是真的瘋子,請回來才知道。”

遺憾的是,胥吏去請范蠡,范蠡不來。文種決定親自去請,第一次來到范蠡門前,范蠡對着文種狂吠。說白了,就是范蠡在文種面前學狗叫。即使這樣,文種也沒有被范蠡嚇退,他第二次又來請范蠡,范蠡看到了文種的誠意,進屋中穿好衣冠,恭恭敬敬地接待文種。

“商聖”范蠡有什麼樣的故事?歷史上的他真的是完人嗎?

范蠡和文種二人相見恨晚,連續聊了兩天兩夜,越聊越投機,二人決定攜手做一番大事業。

二、良禽折木而棲

春秋時期,諸雄爭霸,范蠡和文種所在的楚國本是傳統強國,可是,楚國人才濟濟,二人很難再有機會。於是,二人沿着長江往下游來到吳國,吳國有兩位非常強悍的政治家,分別是伍子胥和太宰嚭,巧合的是二人也是楚國人,不巧的是,二人容不下范蠡和文種。於是,二人只得繼續往前,來到了越國。

當時越國的國君名叫允常,聽聞有兩個楚國的賢士前來拜見,允常禮賢下士,親自出面接待了范蠡和文種。

在那個年代,謀士就像現在社會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四處尋找適合自己的君主。而君主也像現在的大BOSS,他們也在網羅最優秀的經理人。雙方互有需求,借彼此互相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一個時代使然。

當時文種約30多歲,老成幹練,范蠡只有25歲,風華正茂。允常見到二位後由衷地喜歡,范蠡和文種也覺得來對了地方,於是打算留在越國。

幾年後,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繼位,吳楚爭霸開始了。

三、大王!不要衝動

在越國,范蠡曾多次向勾踐提出自己的建議,范蠡曰:

“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出自《國語》)

這是范蠡治國的核心思想,大致意思是:一個國家持久地強盛,既要靠機會,又要靠人事。只有選取合適的人才,才能奠定強國的基礎。簡單來說,范蠡的意思是要想強國,就兩件事,第一是把握機會,第二是選取人才。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舉兵攻打越國。闔閭是春秋時期的常勝將軍,在伍子胥的輔佐下,闔閭的軍隊銳不可當。越王勾踐深知不是闔閭的對手,最後採納范蠡和文種等人的建議,派一批敢死隊走到闔閭的軍前,面對敵人,敢死隊隊員們拔出長劍,只見他們沒有衝向對手,而是高喊一聲,然後整齊劃一地揮劍自刎。

“商聖”范蠡有什麼樣的故事?歷史上的他真的是完人嗎? 第2張

這種不要命的“戰術”,徹底把吳王闔閭整蒙了。吳軍將士看到越國人都這麼狠,心軍心大亂。勾踐趁機發動反攻,吳軍鎩羽而歸。不幸的是,吳王闔閭在敗退過程中身受重傷,雖然退回陣中,卻不治身亡。

闔閭奄奄一息之際,對自己的兒子夫差說:“殺父之仇,絕不可忘!”夫差內心憤恨不已,發誓一定要滅掉越國,爲父報仇。

而在越國,勾踐開始冒進起來,他覺得自己輕鬆地戰勝了闔閭,若舉全國之力,一定能滅掉吳國。其實,論綜合實力,越國遠不如吳國,勾踐這麼做,有點張狂。范蠡多次勸勾踐:“大王,不要衝動,吳國是一定要滅的,但時機未到。”

范蠡勸了勾踐兩年,到了公元前494年,勾踐再也忍不住,親率大軍入侵吳國,吳王夫差早就憋着一股勁要除掉勾踐,雙方在太湖相遇。結果,勾踐被夫差一頓狠揍,落荒而逃。夫差乘勝追擊,勾踐被殺得無還手之力,最終退到會稽山上。若夫差繼續攻打,越國將有滅頂之災。

四、三千越甲可吞吳

勾踐此刻想起了范蠡,他立即懇求范蠡想辦法幫越國脫離危機。范蠡說:“事已至此,只能委屈大王,先卑微求和,以圖東山再起。”

於是,勾踐派文種到吳軍中求和,文種先用美女和金錢賄賂了老鄉太宰嚭,後者在夫差面前幫勾踐說了不少好話。吳王夫差內心十分猶豫,但架不住越國美女的誘惑,最終決定退兵,把吃到嘴的肥肉(越國)又吐了出來。

其實,當時吳國的另一位大佬伍子胥對此非常不滿,他當面對夫差說:“天賜良機,讓吳國滅掉越國。如果大王不順勢而爲,將來越國必然滅掉吳國。”吳王夫差驕傲自大,覺得伍子胥有點長他人志氣。

不過,夫差也沒有忘記殺父之仇,他給文種開出了一個條件,就是讓越王勾踐夫婦來吳國做自己的奴僕,用這種方式羞辱勾踐。

吳越兩國達成和解,勾踐要起身去吳國了,文種主動要求和勾踐一同前往,但被范蠡攔了下來。范蠡說:

“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

范蠡的意思是,搞內政,我不如文種,搞外交,文種不如我。與其讓文種陪勾踐去吳國,不如讓我去。就這樣,范蠡跟隨勾踐來到了吳國。在吳國,范蠡讓勾踐忍受一切屈辱。例如,夫差生病時,勾踐會主動去品嚐夫差的糞便。如此一來,夫差被這種成就感所迷惑,三年之後,夫差大發慈悲之心,放勾踐歸越。

“商聖”范蠡有什麼樣的故事?歷史上的他真的是完人嗎? 第3張

勾踐歸國後,臥薪嚐膽,時刻想着報仇,范蠡每次都阻止說:時機未到。

每一年,勾踐都會問范蠡:“時機到否?”范蠡答:“未到”。

而在隔壁的吳國,吳王夫差受太宰嚭的蠱惑,將伍子胥賜死。勾踐問范蠡:“時機到否?”范蠡又回答:“未到!”

