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宣帝的名氣,爲何會比漢武帝相差那麼遠?

漢宣帝的名氣,爲何會比漢武帝相差那麼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宣帝比起漢武帝,文治武功並不遜色太多,爲何名聲卻相差甚遠?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提起漢宣帝劉詢,或許不太喜歡歷史的朋友不會了解,但如果提起他的別名“劉病已”,還是如雷貫耳。因爲在某部古裝劇當中,劉詢就被稱之爲劉病已,其實這樣的稱呼方法也沒有錯。可是由此引申的問題就來了,爲何劉詢在歷史中名氣不大,而他的文治武功,經過許多歷史專家所統計,比起漢武帝也不遜色太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漢宣帝的名氣,爲何會比漢武帝相差那麼遠?

首先我將我的看法和大家提出來,劉詢並不是名聲很低,只是漢武大帝的名聲太過響亮,已經不單純在中國範圍之內傳播,甚至在海外的華人提起漢武帝劉徹,也是頗有耳聞,所以,漢宣帝和漢武帝比較也是不太客觀。因爲漢武帝和劉詢相比,在拳擊比賽當中屬於公斤數不夠,簡直不是一個量級,如果拿唐太宗和秦始皇、以漢武帝,這三人還是同一檔次,但是先不管這些客觀原因,導致劉詢名聲不如漢武帝,我認爲還是劉詢只是個“守成帝王”。

整個漢朝,無論是匈奴還是藩王的問題,都已經在劉徹手中得到了根治,漢宣帝也只是在前人基礎上加以改進,所以漢宣帝比漢武帝還要遜色不少。雖然在漢宣帝時期,也有“孝宣中興”這樣的太平盛世,收服西羌擊敗匈奴。重視文化以及發展農業,這些都是劉詢所帶來的好處,可是漢武帝才真正將整個漢朝,從文弱改成強盛。這是劉詢難以取代。

漢宣帝的名氣,爲何會比漢武帝相差那麼遠? 第2張

有個假設,將劉詢前移至漢武帝時期當皇帝,他會不會有漢武帝那樣的成就。我覺得大概率是不會,首先在漢武帝時期,他擁有衛青、李廣利、霍去病、張騫這些大臣的輔佐。這些君臣與漢武帝更像是朋友之間的關係。劉詢爲人性格懦弱,自身魅力並不太足,他或許不會有膽量重用這幾人。劉詢所採取的執政措施在我看來相對保守。

漢武帝時期,藩鎮以及匈奴問題日益猖獗,按照劉詢的能力性格,他或許還會和文景二帝一樣,採取守成的策略延續下去,有點類似宋朝對待契丹時的做法。這樣一比較,大家是就會有個很明確的認識,劉詢比劉徹能力是要遜色,而且魄力不行,整個朝代涌現出一位有才帝王就已經足夠,即使是唐朝,也只不過李世民、李隆基流傳千古。如果硬要算的話,武則天也是位。

而整個漢朝,劉邦、劉徹,這二位已經是震古爍今,佔據了太多的話題導向,即使是劉詢文治武功也屬上乘。但整個朝代無法容納這麼多有話題性帝王。所以我認爲,劉洵從個人魄力執政能力,還有整個朝代的輿論導向,與劉徹相比還是有些差距。說句很現實,如果不是描寫劉詢的電視劇引起大家的關注,那麼他的名聲還要進一步下降,翻拍歷史劇也能提高帝王的名氣。漢武帝以及衍生的作品實在是多如牛毛,不僅他有名,就連霍去病、衛青等人也都名垂千古,這些是劉詢所不曾得到的待遇。

漢宣帝的名氣,爲何會比漢武帝相差那麼遠? 第3張

衡量一個王朝的榮辱興衰,主要還是看大的環境上是否平穩安康,無疑漢朝於劉詢以及前期,確實是能稱得上強國,但劉詢也犯了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將劉奭選爲接班人。將漢朝基業全部葬,此後西漢處於下坡,這些也是影響劉洵,留給大家好印象的重要原因,他在處理立儲問題上犯了錯誤,反觀劉徹,他雖然在後期也有巫蠱之亂,但總的方向還是確定下來。這種種的因素就造成了,劉詢在普通人的印象當中還是沒什麼存在感,但是對於有點歷史基礎的朋友,劉詢也是鼎鼎大名

普通人喜歡一些有看點,身世複雜離奇的君王,這些漢武帝都符合。劉詢雖然身世複雜,但他當上皇帝之後,還是採取平穩過渡的執政方針,雖然將整個漢朝帶領帶領復興。可是話題性就顯得不足,平平淡淡的帝王怕是引不起大家的興趣,就好比我們在看一本書或者是影視作品,這個作品是否有吸引我的地方,有什麼勁爆點?

將劉徹以及劉詢看作是兩本不同的書,那麼漢武帝無疑要吸引我們,劉詢就像一本言辭優美,融會貫通的好書,但也顯得太過無味。一是因爲劉徹名氣太過響亮,能比他還厲害的帝王,在古代應該沒多少。第二就是因爲劉詢自身太過平淡,確實是位好帝王,但沒有更多的細節可供挖掘。第三就是這兩人的影視作品,還是劉徹佔據上風,經過無數版本的演繹,漢武帝早已成爲不同形象的角色,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樣廣而宣之,漢武帝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