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獻忠曾在谷城投降,他後來又是如何養精蓄銳的?

張獻忠曾在谷城投降,他後來又是如何養精蓄銳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末著名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從崇禎年間起義,到最終建立大西政權,成爲割據一方的梟雄,他的起義生涯可謂起起伏伏,多次投降明朝,後又反覆叛明,這固然和其狡猾的個性有關,但是張獻忠更多的還是從形勢的變化來考慮自己的行動方向。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張獻忠曾在谷城投降,他後來又是如何養精蓄銳的?

崇禎十一年(1638年),張獻忠又一次來到了人生的低谷,這一年朝廷調遣左良玉、陳洪範等人率領大軍進攻張獻忠駐紮的鄖襄山區,張獻忠率部迎戰。但是,左良玉已經是張獻忠的老對手了,對張獻忠瞭如指掌,所以張獻忠的計策被左良玉識破,結果張獻忠大敗。張獻忠本人在作戰中額頭中箭,所幸自己的養子孫可望拼命將其救下,才得以逃脫。

但是整支部隊損失慘重,兵馬死傷無數,又被明軍尾隨追擊,張獻忠部過了很久才擺脫了明軍,回到鄖襄山區的谷城修整。然而,禍不單行,農民軍的另一支重要軍隊——李自成部也在川北戰敗,損失慘重,這無疑增加了張獻忠部的壓力,因爲明軍不需要再去顧忌李自成部。

張獻忠曾在谷城投降,他後來又是如何養精蓄銳的? 第2張

正在張獻忠焦頭爛額之際,想到了一個屢試不爽好的辦法——詐降。當時負責剿滅農民軍的最高長官是“六省軍務總理”熊文燦,他昏庸無能、貪財,無力用武力平定農民軍,所以他一向希望通過“招撫”手段來平定農民起義,在取得了對張獻忠的勝利之後,他更加堅定了這一想法。而這正中張獻忠下懷,於是張獻忠“假借招安名色”詐降熊文燦。

但是投降後的張獻忠並沒有閒着,而是想着如何東山再起。而在這段時間內,他主要乾了三件事情。

首先,張獻忠保持了自己部隊的相對獨立,並且從熊文燦那裏索要了不少軍餉。張獻忠投降後,表面上對明朝官員們“跪拜有禮節”,但實際上卻“不放兵、不應調、不入見制府”,而且堅決不離開自己的根據地谷城。而且“投降”後張獻忠就向熊文燦索要十萬人的軍餉,但是熊文燦哪裏能夠拿出這麼多錢,但是又不得不給錢,於是熊文燦給了兩萬人六個月的軍餉。而張獻忠得到軍餉後,依然不足,便在當地徵糧,並且徵收渡口稅等,在合法的外衣下補充了軍隊的收入來源。

其次,張獻忠在谷城附近大肆擴充自己的軍隊。崇禎年間,天災人禍,到處都是饑民,張獻忠便打着“官軍”的旗幟,將這些饑民招攬到自己的部隊中來。除了基本的戰士之外,張獻忠還注意吸收一些知識分子以彌補軍隊智囊的不足,本地的潘獨鰲、徐以顯等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投入了張獻忠的麾下。有了戰士和智囊的補充,張獻忠部隊的實力不降反增。

最後,有了足夠的人數之後,就是提高軍隊的質量,而張獻忠採取的辦法就是訓練。張獻忠和潘獨鰲等人研究了孫吳兵法,並用來訓練部隊,“每日自上而下,循環不已”。在裝備上,張獻忠的部隊還製造了三眼銃、狼牙棒等武器裝備,整支部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在谷城重舉義旗,熊文燦連忙派遣左良玉等人前來鎮壓,但是此時的張獻忠經過一年多的修整,已經今非昔比,不久“良玉大敗奔還,軍符印信盡失,棄軍資千萬餘,士卒死者萬人”。

在谷城大敗之後的張獻忠無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他卻使用了“詐降”的權宜之計,並且暗中努力,不斷積攢自己的實力,終於走出低谷,並且一舉擊敗明軍,重新走上人生巔峯,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