又過了兩年,吳國境內發生了水災,天災人禍加在一起,吳國禍不單行。勾踐忍不住了,他又問范蠡:“時機到否?”范蠡又回答:“未到!”

終於,等到了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成就霸業,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范蠡對勾踐說:“大王,時機已到!”

勾踐一聲令下,身穿戰甲的越國男兒衝入吳國境內,吳王夫差倉皇應對,結果連年的國力空虛讓他很快敗下陣來。夫差逃到姑蘇臺上,派出使者向勾踐求和。夫差願意獻出吳國的美女和財寶來給勾踐,也願意給勾踐爲奴,他只求勾踐能像20年前那樣,重複自己對他的寬容。

面對夫差開出的條件,勾踐內心猶豫了三秒鐘,此時,范蠡連忙勸阻說:“大王,當年吳國沒有順從天意滅掉越國,纔有了今天的報應。如果你不趁機滅掉吳國,你將再次爲奴。”勾踐受不了范蠡語言的刺激,立即殺了吳國使者,發兵攻上姑蘇臺,吳王夫差在絕望中自殺了。

滅掉吳國後,勾踐成爲“春秋五霸”中的最後一位霸主。

五、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在滅吳歸國的途中,衆人都向往着回國後被加官進爵,只有范蠡不同,他主動向勾踐辭行,表示自己要歸隱江湖。勾踐一聽,非常着急,據《國語》記載,勾踐對范蠡說:“我之所以能滅吳,你居功至偉,如果你不走,我願意和你平分天下。”

范蠡聽完,淡淡地回了6個字:“君行令,臣行意。”

“商聖”范蠡有什麼樣的故事?歷史上的他真的是完人嗎? 第4張

我助你完成霸業,實現了我的人生抱負,我此後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換句話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

范蠡離開勾踐後,去了哪裏了呢?《國語》只記載了一句話:

遂乘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終。

意思是,沒有人知道範蠡的具體去向。

范蠡真的消失了嗎,300年後,太史公司馬遷寫下了《史記》,在司馬遷筆下,范蠡先到了齊國,然後他寫信給老朋友文種,告訴文種:“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文種看完信後,猶豫了幾天,但還是晚了,最終,文種被勾踐以“作亂”爲由賜死。

而范蠡呢,他到齊國後很快成爲首富,後來齊人推舉他爲丞相,范蠡不願爲官,把自己的財富全部捐給百姓,再次隱居到了山東定陶,在定陶,范蠡又靠自己的雙手發家致富,累積萬貫家財,成爲首富,人稱“陶朱公”。《史記》說范蠡每次成爲首富,都把錢分給其他人,他活了88歲,一生逍遙自在。

古人云:“忠以爲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這說的不就是范蠡嗎?因此,人們說范蠡是春秋戰國500年中,最完美的人。

六、被過度“吹捧”的范蠡

其實,《國語》是春秋時期的作品,距離范蠡所在的時間最近,連《國語》都不知道範蠡最終的去向。而司馬遷所在的時代,距范蠡已經有300多年。但是《史記》把范蠡離開越國之後的故事寫得非常詳細,這其實不是很合理。

“商聖”范蠡有什麼樣的故事?歷史上的他真的是完人嗎? 第5張

著名的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說過,司馬遷寫《史記》,部分歷史是司馬遷人爲地製造的。試想,即使司馬遷蒐集了很多資料和傳說,他真的能把范蠡的故事寫得如此詳盡嗎?其實不盡然。因爲范蠡和文種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說,和另一個時代的某些人物有些相似。

漢朝初年,楚漢爭霸,和春秋時期的吳越爭霸何其相似?漢高祖建立漢朝之後,有些人功成身退(如張良),而有些人被誅殺(如韓信),這其實不就有范蠡和文種的影子嗎?

歷史是一個個輪迴,所謂的“飛鳥盡、良弓藏”,司馬遷是借范蠡和文種的故事,告訴大家:范蠡的故事,其實頗具諷刺性。司馬遷寫范蠡,不是在寫歷史,而是在寫一則寓言故事。

在司馬遷之後,後人爲了擡高范蠡,又把在范蠡身上強行加戲,把西施“送”到范蠡的懷抱,二人最後還成了“神仙眷侶”,只羨鴛鴦不羨仙。唐宋時期,范蠡配享武成王廟,地位再一次被提升。

宋朝時期,范蠡再一次被神化,成爲士大夫的偶像。到了清朝及近代,范蠡已經成爲“財神”,成爲衆多商場精英們供奉的塑像之一。

簡而言之,2500年前的范蠡,還是范蠡。但2500年後的范蠡,已經不是范蠡,他是未來人的追求,是未來人心中的一面鏡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