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皇帝上位執政後爲什麼會清除東林黨?他是什麼用意

崇禎皇帝上位執政後爲什麼會清除東林黨?他是什麼用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崇禎皇帝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在崇禎皇帝執政初期,輕鬆地幹掉了傳說中邪惡無比的奸臣魏忠賢,整個朝堂恢復了其樂融融的氛圍。雖然因爲捉拿閹黨和抄家的事情,崇禎皇帝與東林黨產生了一些不愉快,但這種齟齬最終還是煙消雲散了。

東林黨的各位大儒,整天在崇禎皇帝面前講大道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陛下一定不要像你那個貪財的爺爺(萬曆皇帝)學,不能眼睛只盯着錢,要知道整個天下都是你的。

當是之時,閹黨既敗,東林大盛。而朝端王永光陰陽閃爍,溫體仁猾賊,周延儒回佞。——《明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單看這個場面,會給人一種諸葛亮教導劉禪的感覺。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崇禎皇帝發現不對勁了。

當某地發生民變、兵變或災荒的時候,崇禎皇帝希望東林黨能解決這些問題,但當崇禎皇帝把問題交給官僚之後,得到的回覆幾乎千篇一律:沒錢。

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崇禎皇帝也不開心了:你們整天教導我,不能眼睛只盯着錢。可當國家發生危難的時候,你們總是強調沒錢。不是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嗎?你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呢?

崇禎皇帝的這種疑惑完全合理,皇帝想要治理好國家,沒錢怎麼行呢?東林黨不讓崇禎皇帝整天談錢,卻總是拿“沒錢”爲理由搪塞他,到底是何居心?

崇禎皇帝上位執政後爲什麼會清除東林黨?他是什麼用意

客觀地說,東林黨的這種說辭是無可辯駁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國家沒錢,政府當然做不了事。

可問題是:傳說中邪惡無比的奸臣魏忠賢執政時,從來沒嚷嚷過“沒錢”的話。

在魏忠賢執政期間,皇宮內各種大修大建,用以滿足天啓皇帝的特殊愛好(木匠活),各地的九千歲生祠也沒有停工的跡象。袁崇煥想在遼東打一仗?沒問題,北方各鎮的兵馬全部集結於寧錦一線。

到了崇禎年間,傳說中邪惡無比的奸臣魏忠賢被打倒了,傳說中由賢者組成的東林黨上臺。皇宮內各種大修大建全部停止,奢侈品進攻停止,生祠自然也沒人修了,遼東暫時也無仗可打。可現在東林黨居然告訴崇禎皇帝,沒錢!

和魏忠賢的執政成果比起來,東林黨的衆位大儒難道不該羞愧嗎?

崇禎皇帝想透這個關節之後,立刻擺出一副惡狠狠的樣子:總而言之,我算是有點理解魏忠賢了,他爲什麼要對你們那麼狠?是因爲你們賤!不對你們狠一點,你們就要欺負到我頭上來了!

官僚集團一看,崇禎皇帝竟然產生了這種幼稚的念頭,頓時就嚇傻了。不管不顧地向皇帝進諫:現在之所以會窮,就是因爲魏忠賢瞎折騰,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爲,都是在替魏忠賢時期的浮誇風還債啊!

國家現在一窮二白、千瘡百孔,想做事肯定是艱難的。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可以做到人定勝天啊!

您現在不但不理解我們工作的艱難,不去思考魏忠賢的可惡之處,反而朝我們發火,實在是不公平啊!

客觀地說,東林黨的這種說辭是無可辯駁的。魏忠賢時期爲什麼有錢?因爲魏忠賢時期搞了很多高利貸,我們現在處於還賬階段。只不過這個高利貸是隱形的,這種影響需要時間來消弭。

話說到這一步,崇禎皇帝自然不能再多說什麼了,多說也沒用。

在我看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政客,不管是如何上位的執政官,在他的日常工作中,都必須顧及到錢的問題。哪個部門是不需要用錢的呢?一個都沒有。

評價一個執政官或執政團體,最爲客觀公允的評價就是:他能否在無副作用、或儘量降低副作用的前提下,弄來最多的錢,保證整個部門,乃至整個國家的正常運行。

明末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從不叫喚缺錢的人,怎麼看都像奸臣;天天叫喚缺錢的人,卻被認爲是忠臣。

實際上,所謂的奸臣,就是實實在在做事的人,他們忠於皇帝,總能想方設法地弄到錢。可問題是:在生產力沒有突飛猛進的前提下,蛋糕的大小几乎不會變。那麼在這些“奸臣”弄錢的過程中,難免會得罪既得利益集團。因爲他們弄到的錢,都是從既得利益集團嘴邊摳出來的。

崇禎皇帝上位執政後爲什麼會清除東林黨?他是什麼用意 第2張

而所謂的忠臣,成天無所事事,就知道怎麼跟皇帝講大道理。可講來講去,問題還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會因爲“忠臣”口若懸河,錢就自己變出來。他們之所以是忠臣,是因爲他們從來不得罪既得利益集團,或者說他們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一份子,後世評價怎麼可能差呢?

