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業是怎麼死的?宋太宗爲何會說出魂而有靈,知我深意這句話?

楊業是怎麼死的?宋太宗爲何會說出魂而有靈,知我深意這句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楊業之死,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楊業是北宋時期宋太宗身邊的一員大將,曾爲宋太宗立下過汗馬功勞,而在北宋雍熙三年的時候,楊業與遼兵在陳家谷大戰,最終兵盡糧絕受傷被俘虜。楊業在被俘之後依然是剛正不阿,不畏強權。最終絕食三日而死。楊業當時作爲北漢降將歸順北宋的,然而對於新主的知遇之恩,他深深的感激在心,對宋太宗極其的忠心耿耿。

而關於楊業之死,他自己認爲他是被奸臣陷害至死,後人對此事也是掩面嘆息,認爲楊業死的非常令人遺憾,而今天在這裏我們就來談一談楊業究竟爲何落得此境地,究竟是誰應該爲楊業之死負責。

楊業是怎麼死的?宋太宗爲何會說出魂而有靈,知我深意這句話?

其實翻閱文獻我們可以看到,關於楊業之死,其中存在着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首先,楊業在死之前曾自己仰面嘆息,認爲自己是被奸人所害才落得這個下場,其次,楊業作爲朝廷的一員大將生前深得宋太宗的喜愛,生前屢立戰功,但楊業在死後卻並沒有得到與自己官職相對應的賻贈,甚至比自己的一個手下的賻贈還要低,這是爲何呢?最後,在楊業死後一些當朝大臣曾說出過對楊業不利的話,這也引起了後續朝廷對此事的追查。

對於以上的疑點,首先我們先來探究一下有關楊業死因的幾種看法,有人說是潘美陷害的楊業,有人說是其他朝廷中貴陷害的,更有人認爲楊業是受到了宋太宗背後的借刀殺人而被俘至死。其實關於楊業死於宋太宗之手這一說法,我覺得基本是不成立的,因爲首先我們知道楊業是宋太宗在與北遼的戰爭中所獲得的一員虎將,而且在楊業歸降之後,對宋太宗忠心耿耿。

曾經在一次宋太宗親征北漢收復幽雲十六洲時,宋太宗由於缺乏對戰爭大局的把握,不僅使的將士都疲於奔命,而且自己也是身陷囹圄,無法脫身。而正在這時,楊業率領殘餘部隊突出重圍與宋太宗匯合,並靠着楊業的戰略佈局,使宋太宗最後得以脫險。從這個角度來看說楊業是宋太宗的救命恩人也一點都不爲過。

這件事之後,宋太宗也是對楊業更是另眼相看,不僅提高了他的官職,還將一些要塞部位交給楊業掌管。這也足以見得宋太宗對楊業的看重。除此之外,當時正處於北宋和遼的交戰之際,朝廷正是用人之時,尤其是像楊業這種智勇雙全的武將,更是寶貴,所以說宋太宗在此時借刀殺人顯然也不符合邏輯。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潘美陷害楊業的說法。潘美是北宋朝廷的重臣,與宋太宗的關係莫逆,甚至宋太宗之子趙恆最後娶了潘美的女兒爲妻,所以潘美與宋太宗之間的關係更是親上加親,據史料記載,當年宋太宗每每微服出訪,都是去了潘美的家中。所以那種潘美擔心楊業的出現會破壞他和宋太宗之間關係的說法其實可信度也不高,所以,潘美陷害楊業的說法並不可信。

楊業是怎麼死的?宋太宗爲何會說出魂而有靈,知我深意這句話? 第2張

回到上文,在楊業死後宋太宗下詔中的一句話引起了人們的深思,那就是"魂而有靈,知我深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若楊業你真的死後在天有靈,不要怪我啊,我有難言之隱,希望你能夠理解啊。這句話其實現在看看的確是另有其意的。從楊業之死可以看出,軍事更是政治的延伸

既然從以上說法我們無法揭開楊業之死的祕密,那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楊業作爲一名出名的武將在軍事上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但從歷史上的各個朝代的武將最後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到,武將一般都不能很好的衡量自己在朝廷的位置,不懂得如何在朝爲官揣測聖意。

