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無緣一統中國的明君,宇文邕在位時評價如何?

無緣一統中國的明君,宇文邕在位時評價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宇文邕的故事。

說起北周武帝宇文邕,總會讓人想起後周世宗柴榮,柴榮的故事小編在前面已有過敘述(詳見《周世宗柴榮:一個差點改變中國歷史的人物》)。兩位帝王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兩位帝王都是“周朝”皇帝,他們自己可沒有把自己的朝代稱爲“北周”和“後周”;

其次,周世宗和周武帝都有滅佛行爲,兩人爲此都留下了傳世名言。周世宗說的是:“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周武帝說的是:“但令百姓得樂,朕亦不辭地獄諸苦” 。可見兩人都是爲國家百姓“滅”佛,是有大胸襟者;

無緣一統中國的明君,宇文邕在位時評價如何?

再次,周世宗和周武帝都是很有作爲的君主。周世宗取秦隴,徵南唐,伐契丹,改革內政,使國勢大振。周武帝殺權臣,改革圖治,擊滅北齊,統一北方。兩人都爲後來王朝的統一戰爭奠定了基礎;

第四,兩人在征戰中都是勇猛果敢的角色,周世宗是“臨矢石,冒鋒刃,必以身先,與士伍分甘共苦”。周武帝經常“登城搏戰”,是“耐勞苦,征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

第五,周世宗和周武帝都非常節儉,愛惜民力。這也直接影響了奪取他們江山的大臣將領,楊堅和趙匡胤皆爲一代英主,也都是非常勤儉節約的帝王;

第六,兩人的“周朝”都是因爲繼承人的問題而丟失江山,但奪得他們江山的楊堅和趙匡胤都開創了一代盛世,分別是“開皇之治”和“建隆之治”,且兩人都不得善終;

第七,周世宗是在北伐契丹時患急症去世,享年三十八歲。周武帝是在北征突厥途中忽罹暴疾而亡,享年三十六歲。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八,兩人都有一個宏偉的人生目標,周世宗的是“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周武帝的是“平突厥,定江南”;

周世宗和周武帝皆有掃蕩天下,澄清宇內之志,所建功業也大體相等。但由於周武帝身後是雍容華麗的隋唐盛世,而周世宗爲漢族君主,之後則是深受詬病的積弱之宋,因此更加凸顯周世宗的雄才偉略,以致世宗受到受到後世的關注更多,評價更高。

早年經歷

西魏大統九年(543年),宇文邕出生於同州,是宇文泰第四子。據說宇文邕幼年便知道侍奉雙親至孝,而且聰明敏達有氣。宇文泰因此很喜歡他,常對別人說:“將來能實現我的志向的,一定是這個兒子。”

因爲其父爲西魏權臣,故而青少年時代的宇文邕前途平坦,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宇文邕十二歲時,被封爲輔城郡公。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三兄孝閔帝宇文覺受禪登基,建立北周,拜宇文邕爲大將軍,出鎮同州。同年九月,大冢宰宇文護廢孝閔帝,擁立明帝宇文毓繼位。十二月十六日,遷任宇文邕爲柱國,授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宇文邕入朝擔任大司空、治御正,進封爲魯國公,兼任宗師。周明帝十分親近他,朝廷凡有大事,多同他商議。宇文邕性格深沉,識見宏遠,不是因爲周明帝垂問,他始終不輕易發表意見。周明帝常常讚歎他道:“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權臣秉政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權臣宇文護派人毒死周明帝,立十七歲的宇文邕爲帝,是爲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時,北周政局十分不穩,關鍵原因就在於宇文護壟斷了北周實權。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西魏時,曾任大將軍、司空。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病重臨終之前,曾鄭重地對宇文護表示過,自己的諸子都年幼,而且外敵勢力龐大,所以要求宇文護總攬軍政,繼承自己的志向。宇文護表面許諾下來。第二年,他擁立宇文覺爲帝,建立了北周政權。宇文覺秉性剛烈,特別厭惡晉公宇文護的專權。

