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立朱高熾爲太子,爲何不立朱高煦?

朱棣立朱高熾爲太子,爲何不立朱高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允炆爲了提防燕王造反,朱允炆任命張昺爲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爲北平都指揮室。又讓宋忠屯兵開平,調走燕王管轄的軍隊。朱棣這個時候非常明白,前幾位藩王都被削,自己也難逃厄運,一邊爭取時間一邊做戰爭準備!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讓張昺、謝貴到府裏查驗。兩個人進府以後,朱棣派送把他們擒獲,連通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塊殺害,當天夜裏,朱棣攻下北平九門,並控制了北平城。

朱棣立朱高熾爲太子,爲何不立朱高煦?

朱棣爲自己發動“靖難之役”,找了一個合適的藉口,《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以齊泰、黃子澄爲奸臣,爲理由必須誅討。靖難之役當中朱棣的口號爲“清君側、靖國難”。

朱棣的兵力不過30萬,而建文帝有百萬大軍,兵力懸殊非常大。建文帝之所以失敗,是因爲他拜李景隆爲大將軍,把60萬兵力全部交給他。然而李景隆卻在鄭村壩、白溝河喪失數十萬軍隊,朱允炆在形勢難以挽回的時候,才把李景隆召回。

朱允炆對李景隆非常寬容,而李景隆卻恩將仇報,等朱棣的軍隊逼近南京的時候,李景隆卻開門投降,南京失陷。這個時候的朱棣成了大明王朝名副其實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即位以後,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派鄭和下西洋,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但是朱棣卻遲遲沒有立太子。立太子是國家的頭等大事,爲何朱棣沒有立太子呢?

據史料記載,朱棣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朱高熾,朱高熾長相一般,肥頭大耳,朱高熾的腿腳不利索,行走的時候需要人攙扶。次子朱高煦,長相神武,好勇鬥狠,爲達目的不擇手段。三子朱高燧,朱高燧這個人品行惡劣,非常的精明。

在這三個兒子中,朱棣最喜歡朱高燧,最器重朱高煦,最不喜歡朱高熾;朱棣在立太子的問題也是猶豫不決,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朱高煦表現得非常勇猛,在白溝河之戰中,朱棣眼看性命不保。關鍵時刻朱高煦帶領軍隊來救援,朱棣才平安得救。

在靖難之役的戰場上,朱高煦多次救朱棣的性命。可能爲了答謝朱高煦,朱棣說了一句:“勉之,世子多疾”,朱棣的這張空頭支票最後也沒有兌現。爲何立朱高熾不立朱高煦呢?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依靠的是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爲自己發動“靖難之役”,提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在繼承皇位上朱元璋採取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朱元璋很早就立朱標爲太子。

朱棣辛苦得來的江山,不能再一次違背祖制。嫡長子繼承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根本,是保障社會穩定的基礎。朱棣不可能再一次打破制度,如果立朱高煦的話,也就意味着只要你是皇子身份,你就可以起兵。

當時嫡長子朱高熾還在,雖然體弱多病,畢竟人在哪裏;另外支持朱高熾不光武將,還有文臣。比如大家熟悉的金忠、黃淮、解縉、尹昌隆等等。而支持朱高煦的,都是武將。一個國家的治理,不是光需要武將打天下,還需要文臣。

朱棣立朱高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太孫朱瞻基。朱棣對朱瞻基的喜歡,滿朝文武百官都能看出來,永樂七年(1409年)朱棣北平狩獵,朱瞻基跟着,路上看見農田,朱棣便讓停車,帶着孫子看農民的辛苦農作。

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率大軍北征蒙古,讓夏元吉輔導皇孫朱瞻基留守北京,開始處理國事的實踐。永樂九年(1411年)十一月,年僅14歲的朱瞻基被立爲皇太孫。朱瞻基經常伴隨在明成祖身邊,隨着時間的推移朱瞻基的文治武功在增進,朱棣對長孫的文才武略也十分讚賞。

明成祖把繼承和發展祖宗基業的希望,寄託在了這位聰明、英俊、機智、勇敢的賢孫身上。朱高熾能夠繼承皇位,多半有兒子朱瞻基的功勞,因爲朱棣想靠皇太孫朱瞻基,發展大明王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