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上位後,揭祕其享樂人生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上位後,揭祕其享樂人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王姒履癸。姓姒,名履癸,又名癸,亦稱桀、夏桀、帝桀。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第十九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七任王姒皋,父親是十八任王姒發。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姒履癸於帝皋六年(庚午,前1671)出生在夏都西河王宮,他的母親是姒發的元妃,因此他被立爲王太子,成爲天子的合法繼承人。

公元前1653年,姒履癸的父王姒發去世,他即帝位,號帝癸,以已丑年爲帝癸元年。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上位後,揭祕其享樂人生

姒履癸是一位不信鬼神追求自由的帝王,史書上說他“暴虐、嗜酒、好聲色”。他即位之初便決定把國都遷回到故都斟尋。這一決定立刻遭到羣臣的反對。反對的理由仍然是那句老話:“斟尋乃亡國之都!”他們列舉了先王太康和后羿、寒浞等亡國的事實,引證少康遷都的原因,勸諫姒履癸改變主意。但姒履癸偏不信邪,堅持遷都,並徵調大批的工匠和奴隸前往斟尋,修築舊都的城牆和建造宮殿。

帝癸元年秋,姒履癸將國都遷回斟尋。

帝癸三年(辛卯,前1650),姒履癸認爲斟尋的王宮仍然不夠氣派,便下令在靠近王宮的一座山旁建造更爲壯觀的宮殿,取名傾宮。

《今本竹書紀年》載:“(帝癸)三年,築傾宮。毀容臺。”姒履癸爲了修建傾宮,在全國徵調了大批的奴隸和工匠,並向各諸侯國攤派錢、糧、物資,一時民怨四起,諸侯震怒,整個天下都出現了反常的現象。祭祀用的社神露出了枯木乾草,行禮的“容臺”無緣無故地倒塌青山變成禿嶺,沼澤乾涸見底田野裏沒有禾苗,路邊上不長野草。(見《淮南子,覽冥訓》)百姓不堪其苦,都對着天咒罵夏桀。

由於姒履癸無德,各諸侯國多生叛亂之心。這一年,西方的畎夷叛夏,在歧邑(今陝西寶雞市岐山縣東北)起兵向夏王朝的邊境進攻,由此拉開了夏王朝末年的戰爭序幕。

夏王姒履癸可並非酒囊飯袋,他既有領兵征戰的勇武,又有排兵佈陣的謀略。他很快派兵擊敗了畎夷。

帝癸六年(甲午,前1647),岐踵國有一個叫作戎的人前來歸順,據說他是一個品質很惡劣的人,他和另一個叫作幹辛的大臣都是姒履癸的得力助手。古史說夏桀是受他們兩個的薰染才變壞的。“夏桀染於幹辛、岐踵戎。”(《呂氏春秋,當染篇》)

帝癸十年(戊戌,前1643),金、木、水、火、土五星錯行,半夜時分,天空降下隕石雨,國都發生地震,伊水和洛水都枯竭了。(《今本竹書紀年》)

帝癸十一年(已亥,前1642),姒履癸在仍邑(今山東濟寧市南)召開諸侯大會,多數諸侯都如期而至,只有少數沒有到會,最可氣的就是有緡氏(夏代諸侯國,在今山東濟寧市金鄉縣),距離仍邑只有一百多里路程,竟然沒有到會。姒履癸大怒,命幹辛領兵攻打有緡氏,滅其國,將族人全部收爲官奴。

帝癸十三年(辛丑,前1640),姒履癸發明了天子專用的交通工具輦。《今本竹書紀年》載:“(帝癸)十三年,初作輦。”輦是一種人拉的車,專供帝王乘坐。夏王朝時,許多貴族人家都已經有了馬車和牛車。姒履癸爲了顯示自身的高貴,別出心裁地發明了輦,可見其何等的奢侈和腐化。