無緣一統中國的明君,宇文邕在位時評價如何? 第2張

宇文邕深知宇文護的勢力已經長成,故而採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即位伊始,他不敢暴露自己對宇文護的不滿。保定元年(561年)正月,宇文邕就以大冢宰、晉公宇文護爲都督中外諸軍事。而且在日常極力討好宇文護。周樑躁公侯莫陳崇隨宇文邕一同到原州,夜裏,他執意回到長安去。衆人都認爲這件事有些奇怪。侯莫陳崇自以爲聰明,便對自己周圍親近的人揚言宇文護已經被誅殺。有人把侯莫陳崇的話傳了出去。宇文邕聽說後,立即召諸公於大德殿,當着衆人的面責罵侯莫陳崇,侯莫陳崇惶恐謝罪。就在這一天夜裏,宇文護派兵衝進侯莫陳崇住所,迫使他自殺了。宇文邕通過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對宇文護決無二心。不久,宇文邕又用韜晦之計表彰宇文護,詔稱:“大冢宰晉國公,親則懿昆,任當元輔,自今詔誥及百司文書,並不得稱公名。” 在詔書之中不得稱晉公宇文護之名,可見宇文邕對宇文護暫時“尊崇”之程度。

宇文護的母親被北齊俘虜,母子分離三十五年,後來北齊將她放回,宇文邕對她也竭力奉承,凡是賞賜她的物件,一定是極盡奢華。每到四時伏臘,宇文邕都是率領皇族親戚向宇文護之母行家人之禮,被稱爲“觴上壽”。用此來博得宇文護的歡心。由於宇文邕表面上的尊重、曲從,宇文護沒有像對宇文覺、宇文毓那樣對待他。然而在暗中,宇文護還是時時要挾宇文邕,專橫跋扈,總想取而代之。

保定四年(564年),宇文邕在宇文護的策劃下發兵攻打北齊。十一月,柱國、蜀國公尉遲迥率大軍圍困洛陽,齊國公宇文憲於邙山圍困齊軍,晉公宇文護的軍隊駐紮於陝州。十二月,權景宣攻打北齊豫州,齊刺史王士良在內外夾攻之下投降了北周。但因爲北齊武成帝高湛派高長恭與幷州刺史段韶、大將軍斛律光前往洛陽救援,因爲懼怕北周的兵力強大,不敢前進。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宇文邕與宇文護想吞併北齊的初步計劃被遏制。這次戰役的失敗,使得宇文護在北周的威望大大降低,爲周武帝宇文邕後來的奪權創造了一定條件。

獨攬朝權

宇文邕吸取兩位兄長的教訓,表面上與堂兄相安無事,任其專權。暗中卻在慢慢積聚力量,尋機誅護。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決心剷除宇文護。宇文護從同州返回長安,宇文邕便與他一同來見太后,宇文邕一邊走,一邊對宇文護說:“太后年事已高,但是頗好飲酒。雖然我們屢次勸諫,但太后都未曾採納。如今兄長入朝,請前去勸諫太后。” 說着,又從懷中掏出一篇《酒誥》交給宇文護,讓他以此勸說太后。宇文護進到太后居處,果然聽從宇文邕所言,對太后讀起了《酒誥》。他正讀着,宇文邕舉起玉珽在他腦袋上猛地一擊。宇文護跌倒在地,宇文邕忙令宦官何泉用刀砍殺宇文護,何泉心慌手顫,連砍幾刀都沒有擊中要害。這時,躲在一旁的宇文邕同母弟衛公宇文直跑了出來,幫忙殺死了宇文護。

誅滅宇文護勢力,是周武帝宇文邕一生中的大事。它使宇文邕避免了走短命皇帝的老路,把北周從內亂傾軋中解救出來。宇文護被殺後,北周的大權才真正開始掌握在宇文邕手中。宇文邕除去了心頭之患,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在父親宇文泰所建立的基礎上,終於使原來弱於北齊的北周,轉弱爲強。隨後將宇文護的兒子、兄弟及親信斬盡殺絕。誅殺宇文護之子宇文會、宇文至、宇文靜,以及伏侯龍恩、大將軍萬壽、大將軍劉勇等人。大赦天下,改元建德。

在誅殺宇文護及其親信後,宇文邕削弱大冢宰的權力,規定六府不必總聽於天官大冢宰,使它的權力虛化,以加強皇權,又改諸軍軍士爲侍官,表示軍隊從屬於皇帝和國家化。再取消兵源的種族限制,一境內凡男悉可爲兵,大大擴充了軍力。又限定地方行政長官與其僚屬的關係,以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爲了使兄弟諸王發揮輔助的作用,建德三年(574年)正月,宇文邕冊封柱國齊國公宇文憲、衛國公宇文直、趙國公宇文招、越國公宇文盛、滕國公宇文逌等兄弟爲王爵。