有一句心靈雞湯是這樣說的:“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順着這句心靈雞湯,我再編一句毒雞湯:“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錢的問題”。

套用到明末,這句合成雞湯應該是這樣的:“明末的所有問題,都是錢的問題;如果錢不是問題,那麼大明帝國就沒有問題。”

崇禎皇帝的確是天真幼稚,但他不是傻子。等他真正坐到那個位置上,自然能很快發現:如果不談錢的問題,事情就沒法做下去。可是每次和東林黨談錢,東林黨的所謂“賢者”們就會告訴皇帝: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這種車軲轆話翻來覆去地說,崇禎皇帝很快就聽煩了。煩歸煩,問題總要解決。既然沒錢,那就想辦法多收點稅吧。

第一個收稅目標當然是老百姓,但想從老百姓兜裏掏錢,其實非常困難,因爲老百姓喜歡哭窮。不管是真窮假窮,他們都喜歡哭窮。

客觀地說,大多數老百姓的確也很窮,從他們兜裏掏錢沒道理。可問題是:不從老百姓兜裏掏錢,難道從士紳和官僚的兜裏掏錢嗎?

就算崇禎皇帝愛民如子,想方設法要從士紳和官僚的兜裏掏錢,士紳和官僚也會一個勁兒地哭窮。對此,崇禎皇帝總不能說他們在撒謊吧?得有證據。

誰能從士紳和官僚那裏拿到他們不窮的證據呢?很顯然沒人能做到,因爲人不能提着自己的頭髮飛昇。士紳和官僚是大明帝國的基本盤,誰也動不了他們。

如果大明帝國有一位善於調動底層情緒的狠人,自然可以在大明的廣闊疆域開展一場轟轟烈烈地大掃蕩,把士紳和官僚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但當時並沒有這樣的客觀條件。

崇禎皇帝上位執政後爲什麼會清除東林黨?他是什麼用意 第3張

就算有了這樣的客觀條件,這種狠人也不會獲得什麼好評,這種大掃蕩更會被當成禍國殃民之舉:大家想致富應該通過勞動,而不是通過搶劫富人,這不科學!

既然不能從老百姓的兜裏掏錢,也不能從士紳和官僚的兜裏掏錢,那麼錢應該從哪來呢?正當崇禎皇帝爲這個問題傷腦筋的時候,突然傳出來一種說法:老百姓太窮太可憐了,我們不但不應該向老百姓加稅,反而應該減免老百姓的稅收,加大給老百姓撥款的力度,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實現繁榮富強。

最初,崇禎皇帝對這種聲音不屑一顧:扯淡誰不會?就知道站在道德高點說大話,有能耐你把錢給朕弄來!

可沒過多久,又傳出來一種說法:皇帝通過查抄魏忠賢和閹黨的家,弄了不少銀子,是不是應該拿出來救濟百姓呀?

廷臣動請內帑,夫內帑惟承運庫耳,錢糧解承運庫者有,一曰金花,二曰輕齎。金花銀所以供后妃金花,宮人宦官賞齎。輕齎銀所以爲勳戚及武臣俸祿隨發,非唐德宗之私庫,聚而不散者,安有餘資?野史謂城破時尚有大內積金十餘庫,不知十餘庫何名?承運庫外有甲字等十庫存方物也。城破時惟車裕庫珍寶存耳,烏有所謂十餘庫基金者?而紛紛謂上好聚斂,內帑不輕發,其不冤哉?——《崇禎遺錄》

崇禎皇帝聽到這種說辭的時候,那是氣得殺人的心都有了:自己要是有那樣一筆傳說中的大財,又何必從老百姓的兜裏掏錢呢?

官僚異口同聲說皇帝有錢,崇禎皇帝梗着脖子硬說自己沒錢,雙方爭得不可開交。崇禎皇帝怒不可遏,心裏那委屈!心裏那憋屈!

眼看崇禎皇帝和東林黨之間就要上演大火併,或者說眼看崇禎皇帝就要像魏忠賢那樣屠殺東林黨,官僚集團趕緊出來打圓場:大家都是窮人,咱也別爭了,還是委屈一下老百姓吧!

說來說去,演來演去,吃瓜羣衆們吃了半天瓜,卻發現稅收還是攤到了老百姓的頭上。

崇禎皇帝上位執政後爲什麼會清除東林黨?他是什麼用意 第4張

加稅就加稅吧,咱也務實一點,用手上這筆錢把事辦好,可東林黨又發表了一番悲天憫人的言論:老百姓太窮太可憐了,我們不但不應該向老百姓加稅,反而應該減免老百姓的稅收,加大給老百姓撥款的力度,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實現繁榮富強。可現在居然有奸臣提議向老百姓加稅,真是要誤國誤民啊!

東林黨爲什麼要這麼做?當然不是戲精附體,而是要藉機打壓一下同僚:提議加稅這種惡事你們來做,悲天憫人的形象就應該由我們東林黨來演。

面對此情此景,崇禎皇帝終於忍不下去了:你們這幫混賬東西,除了整天上大課裝聖人之外還有什麼用?都給我滾!

就這樣,崇禎初年呼風喚雨的東林黨,又集體“家裏蹲”了。

基命奏辯曰:“其說祖逢申、道浚,不逐臣不止,乞放歸。”帝慰留之。卒三疏自引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