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堪稱宋朝第一戰神,曹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堪稱宋朝第一戰神,曹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曹瑋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宋王朝是一個很神奇的朝代,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又是歷史上武將地位最卑微的國度。因在軍事上經常處於劣勢,被後人譏稱爲“弱宋”。有一個人的戰績功名遠在名將狄青、岳飛之上,是孱弱的北宋王朝很少見的常勝將軍。他在世時,李元昊雖然叛宋割據,卻不敢公然稱帝,足見其威名的震懾力。

北宋時期,渭州府(今甘肅平涼)作爲抵禦西夏、抗擊吐蕃的邊陲重鎮,從這裏成長走出的名將衆多,如狄青、楊文廣、“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等。本文要介紹的這位人物,比他們更厲害,出身將二代,19歲就出任渭州知州,率天雄軍保境安民,抗擊西夏兵東犯,阻擋吐蕃等遊牧騎兵入侵中原。

19歲的將二代出任渭州一把手

這位戰神名叫曹瑋,他的父親是宋朝開國名將曹彬。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曹瑋從小便跟着父親在軍營當中長大,耳濡目染,學了很多兵法武藝及軍事知識。隨着年齡的逐漸增長,他的軍事造詣已遠遠超越了很多同齡人。

堪稱宋朝第一戰神,曹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曹瑋19歲那年,叛將李繼遷在今天寧夏一帶自稱夏王,也就是西夏國的開國皇帝李元昊,他不斷派兵滋擾宋朝邊境,又佔領了河西等地,宋太宗多次派兵平叛都鎩羽而歸。無奈之際,太宗問時任樞密使的曹彬,誰可擔任抗夏將領,曹彬就推薦了兒子曹瑋。

就這樣,官二代曹瑋就被任命爲渭州同知(相當於副市長)。曹瑋上任幾個月後,太宗駕崩,由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真宗即位後,改任曹瑋內殿崇班、渭州知州,開啓了他在西北數十年的軍旅生涯。這裏需要說明一下,知州爲古代官名,宋代各州長官都由朝廷選派,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權知”意爲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渭州作爲北宋的邊防重鎮,相當於今天的直轄市,知州相當於今天的市長。

曹瑋上任後,在渭州每天訓練軍隊,嚴格治軍,賞罰分明,因此深得部下和百姓愛戴。曹瑋常派出間諜潛入西夏國境,打探敵軍的消息,點兵排將手法嫺熟,心思縝密,如同老將,一點也看不出他是一個年僅19歲的生瓜蛋子,將士們也都很佩服他。

曹瑋到渭州不久,父親曹彬去世了,因爲邊疆戰事吃緊,他沒有回京爲父守孝,而是繼續堅守邊關。當時西夏大軍蠢蠢欲動,想要再次攻打大宋,而曹瑋打聽到西夏王李繼遷總是虐待辱罵他的部下,大家敢怒不敢言,根本就沒有打仗的心思。曹瑋聞訊想了一個計謀,他寫信給這些將領,說大宋有多希望他們可以和平相處,大家講和後還可以享受到朝廷的恩惠等等。

於是,李繼遷手下很多將領、部落等想要歸順宋朝。曹瑋見時機到了,就在石門川(今固原石門關)與西夏王部下里應外合,將西夏兵一舉擊敗。回軍路上,李繼遷又中了吐蕃的埋伏,身負重傷,不久去世。

當時河西延家、妙娥、熟鬼等不少部落都有意歸順北宋,又猶豫不決,怕得罪夏王而不敢前來。曹瑋親自率兵進入天都山,將幾大部落接納歸降,削弱了西夏的力量。

隨後,曹瑋又和另一位名將秦翰合作,於武延川擊破章埋族,分兵滅撥臧於渭州,隴山諸族紛紛歸降大宋。

三都谷之戰大敗吐蕃兵

然而曹瑋一生中最著名的還是三都谷之戰。1016年,吐蕃族的李立遵想要自立爲王,要宋朝承認他的地位,真宗聽取曹瑋意見,拒絕了這個貪得無厭的人的要求。李立遵惱羞成怒,於是率軍三萬多人,發兵攻宋。九月,曹瑋奉命率部前往秦州(今天水)迎戰。

