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著名人物閻立本:一位被畫畫耽誤的政治人才

唐朝著名人物閻立本:一位被畫畫耽誤的政治人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位畫家,大家總喜歡把他和吳道子作比較,他是歷代畫家中職務最高的,位居宰相。畫畫太優秀也有煩惱。世人都覺得他是靠一支畫筆才能位居宰相。

But,事實也不能否認?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他是被畫畫誤會的政治能臣

他能慧眼識珠,名臣狄仁傑還是被他發現提拔的

只是畫畫實在太優秀了,矇蔽了大家發現他其他的才能

在一次被帝王召去繪製他和百官湖岸邊嬉戲的畫卷時,。在那些平日裏官階在自己之下的同僚面前,他也只能趴在地上作畫,感覺備受侮辱。回家會便立下後代不得畫畫的家規,他就是閻立本。“丹青神化”閻立本。

唐朝著名人物閻立本:一位被畫畫耽誤的政治人才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閻立本現今保存完好的一幅作品,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步輦圖》。

畫面大家肯定很熟悉,中學的歷史課本上就有,畫作內容講的是吐蕃(西藏)贊普(即帝王)松贊干布派使節向大唐求親,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事件。

其實這幅畫如果深挖可是有許多故事的,閻立本雖都傳言是靠畫的好當上宰相,但從古至今畫得好的人一堆,憑啥他就可以這麼成功?

如果你仔細看這幅畫,你會發現閻立本能被提拔是必須的,因爲他能畫出皇帝心裏所想。不光只是求親這一事件的紀錄,閻相絕對的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的妙人兒。

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次求親的背景,你以爲歷史上的求親都是你情我願,情意濃濃的麼?Too young too天真!這其實是吐蕃第三次向大唐求親。第一次,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到長安向太宗李世民提出和親要求,失敗而回。第二次,公元638年,他又派使者攜帶大量奇珍異寶入唐求婚。同時爲了向唐朝施壓,他親自率領20萬大軍進攻唐朝的鬆州(今四川鬆藩),但是很快就被唐軍打得潰不成軍!他的這次求親自然也就沒有成功。想娶我女兒還帶兵打我,這不有病麼?

公元640年,松贊干布第三次派出使者向唐朝求親。這次,他吸取了前兩次失敗的教訓,派了吐蕃的大相(即宰相)祿東贊到長安先向太宗李世民謝罪,再提出通婚的請求。看吧,皇帝還是看重面子吧~

這一次太宗終於答應了,促成了舉世聞名的“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也是非常知禮,以子婿之禮(岳父女婿)接收了大唐的和親及封賞。甚至爲了討好文成公主,特地爲她建造宮殿,這就是著名的“布達拉宮”由來。

《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扮演的李必

看着松贊干布花了老多錢,但是絕對不虧,文成公主可是技術入股,她的到來大大促進了西藏農業、文化的發展。此後吐蕃國力日漸強盛,唐蕃之間也是不間斷的各種爭鬥,直至安史之亂開端,吐蕃直接控制了河西走廊,切斷了絲綢之路達百年之久。當時的宰相李泌(《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小狐狸李必原型)只能結盟周邊的回紇、南詔、大食諸國共同對抗吐蕃才能保得平衡,這就是後話了。

如果唐太宗知道是這結果,估計腸子都悔青了,娶了我的女兒,學了我的技術,最後還要來搶我的地!

唐朝著名人物閻立本:一位被畫畫耽誤的政治人才 第2張

安史之亂後的版圖

回到畫作的本身,我們來細品一下,都說這畫,僅僅只是深厚的功底嗎?那還真小看閻立本了,這幅畫有兩個常人不太看得出來的地方但是值得深思的細節之處:

第一——排場小

先看微表情的唐太宗,坐在輦上,嘴微微上揚,氣定神閒,霸氣側漏,有一種帝王般的自信,說白了不就是“居高臨下”。再看下週邊環境,哪個皇帝和親這樣的大事不在大殿上解決,如此隨意的任由宮女擡在步輦上覲見。

第二——微表情

唐太宗的左側站着三個人,分別是典禮官負責引薦,吐蕃大相兼外交大使祿東贊,翻譯。但是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都尤爲精彩。典禮官代表大唐,當然是氣宇軒昂。吐蕃大使看上去面黃肌瘦,眉眼中卻隱隱有種不安,似乎要見到天子了特別緊張。而且從服飾上可見,他還是精心打扮過的,佈滿小動物的民族服飾,這是比較莊重的場合才穿的了,而唐太宗卻十分隨意。而最後的翻譯官表情解讀也是十分精彩,一臉苦悶,這不就好像接到了領導不待見的活的你!生怕一個不小心說錯了什麼。

唐朝著名人物閻立本:一位被畫畫耽誤的政治人才 第3張

苦悶的翻譯官、忐忑的大使、禮讚官

唐朝可是世界頭號強國,在唐太宗眼裏,這吐蕃就是一蠻荒之地。所以,在這幅畫裏,無一不體現了唐太宗對這樁和親的嫌棄。而閻立本恰恰摸透了太宗的心。搞不了你,咱還不能畫幅千古名畫記下你們的窮酸樣兒,挫挫蠻夷的銳氣。

可見閻立本是個能讀懂帝王的人,無奈繪畫真的太優秀了,要知道閻家父子在藝術方面都是頗具建樹,三人都比較擅長建築、繪畫,據說大明宮也是他們設計的,直到閻立本從工部尚書擢升爲右相到達權力頂峯,但還是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的詩句嘲諷只會畫畫的閻立本,這還不是太宗老讓人家畫畫,哪有什麼時間專注於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