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吳三桂真的是衝冠一怒爲紅顏嗎?

揭祕:吳三桂真的是衝冠一怒爲紅顏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吳三桂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漢奸是一個負面意義的語彙,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背叛漢族的人,後來漢引申爲中華民族,便是背叛中華民族之人。”,大多情況下泛指出賣中國國家利益的人,相當於“賣國賊”“內奸”,也即通敵或叛國的中國人。

揭祕:吳三桂真的是衝冠一怒爲紅顏嗎?

“漢奸”在《辭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或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後泛指投靠侵略者、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中華民族的敗類”。

揭祕:吳三桂真的是衝冠一怒爲紅顏嗎? 第2張

廣義的漢奸有如西漢的中行說,南宋害死岳飛的秦檜,張弘範,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投靠清兵的洪承疇,和中華民國時期的南京僞國民政府汪精衛,周佛海等。 狹義上的漢奸打擊面較小,認敵爲主方能算做漢奸,但吳三桂,汪精衛這些人等是不會脫離漢奸之範疇。

在這裏咱們單說引清軍入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在明清之際的大舞臺上,吳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以迎清軍入關而名噪一時,30年後又舉兵叛清,一度割據西南。陳圓圓本系蘇州一歌妓,因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而聲名鵲起。

自清初以來戲曲評書以及野史多有提及,吳三桂降清是衝冠一怒爲紅顏,但仔細回味此中意思,在國家大事,政治立場上,一位手誤重兵權傾朝野的封疆大吏怎麼會如此情商之低?怎麼會爲如此簡簡單單的一件事而做出背離國家之事?細細想來,這個理由還是有所牽強,多是歷史的演繹罷了。

小編先來說說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吧,吳三桂,中後所人,祖籍高郵,生於明萬曆四十年。他16歲中武舉,在與清軍交鋒中屢立戰功,28歲時已升至總兵。崇禎十五年,皇戚田弘遇爲巴結吳三桂,將其掠買的陳圓圓相贈。吳三桂將圓圓留在北京,自己回到關外前線。

兩年後,北京被李自成統率的大順軍佔領。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權衡利害後,接受招降條件,率部進京“朝見新主”。不料行至半路,得知圓圓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不由勃然大怒,當即返回山海關。

李自成招降不成,遂率十萬精兵前來攻打。吳三桂自知不敵,向清軍求援。順治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吳三桂與清攝政王多爾袞所率八旗精銳聯合作戰,擊潰大順軍。這爲清朝定鼎北京開闢了勝利之路,吳三桂被封爲平西王,由此也背上了“漢奸”、“叛徒”的罵名。

在近代多有演繹這段歷史故事的戲劇評書作品,把這段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描寫成可歌可泣,悽美婉決的愛情故事,把吳三桂刻畫成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英雄。

作爲古代臣子,他身上沒有忠義二子,從來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他看明朝不行的時候就進行觀望,後來投靠清朝,幫助清朝打敗了李自成,最後又遭受康熙削三藩,他又爲了自己的權勢,發起反叛,落得個兵敗的下場。

揭祕:吳三桂真的是衝冠一怒爲紅顏嗎? 第3張

所以我認爲吳三桂不斷地投降,又不斷的反叛,我認爲還是他這個人太會見風使舵,而人不利已天誅地滅這句話在他的身上體現得一乾二淨,所以歷史並沒有給他太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