九月,李立遵率部出發,宣稱要在秦州城下與曹瑋決戰,揚言“某日下秦州會食”,但曹瑋不爲所動。當聽到吐蕃已經越過了畢利城,曹瑋隨即率秦州精騎六千渡過渭河迎戰。

同月二十四日,宋軍在伏羌寨三都谷(今甘谷縣境)擺下陣勢,等待敵軍的到來。很快探馬傳來消息敵軍已經靠近,曹瑋正在吃飯,聞報後繼續悠閒的用餐。直到探馬報告吐蕃前鋒距離只有幾裏之遙時,曹瑋才放下餐具,披上鎧甲出城列隊。

吐蕃人多勢衆,李立遵氣勢洶洶。但曹瑋的宋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故此曹瑋決定在氣勢上先要壓倒對手,他看到敵軍分爲三隊,一名蕃僧正在前方走來走去。曹瑋斷定是吐蕃的指揮官,問左右誰最善射,左右均答李超。李超隨即策馬來到曹瑋面前,曹瑋問:“你需要帶多少騎可以射殺那位蕃將?”李超觀察了一下說要十五騎。曹瑋馬上令:“給你一百騎,務必射殺此將,否則提頭來見!”

李超在一百精騎的掩護下,接近敵陣,那一百名騎兵突然向兩側分開,中間李超飛馬而出,憑藉高超的騎射本領,只一箭那蕃僧就應弦而倒,蕃軍頓時大駭,亂了手腳。曹瑋見狀,身先士卒,率精騎從敵軍側後方猛攻,以兩翼騎兵夾擊吐蕃軍軍陣。在宋軍精騎的攻擊下,蕃軍陣勢大亂,不能抵抗宋軍的正面衝擊,潰敗而去。

據《宋史》與《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三都谷之戰宋軍“斬首千餘級”,“擒七人”,宋軍追奔20裏至沙洲而還,繳獲馬牛、雜畜、器仗三萬三千計,官軍將士有一百六十人受傷,陣亡六十七人。真宗得到捷報後,非常高興,賞賜曹瑋金帶、錦袍、器幣。另有《東軒筆錄》描述“賊大潰,斬首三千級。明日,視林薄間,中傷及投崖死者萬計。”《東都事略》稱“斬首萬級”。

曹瑋以其出色的戰績,成爲宋朝西北邊防的旗幟,在中國戰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不久,河州、洮蘭、安江、妙敦、邈川、黨逋諸城皆前來歸順。三都谷之戰是宋代軍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戰役,這一仗使得宋和吐蕃維持了幾十年和平,也奠定了曹瑋戰神的地位。

位列宋朝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在曹瑋的經略下,大宋的西北邊境總算短暫的平靜下來。

隨後,曹瑋被朝廷委派出任華州知州。夏王李德明聞訊又率軍來犯,沒有了曹瑋的宋軍,結果大敗於西夏。真宗得知後,立即任命曹瑋爲華州觀察使、鄜延路副都總管、環、慶、渭、秦等州緣邊巡檢安撫使,抵抗西夏。曹瑋到任後,西夏退兵,追隨西夏的部落率衆歸附宋軍。第二年,宰相寇準被另一位宰相丁謂等人污衊罷官,隨後他們又陷害曹瑋,曹瑋遭到真宗貶謫,降職爲左衛大將軍、容州觀察使、萊州知州。

仁宗繼位後,這位新皇帝罷了丁謂的官,讓曹瑋官復原職,繼續鎮守邊疆,一直到他病死。

曹瑋雖然屢遭權臣陷害,但貶謫之後又回到了朝廷,不像寇準、岳飛等人,死後才得以平反。他爲將四十載,不僅贏得了下屬士兵的尊重,連對手都很尊敬他。曹瑋在華州任職的時候,本來意欲侵佔宋朝邊境領土的委乞、骨咩、大門等遊牧部落,聽說他來了,立馬率領一支千人隊伍歸附。