一統北方

建德四年(575年),宇文邕再次率兵進入北齊境內,打算滅掉北齊。長期以來,北周和北齊的關係主要是戰爭關係,雙方互有勝負,力量大體均衡。但是自從宇文邕親政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經過滅佛,國家經濟勢力增長;二是吸收均田上廣大漢族農民充當府兵,擴大了府兵隊伍,軍事優勢形成;三是北與突厥和親,南和陳朝通好,外交策略上的成功。而北齊,卻處於“政出多門,鬻獄賣官,唯利是視,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闔境嗷然,不勝其弊”的狀況。

宇文邕看清了北齊混亂的局勢,決定出兵伐齊。建德四年(575年),宇文邕獨與齊王宇文憲等少數人策劃,力排衆議,決定伐齊並親自統軍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七月,周武帝宇文邕命宇文純、司馬消難,達奚震爲前三軍總管,宇文盛、侯莫陳瓊、宇文招爲後三軍總管。楊堅、薛迥、李穆等率軍分道並進。宇文邕自率大軍六萬,直指河陰。周軍進入北齊境內,紀律嚴明,禁止砍伐樹木、踐踏莊稼,犯者皆斬。頗得民心,但是周武帝宇文邕因病還師。次年(576年),宇文邕又率大軍伐齊,幾路並進,攻克平陽(今山西臨汾)。圍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時軍事失利,宇文邕自己僅得免。其後聽從宇文忻“死中求生,敗中取勝”的建議,終於攻克晉陽。建德六年(577年),宇文邕攻入鄴城,滅北齊。從此擁有了黃河流域和長江上游。爲後來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宇文邕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宇文護及北齊所修過於華麗的宮殿一律焚燬,對下嚴酷少恩,但果斷明決,耐勞苦,征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齊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爲廝役的雜戶,周境有從東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虜的良人沒爲奴婢,他都豁免爲良人。

北征去世

當時突厥強盛,而且北齊、北周在突厥之南。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爲後。滅齊之後,宇文邕於宣政元年(578年)率軍分五道北伐突厥。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在親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同年六月丁酉日,宇文邕病情加重,在回到洛陽當天就病逝了,時年三十六歲,遺詔長子皇太子宇文贇繼位。宇文邕死後的諡號爲武皇帝,廟號高祖,六月己未日,葬於孝陵。

人物評價

周武帝一生,致力於改革。他在父親宇文泰勵精圖治的基礎上,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吸收均田上的漢族農民充當府兵,這是周武帝對府兵制所作的一項重大改革內容。他還注重廣闢農田,興修水利。所有這些改革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要求,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對當時經濟的恢復,社會的安定,起了積極作用。

周武帝一生戎馬倥傯,能和將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他“銳情教習,至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每宴會將士,必自執杯酒或手付賜物。至於征戰之處,躬在行陳”,故“能得士卒死力”。周武帝不愧爲南北朝時期的一代英主。

司馬光:①賞有功,誅有罪,此人君之任也。高遵奉使異國,漏泄大謀,斯叛臣也。周高祖不自行戮,乃以賜謙,使之復怨,失政刑矣!孔子謂以德報怨者,何以報德?爲謙者,宜辭而不受,歸諸有司,以正典刑。乃請而赦之以成其私名,美則美矣,亦非公義也。 ②周高祖可謂善處勝矣!他人勝則益奢,高祖勝而愈儉。

王夫之:宇文邕之政,洋溢簡冊,若駕漢文、景、明、章而上之,乃其沒也甫二年,而楊氏取其國若掇。

蔡東藩:周主邕爲一英武主,平齊以後,又覆敗陳,雖由陳將吳明徹之昏耄失算,以致兵敗受擒,然非周將王軌之鎖斷下流,亦不至挫失如此。敗陳者王軌,用軌者周主邕,推原立論,寧非由周主之英明乎?獨周主邕號稱知人,而不能自知其子。

呂思勉:北周武帝,頗能勵精圖治。

白壽彝:周武帝不愧爲南北朝時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當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實現統一全國理想的時候,不幸於出征前夕病逝。

梅毅:北周武帝宇文邕神武過人,沉毅有智,莫測高深。當皇帝十九年間,他先是韜光養晦,族滅權臣宇文護。而後親掌萬機,平滅北齊高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