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名人之明君典範唐太宗,李世民格外注意什麼事情?

古代名人之明君典範唐太宗,李世民格外注意什麼事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人”、“唐山人”是世界給予中國人的稱呼,它們的來源是中國古代一個強大的王朝,這個王朝最有作爲的君主叫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在即位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太宗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於他善於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他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徵跟他講的。有一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徵,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徵鄭重地答道,國君之所以聖明,是因爲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爲他偏聽偏信。說完這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論證。他說,古代堯、舜是聖君,就是因爲他們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小人就不能矇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這些昏君,住在深宮之中,隔離朝臣,疏遠百姓,聽不到百姓的真正聲音。直到天下崩潰、百姓背叛了,他們還冥濛不知。而如果採納臣下的建議,百姓的呼聲就能夠上達了。魏徵的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唐太宗的心裏。

從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虛心納諫。不管你是什麼人,也不管你提意見的態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他都能虛心接受。這裏有一個“回天之力”的故事。當時,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陽破敗了的乾元殿修飾一番,以備作爲到外地巡視的行宮。對於皇帝來說,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宮,本來是小事一樁。

古代名人之明君典範唐太宗,李世民格外注意什麼事情?

可是,有一個小官張玄素,卻上了一道奏摺,痛陳此舉不妥。他說,修了阿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臺,楚國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的教訓。現在,我們唐朝百廢待興,國力哪裏比得上當年的隋朝?陛下在國家的破爛攤子上,繼續役使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沒有繼承前代帝王的長處,繼承的卻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從這一點看,陛下的過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這是一道筆鋒犀利、擊中要害的奏摺。

但是,小小的張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聵的暴君隋煬帝,冒犯天威。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麼?滿朝文武都爲他捏一把汗。人們都在觀察唐太宗的反應。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別的皇帝,看到這一大不敬的奏摺,當即會雷霆震怒,不僅張玄素人頭落地,而且會株連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僅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他。此時的唐太宗想進一步地試一試張玄素的膽量,就直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麼,我和夏桀、商紂相比,怎麼樣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紂王,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這樣問,自有深意。不承想,這個張玄素卻直截了當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紂一樣昏亂。

聽到這句答語,唐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想,一個小官,敢於冒死直諫,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他的江 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諭旨,停止重修乾元殿。並且表揚了張玄素,同時賞給他500匹絹。對此事一直關注的魏徵,聽到了這個完滿的結局,頗爲感觸地嘆道: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這都是因爲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說的話呀!

古代名人之明君典範唐太宗,李世民格外注意什麼事情? 第2張

這個“回天之力”的故事,充分地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

唐太宗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知錯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精美絕倫的鷂鷹。他一時忘記了魏徵平時說的國君不可玩物喪志的話,就興味十足地把鷂鷹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徵。唐太宗一時情急,趕忙把鷂鷹藏在懷裏。其實,魏徵早已把一切看在眼裏,卻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講起古代帝王追求逸樂之事,旁敲側擊帝王不可玩物喪志。唐太宗擔心時間長了,鷂鷹悶死。但是,魏徵說得沒完沒了,唐太宗自知理虧,不敢打斷。結果,鷂鷹還是悶死在懷中。

唐太宗知錯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數民族和漢族看成一家,對少數民族採取了安撫、和親的正確政策。少數民族對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悅誠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們紛紛來歸,並尊稱唐太宗爲“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這是漢藏民族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作爲嫁妝,文成公主帶去了大批珍寶、經典、醫書、寶器、金銀、金鞍、佩飾、錦緞、藥品,還有食物、飲料、種子、樹木,還有獅子、鳳凰等等。文成公主帶去的是中原地區的先進的文明。松贊干布對這樁婚事非常滿意。他對唐太宗自稱女婿,上表祝賀唐太宗遠征的成功。這次聯姻加強了漢藏民族之間的團 結,也促進了藏族經濟的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