曹瑋戰功赫赫,受到真宗信任。曹瑋死後李元昊建國稱帝,宋將葛懷敏就被賜予曹瑋穿過的鎧甲顯示榮耀。曹瑋的對手對他也非常尊敬,契丹使者經過曹瑋駐地天雄軍時,告誡隨從一律慢行,不準策馬飛奔。

曹瑋死後,宋夏先後爆發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大戰役,均以宋朝軍隊慘敗而收場,就連御賜穿曹瑋鎧甲出戰的葛懷敏,也在定川寨戰役中兵敗殉國。

曹瑋離開渭州後,曾出任宣徽北院使、鎮國軍節度使留後、簽署樞密院事等要職。天聖八年(1030年)正月甲戌,曹瑋逝世,享年五十八歲,仁宗聞訊後,爲他輟朝二日,追贈侍中,諡號“武穆”。

回顧曹瑋的一生,他雖然出生官宦世家,但卻不貪圖安逸,奮發有爲,出生入死,建功立業。他年少從軍,身上卻沒有紈絝子弟的嬌驕之氣,反而格外沉穩,在每一場戰役中都能深思熟慮,不敢懈怠,並且善待不下和降卒。他立下了無數功績,也遭到了奸臣陷害,但他始終保持氣節,大智若愚,從而得以善終。他總是出奇制勝,在任職的40年間從未有過戰敗的經歷,宋理宗時他和父親曹彬被追封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父子同上榜唯曹一家。

昭勳閣二十四功臣,指的是南宋理宗寶慶二年,皇帝把一份功臣名單交給畫師,名單上總共有二十四個人,皇帝命令畫師把這二十四名功臣的圖像畫下來,掛在昭勳閣裏,史稱昭勳閣二十四功臣。在宋理宗欽定的這二十四功臣中,北宋的功臣佔了16位,南宋8位,上榜者多爲相國級的著名文臣,比如北宋的丞相趙普、大文豪司馬光等。但是,人們熟悉的范仲淹、包拯卻榜上無名。 另外,武將上榜的只有五人,他們分別是曹彬、潘美、曹瑋、李繼隆及韓世忠,宋朝的重文輕武由此可見一斑。 同樣是抗金名將,潘美(潘仁美)、韓世忠榜上有名,而狄青和岳飛竟然沒有上榜。

昭勳閣二十四功臣:趙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載、潘美、李沆、王旦、李繼隆、王曾、呂夷簡、曹瑋、韓琦、曾公亮、富弼、司馬光、韓忠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浚、陳康伯、史浩、葛邲、趙汝愚,凡二十四人。

如以戰功和戰績論英雄,後世客觀評價,大宋王朝堪稱戰神的有三人,曹瑋第一,狄青第二,岳飛第三。曹瑋死後諡號武穆,27年後狄青去世諡號武襄,112年後岳飛遇害諡號武穆。

堪稱宋朝第一戰神,曹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人物檔案:

曹瑋(973年—1030年),字寶臣。北宋真定靈壽(今河北石家莊)人。曹瑋出身將門,沉勇有謀,少年時便隨父親在外任職。宋真宗即位後,任渭州知州,馭軍嚴明,賞罰立決。知鎮戎軍時,招降外族、襲破李繼遷,並據地形修築工事、鞏固邊防。與名將秦翰破章埋族於武延川,分兵滅撥臧於渭州,屢立戰功。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入侵,曹瑋於三都谷大破其軍,斬獲頗多。此後累遷至宣徽北院使、籤書樞密院事。天禧四年(1020年),因宰相丁謂誣陷,連貶爲萊州知州。晚年曆任知青州及天雄、永興、河陽軍,官終彰武節度使,封武威郡公。天聖八年(1030年),曹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獲贈侍中,諡號“武穆”,後世遂稱其爲“曹武穆”。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