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勣爲什麼每次都能走出正確的一步,他爲什麼能夠壽終正寢?

李勣爲什麼每次都能走出正確的一步,他爲什麼能夠壽終正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勣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李勣是唐初名將,一生戰功顯赫,深得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的重用和信任。如果瞭解李勣的一生就會發現,李勣每次遇到重大選擇,足以改變他今後命運的事情時,他都能走出正確的一步,在官場也從來沒有被打壓過。李勣先是降唐,後來又跟隨李世民,這兩個重要選擇決定了李勣能否壽終正寢。爲什麼李勣能有如此敏銳的嗅覺呢,還是單純的運氣好?

李勣爲什麼每次都能走出正確的一步,他爲什麼能夠壽終正寢?

1、投身瓦崗一戰成名

公元594年出生於曹州離狐(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菏澤東明縣)的徐世勣,乃標準的"富二代"。父親徐蓋在隋朝末年遷居滑州衛南縣(即今天的河南浚縣),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史載其"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

幸運的是,開明的父親不僅樂善好施,亦支持徐世勣自小"尚武"的願望,使得徐世勣得以按自己的志向追求高遠的生活:練就一生武藝,"貨賣帝王家",不似那些紈絝子弟仰賴家大業大無所作爲平庸地過一輩子。

隨着隋末農民起義的風起雲涌,徐世勣便於公元611年17歲時選擇投身翟讓領導的瓦崗義軍。

在瓦崗,徐世勣與浚儀人王伯當等好漢交好,常不遺餘力地尊從草莽英雄翟讓行事,由此得到翟讓的好感。當隋朝名將張須陀率軍征討瓦崗時,有軍事才能的徐世勣在翟讓的重用下出戰。他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一舉殲滅了來犯的隋軍,張須陀亦戰死沙場。

徐世勣一戰成名,成爲瓦崗義軍的中流砥柱。

公元616年,高門士族、文武雙全的蒲山公李密投奔瓦崗。徐世勣見李密乃當世英雄,便與王伯當等人勸翟讓奉李密爲主,成就反隋大業。

幾番考慮下,翟讓於次年終於讓位於李密,李密由此統率瓦崗義軍反隋,擇定在鞏縣登位,自稱魏公,授翟讓司徒官銜。

同時,任命徐世勣爲右武侯大將軍,統兵討伐江都通守王世充。徐世勣打敗王世充後,因此軍功受封東海郡公。

遺憾的是,此時瓦崗內部發生內訌,因翟讓短視,受部屬慫恿,欲奪回君權。善用計的李密便在宴會上藉機殺死翟讓,又派手下大將單雄信安撫翟讓的舊部,快刀斬亂麻地處置了這一危機。

由此,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歸入李密麾下,成爲李密的嫡系成員。

不過,瓦崗的力量開始分裂,由盛轉弱,雄主李密也顯露出不善平衡各派的短板,讓徐世勣爲之憂心,對李密能否堪當大任有了懷疑。

李勣爲什麼每次都能走出正確的一步,他爲什麼能夠壽終正寢? 第2張

2、風華正茂歸唐,得李淵賞識

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被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殺害。太府卿元文都等人只好另擁皇太主楊侗在洛陽稱帝。

時年5月,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只好率部分瓦崗軍歸順李淵建立的大唐(年號武德)。

武德二年(619年),歸唐的徐世勣仍將瓦崗所屬州縣的數量和軍民情況表奏李密。此舉讓唐王李淵刮目相看,大爲讚賞:

"徐世勣感懷主人的恩德,推辭功勞,確實是純臣。"

便下詔封徐世勣爲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後加授徐世勣爲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田五十畝、上等府第一所,並賜李姓,隨秦王李世民出征。

徐世勣由此改名李世勣,成爲李世民手下一員能征善戰的驍將。

3、追隨李世民開疆拓土,得享恩寵

此後,李世勣便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一統天下,立下了不朽戰功。

武德三年,徐世勣隨李世民出征幷州,大敗義軍首領劉武周、宋金剛後,又統領河南、山東軍隊討伐鄭王王世充,接管管州。

武德四年,徐世勣隨李世民出征鄭國,取得"虎牢關之戰"的大勝,抓獲荊王王行本,生擒夏王竇建德,降伏鄭王王世充。

因其赫赫軍功,李淵封李世勣爲天策下將。

武德五年,李世勣取得"洺水之戰"的勝利,擊敗劉黑闥部將高雅賢。七月,討伐叛將魯郡公徐圓朗,迫降江淮義軍首領杜伏威。從而晉封左臨門大將軍、河南道大總管。

武德六年、七年,李世勣配合郡王李孝恭、嶺南道大使李靖、懷州總管黃君漢,一道討伐江淮義軍首領輔公祏,一舉平定江南,取得有名的唐滅輔公祏之戰的大勝。

武德八年,李世勣任行軍總管,在太谷迎擊入侵的東突厥。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登基稱帝,稱唐太宗後,爲避帝諱,李世勣便改爲"李勣",受封幷州都督,封邑九百戶。

