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在荊州陷入絕境,劉備當時在幹什麼?

關羽在荊州陷入絕境,劉備當時在幹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三國歷史上一個關鍵年份,堪稱三國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自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國平分天下,蜀漢和東吳兩個弱國結成戰略同盟,共同對抗強大的曹魏。然而這種三足鼎立的戰略平衡態勢卻在這一年被打破。

建安二十四年春天,劉備發起爭奪漢中之戰,並在定軍山之戰中大破曹軍,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蜀漢得到繼益州、荊州之後又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基地:漢中。蜀漢發展至此達到鼎盛階段。當年八月,鎮守荊州的關羽也發起北伐,猛攻曹魏重鎮樊城。

關羽的北伐之戰,用四個字形容:虎頭蛇尾。戰役初期,關羽勢不可擋,所向披靡,並一度水淹七軍、生擒魏國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威風不可一世。但緊接着形勢急轉直下,最壞的局面出現了。

關羽在荊州陷入絕境,劉備當時在幹什麼?

蜀漢的盟友孫權對荊州地區垂涎已久,眼看關羽帶領主力北上,後方空虛,於是見利忘義,派大將呂蒙趁虛而入端了關羽的老巢。失去了根據地的關羽頓時腹背受敵,陷入極度危險局面。征戰一生的關羽,此次未能平安渡劫,在魏吳兩家前後夾攻之下落荒而逃,全軍潰散,在臨沮遇害。

《三國志》等歷史資料記載顯示,關羽的北伐之戰的整個過程中,坐鎮益州的劉備的動向,顯得十分反常。建安二十四年八月中,關羽開始出兵北伐,戰鬥一直持續到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差不多六個月的時間內,關羽一直處於孤軍奮戰的狀態,益州的劉備卻始終作壁上觀,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參戰。

關羽雖是威震一時的虎將,但僅憑荊州軍團的力量挑戰強大的曹魏,實力是遠遠不夠的,劉備的策應和支援是非常必要的,這一點傻子也能看出來。但善於用兵的劉備,此次卻一反常態,自始至終按兵不動,關羽從出兵到敗亡,大哥劉備一直在一邊看熱鬧不出手。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現象?有一種說法認爲,這是因爲劉備和關羽距離太遠的緣故。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劉備所在的成都,距離關羽所在的荊州,實際距離大概1000公里左右,古代驛站傳遞緊急軍情,一日一夜可以跑500裏以上,1000公里用4到5天足以跑完全程。

關羽上報的軍情,用四五天時間就可送到劉備手中。劉備再進行一番調兵遣將,如果從成都大本營出兵,乘坐戰船順長江而下,按時速20公里計算,一晝夜可行400多公里,最多三天就能從成都抵達荊州戰場。因此距離遠完全不是理由。

即使劉備嫌距離太遠,從成都出兵多有不便,他也完全可以下令,讓駐守上庸三郡的劉封出兵支援關羽,因爲劉封距離荊州戰場只有600裏,完全可以對關羽進行必要的策應支援。然而當戰役進行到尾聲階段,關羽派人向劉封求救時,劉封卻根本沒有接到劉備的出兵命令,因此只能拒絕關羽的求援。

在爲期六個月的荊州之戰中,劉備對關羽無論通訊、指揮、策應、出兵救援,都有充足時間。然而劉備卻硬是袖手旁觀,自始至終在一邊看熱鬧,坐視關羽兵敗身死。

由於相關史料缺乏,劉備不肯出兵救援關羽的原因,成爲一個永久謎團。後世史學家對此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章太炎對此問題進行了一番研究,並得出一個觀點獨到的結論。

章太炎認爲,“關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士,假手於吳人,以損關羽。”他認爲,關羽功勳卓著地位尊崇,手握重兵,坐鎮荊襄重鎮,且生性狂傲不羈,已經隱然成爲割據一方的軍閥。劉備在時尚且能勉強鎮得住關羽,如果劉備死後,無論諸葛亮還是劉禪,都駕馭不了他,可能會導致蜀漢分崩離析或者內戰的嚴重後果。因此劉備纔會不惜以荊州作爲陪葬品,藉助他人之手殺死關羽,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章太炎的這個觀點還是很有道理的。關羽前期雖對劉備忠心耿耿,但後期已經明顯露出居功自傲、與劉備分庭抗禮的苗頭。《三國志》記載,劉備自稱漢中王后,派使者費詩前去荊州加封關羽爲前將軍,但關羽卻認爲功高蓋世,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並且“不肯受拜”,拒絕接受劉備的加封,幸虧費詩能言善辯,勉勉強強才說服關羽。

身爲臣子卻嫌棄主上賜予的官職小,並明目張膽拒絕接受,關羽這種行徑已經等同於抗命不遵,完全不顧蜀漢的國體和劉備的尊嚴。劉備在世他尚且如此囂張,劉備百年之後蜀漢還有何人能駕馭他。因此章太炎的觀點還是很有見地的。劉備不出兵支援關羽,有極大可能是在藉機剷除關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