軍事說到底也離不開政治,古代文人王夫之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宋王朝的爲了控制軍事曾以"杯酒釋兵權"的方法來控制武將,並且在朝爲官,更是利用文臣來壓制武臣。而這也是後邊我們要提到的"將從中御"的政策的初期狀態,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楊業歸降與北宋之時,也正是武將處於的這樣一個尷尬的階段。分析歷次楊業率兵北伐的過程我們能夠發現,每當楊業根據戰場局勢做出臨場的應變之時,那些隨行的大臣要麼支支吾吾不做迴應,要麼選擇執行之前出兵之時朝廷給與的戰場策略。

我們再來着眼那些被一些大臣所堅持的戰略策劃就不難發現,這些策略不正是出征之時宋太宗所制定的作戰策略嗎,而楊業所要按照自己的意思作戰其實也就是違背了宋太宗的旨意,說到這裏我們在來結合楊業死後宋太宗說的那句話:魂而有靈,知我深意。由此可見楊業之死,多少還是與朝政與宋太宗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楊業是怎麼死的?宋太宗爲何會說出魂而有靈,知我深意這句話? 第3張

而說起這件事,我們還要提及宋太祖即位之時,宋太祖的即位其實是以去臣爲君的形式當上的皇帝。當年他通過陳橋兵變坐上了皇位,而他此時爲了杜絕後邊的臣子再通過他這樣的方式搶去自己的王位,宋太祖便動起了腦筋,很快他就想到了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削弱甚至奪取武將的兵權,以防臣子兵變。

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其實只不過是他加強鞏固自己的皇權同時削弱武將兵權的第一步而已。此後,宋太祖又建立了樞密院制度,將調兵權和領兵權分割開來,交由不同的人管理,這種方法大大的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掌控,極大地減少了部分大臣擁兵自重的風險。

後來宋太祖爲了徹底杜絕弱幹強枝的現象發生,他將全國的兵力分成兩部分,一般分兵力守衛在京城附近保護皇帝的安全,另一部分兵力被派到各個關口要塞,爲的就是讓兵力不會過於集中在個別人的手中。

做到這樣朝廷還不滿意,他又將駐紮在各地的兵力不定期的來回調換,而且帶領軍隊的將軍也來回的更換,這就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現象,從而不會形成將軍固定的帶領一個部隊而形成自己的威望和勢力。通過這樣一些列的措施,宋太祖很好的解決了唐代以來的政治問題,也爲日後北宋的經濟、文化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將從中御的政策悄然形成

宋太宗很好的沿用了以往的軍事政策,但是他既要掌握軍事大權又不方便每次打仗都御駕親征,宋太宗便想了一些權宜之計,每次出兵打仗雖然派了將軍率領部隊出征,但是,他們卻並沒有實權,什麼叫沒有實權呢,就是打仗的主要戰略規劃要由皇帝制定,他們將其執行下去就可以了,不需要他們臨場變陣。而曹彬也就成了當時最大的一位空頭主帥了,在岐溝關一役中,面對接連而來的戰爭先機,由於主帥並沒有實權,所以只能眼睜睜錯失先機,從而屢吃敗仗,正是這種"將從中御"的手段,實實在在的限制了將領的軍事作戰能力。

楊業是怎麼死的?宋太宗爲何會說出魂而有靈,知我深意這句話? 第4張

而楊業也正是在這種北宋的政策之下歸順了北宋,但楊業空有一身帶兵打仗的本領,卻仍因只兵而不知政受到了北宋各將領的排擠和朝廷的不滿。結束語:

其實送宋太宗一直知道楊業對朝廷的不二忠心,但這就是政治,據說當年宋太宗有意告誡楊業,於是將那些朝廷上奏告楊業的奏摺都拿給了他看,而怪就怪楊業入朝時間太短,而且一直都是在外打仗,沒有看出這朝廷上的溝溝道道,更沒有理解宋太宗的言外之意,所以至死他仍然認爲自己是被奸人所害。

這些軍事上的制度宋太宗的確無法敞明瞭去告訴楊業,在戰爭中楊業還在按照自己的即使是正確的策略帶兵打仗,然而與他合作的其他將領又很難向皇帝交代,終究是讓楊業不得不承擔這種罪名。

說到這裏我們也不難理解,爲何在楊業死後宋太宗沒能給予他合適的賻贈了,說白了這也是宋太宗對他的一種變相的怪罪了,但宋太宗也明白楊業是作爲了政治的犧牲品了,也只能發出"魂而有靈,知我深意的"的哀嘆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