由此,李勣轉入貞觀朝繼續統兵征戰。

李勣爲什麼每次都能走出正確的一步,他爲什麼能夠壽終正寢? 第3張

貞觀三年,在兵部尚書李靖的統率下,李勣任通漠道行軍大總管,與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共同討伐東突厥頡利可汗,於貞觀四年取得有名的唐滅東突厥之戰的勝利。

在此戰中,李勣率三千人馬,從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突襲定襄,打得突厥人馬四散逃竄,逼降其大酋長,俘虜五萬餘人班師回朝。

李勣由此在軍中贏得極高聲望,成爲初唐名將,使突厥聞之喪膽。如同西漢時衛青、霍去病平定匈奴時在匈奴人中的威望一樣高,視之爲萬人敬仰的"戰神"。

李世民爲之授李勣爲金紫光祿大夫,代理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大讚不已:

"隋煬帝不能選賢安民,只知道築長城來防備突厥,對世情的認知糊塗至此。朕現在委任李勣在幷州,就使突厥畏懼他的威名逃走。邊塞安靜,難道不是遠勝過築長城嗎?"

於是,李勣就在邊關幷州拱衛京師,任職長達16年。

貞觀十五年,就在唐太宗李世民打算調李勣入朝接替李靖任職兵部尚書時,漠北薛延陀部首領大度設聯絡鐵勒各部部族,統兵二十萬南侵突厥,突厥首領俟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不敵,退守朔方,無奈向大唐告急,請求支援。

李世民便改任李勣爲朔州道行軍總督,與靈州道行軍總管李大亮、涼州道行軍總管李襲譽一道,分兵攻擊薛延陀,與大度設會戰於諾真水,取得有名的唐滅薛延陀之戰的大勝後班師還朝。

由此,李勣備受李世民欣賞、厚愛。有一次,他生病需用人的鬍鬚作藥引,李世民便將自己的鬍鬚剪下,燒成灰配成藥,爲李勣治病。

貞觀十七年,晉王李治立爲太子後,李世民遂加封李勣爲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還寬慰李勣說:

愛卿,你原來是太子的長史,如今他宮裏的事情也一併委託給你,所以有這樣的任命。若有委屈你的階位、資歷的地方,還希望你不要見怪啊。

由此,李勣得享恩寵,轉任太子李治的老師,擔負培養太子的重擔。

貞觀十八年二月,由於高句麗權臣蓋蘇文侵犯新羅,新羅危急,便向大唐求救。李世民御駕親征,便任命李勣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張亮爲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隨駕東征高句麗,取得大唐滅高句麗之戰的大勝。

貞觀二十年,薛延陀部發生內亂,負責"救火"的李勣奉令二次出擊,又取得完勝,斬敵首五千餘人,俘獲敵軍五萬餘人。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李勣平定邊患後再次回朝,轉任太常卿,再次拜太子詹事,仍兼同中書門下三品。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病危,臨終前安排太子: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隨即,李勣被外放到疊州,任都督。

李勣爲什麼每次都能走出正確的一步,他爲什麼能夠壽終正寢? 第4張

4、年過知天命時李治,極享哀榮

同年,李治繼位稱唐高宗後,當即把老師李勣召回朝,官拜尚書左僕射,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領洛州刺史。

由此,在李治的重用下,李勣更加感激涕零,在高宗朝發揮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和影響。

公元655年,李治在昭儀武則天的唆使下,決意"廢王立武",怎奈舅舅長孫無忌不支持。那時,舅舅權傾朝野,李治儘管有"北門學士"支持,寒門官員,沒有實權,李治無可奈何。

所幸這時代表軍方的李勣在關鍵時刻表態發話:"此乃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

就這看似不負責任輕飄飄的十一個字,就讓李治吃了定心丸,便下定決心剷除驕狂的舅舅。立時,"廢王立武"成功,代表世襲門閥的關隴集團長孫一派隨之倒臺。

李勣由此得到高宗皇帝的信任與仰賴,給予全身心的愛護與關照。

顯慶三年(658年),李勣隨李治到東都洛陽,不期途中生病,李治擔心不已,一路上對李勣噓寒問暖,備加照顧。

麟德二年(665年),李治東封泰山,便任命李勣爲封禪大使,隨駕前行。李勣不期墜馬傷腳,李治趕忙過問,見無大恙,又把自己的馬賜給他使用。

乾封元年(666年),因高句麗權臣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在泉男建、泉男產的爲難下難以繼掌國事,無奈之下,只得懇請大唐發兵相助。當年十二月,高宗皇帝任命七十二歲高齡的李勣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出兵高句麗。