帝癸十八年(丙午,前1635)姒履癸親自領兵討伐有施氏(諸侯國,今山東滕州市境內)。傳說姒履癸力大無窮,他能把鐵勾抻直,能把鐵筋擰彎,他依仗自己的勇力,不修德政,專靠用武力征伐諸侯,使許多百姓死於戰亂之中。他有一位寵臣叫趙樑,專門鼓勵姒履癸出兵攻打諸侯,有施氏因遭受災害無力交納貢賦,趙樑便建議出兵討伐。有施氏懼怕夏軍,只好獻美女妹喜求和。姒履癸得美女妹喜,心中大悅,立刻下令退兵。

姒履癸爲了討取妹喜歡心,特意在傾宮又爲她建造了座高臺,取名瑤臺。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上位後,揭祕其享樂人生 第2張

傳說姒履癸的傾宮是依山而建,仰觀有頃斜狀,故稱傾宮,傾宮中的瑤臺修得十分豪華,玉欄金柱,光華奪目。姒履癸日夜和妹喜在宮中飲酒,聽歌、看舞,賞花,經常在大庭廣衆之下把妹喜抱在懷裏親熱。

史書上記載,說妹喜有一種特殊的愛好,喜歡聽撕裂絲綢的聲音。姒履癸爲了討她喜歡,便向那些生產絲綢的諸侯國徵調大批絲綢入宮,並組建了一個撕綢表演隊,專門在妹喜面前做各種各樣的撕綢子表演。每天撕碎的絲綢堆積如山。這還不算,姒履癸還在傾宮內建造酒池肉林,大擺宴席,廣召天下豪飲之士,“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酒池可以運舟”(《通鑑外紀》)。這未免過於誇張,讓人難以置信。試想在農業生產極爲落後的夏代,全國能生產出多少酒呢?如果能在酒中行船,那麼池中的酒恐怕最少也要有幾千噸,夏朝的時候能有如此多的酒嗎?中國古史有一通病,對亡國之君總是進行惡意誹謗,似乎這些亡國之君全都一無是處,罪大惡極。其實這無非是統治者的一種政治手段。歷代統治者在奪取政權以後,總是大肆宣揚自己的仁德和亡國之君的殘暴,“勝者王侯敗者賊”,這其間又究竟有幾分是真實可信的呢?所以,對於史書上的一些記載,我們做到不能不信,也不可全信。

帝癸二十二年(庚戌,前1631),周的先祖姬公劉將國都遷於幽(今陝西咸陽市旬邑縣西),恢復發展農耕,周族從此逐漸興旺起來。(《資治通鑑綱目》)

帝癸三十五年(癸亥,前1618),商侯子主癸去世,傳位於兒子子天乙,子天乙就是商湯。此時商湯已經71歲,他即位後將國都遷於蒙邑(諸侯國都,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北),第二年滅掉葛國,遷殷商子民鎮守其地。

帝癸三十六年(甲子,前1617),商湯元年。諸侯岷山氏(諸侯國,今山東臨沂市蒙陰縣西南)叛夏,不肯向夏王朝繳納貢賦,姒履癸派大臣扁率軍征伐。岷山氏恐懼,獻琬、琰兩位美女給夏王,求和。姒履癸一見二女,被他們嬌羞嫵媚的姿態所迷惑,不僅停止了對岷山氏的征伐,還免除了他們每年的貢賦。

姒履癸寵愛二女,賞給她們每人一塊玉,給琬兒的玉上刻着一個“苕”字,給琰兒的玉上刻着一個“華”字,兩塊玉合稱爲苕華之玉,故稱二女爲“琬苕”、“琰華”。姒履癸因寵愛二女而冷落了妹喜,妹喜從此對他深懷怨恨。

帝癸三十七年(乙丑,前1616),伊尹入夏王朝求官,與妹喜取得了聯繫。伊尹在夏王朝呆了四年,五次向夏王獻策都沒能得到重用。妹喜勸他投奔商湯,並答應如果伊尹助商湯滅夏,她願意盡全力幫忙。這樣,伊尹便在帝癸四十年(戊辰,前1613)離開了夏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