乾封二年,在李勣統率下,其手下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歷時二年,攻破扶余城,取得大敗高句麗泉男建、泉男產軍隊的勝利,泉男生順利繼位,從此歸附大唐。

後來,大唐便另設安東都護府,統管高句麗、新羅和百濟。

由此,李勣更加得到高宗皇帝李治的器重,總章元年(668年)十二月,李治在京都南郊祭天,令李勣擔任亞獻,宣告大唐成功平定高句麗,李勣功不可沒。次年(669年)即加授李勣爲太子太師,封邑一千一百戶。

只是李勣年事已高,不久臥病不起,高宗皇帝李治便令其弟晉州刺史李弼回朝,任司衛正卿,負責照料生病的兄長李勣。

李勣於公元669年12月31日病逝後,李治悲痛不已,下令冊贈李勣爲太尉兼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還下令輟朝七日哀悼,令司平太常伯楊昉監護李勣的喪事。在下葬日,李治親臨未央宮故城,登上城樓爲他送葬,令百官爲之送葬到未央舊城西北。允許爲李勣所築的墳墓可依衛青、霍去病的先例爲準,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築修建陵墓。

李勣爲什麼每次都能走出正確的一步,他爲什麼能夠壽終正寢? 第5張

5、李勣何以能精準站隊

縱觀一生通達的名將李勣,從尊從翟讓、李密起,到輔佐大唐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總能在關鍵時刻精準站隊,得以榮光滿滿盡享恩寵。

李勣何以能做到這一點呢?

顯然,李勣有優秀的軍事才能,這是前提,也是得到認可的基礎。除此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李勣有獨到的眼光和智慧,有爲人忠誠的品德,還有忠義高潔的家國情懷。

李勣投奔翟讓時,基於反隋大業,期望憑着自己的真才實學,實現天下安寧,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後來見翟讓目光短淺,便把目光轉向文武雙全的李密,可惜李密僅是匹夫之勇的梟雄,不懂得用人,難成霸業。

李勣又把實現遠大抱負的期望放在雄才大略的唐王李淵身上。李勣深知,李淵欣賞能人,更在乎忠義之士。

故李勣在前主李密歸唐後,仍事奉李密表奏於他。此舉果然引起李淵關注、欣賞和啓用,由此獲得爲大唐建功立業的機會。

李勣奉李淵的命令在李世民帳下效力後,見李世民天縱英才,便更加兢兢兢業業地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李世民建立貞觀朝後,爲之統兵作戰,滅突厥,守邊關,擊敗薛延陀……立下汗勞功勞。

然,保持"中立"低調謙遜的李勣沒有"居功至偉",顯示出很高的智商情商,不似"西漢三傑"之一的韓信那樣威逼劉邦封王。他隨時心悅誠服地聽從李淵、李世民的安排,甘願效犬馬之勞。

更爲難得的是,李勣被髮放疊州,他明知是太宗皇帝有意爲之的帝王之術,給太子李治賜恩於自己的機會。李勣假裝不知道,高高興興地赴任疊州都督,後來高宗皇帝召他還朝時,他感激涕零地再三拜謝。

沒有點穿先帝的意圖,看破而不說破,還不以老師自居,仍一以貫之忠心耿耿地輔佐高宗皇帝。

李勣的這份韜略、這份胸懷顯示了他不凡的智慧,他的"雙商"其實並不亞於他的軍事才能,自然更加迎得李治的愛戴,始終對他敬重仰賴有加。

後來,李治要"廢王立武",也是李勣站出來支持他,從而使得高宗皇帝穩穩地收回君權。因爲李勣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當初他沒有參加太宗皇帝起事的"玄武門之變",持"中立"的態度,畢竟"疏不間親"。如今長孫無忌權傾朝野,已嚴重僭越皇權,再不表態,高宗朝真有權臣誤國的危險,大唐有可能就此旁落,唯有清除長孫一派,纔不負自己的志向,使大唐沿襲輝煌。

可見,名將李勣既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又是情商智商都很高的當世高人。他看似"中立"的將軍,其實是胸懷天下很有遠見的政治家,有自己堅守的原則和底線。

難怪李勣總能在關鍵時刻精準站隊,被看好,從而仕途通達受人尊敬獲得一生榮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