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羊祜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贏過,爲什麼還能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羊祜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贏過,爲什麼還能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羊祜的故事。

曾有人問我,歷史上有沒有隻打過一場勝仗的名將?

我告訴他,不僅有一戰成名的,還有沒打過一場勝仗的。

是的,有一位名將,列於武廟六十四將和七十二將的名單之內,

卻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有打贏過。

羊祜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贏過,爲什麼還能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人名叫羊祜,字叔子,晉徵南大將軍。

雖然一場像樣的勝仗都沒打過,但羊祜並不是關係戶,

而是公認的、名副其實的名將+戰略家。

而羊祜能夠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得益於三國末期一段有名的政治友誼-羊陸之交。

一、

272年秋,西陵之戰爆發。

處於劣勢的東吳名將陸抗,憑藉3萬孤軍,

打得西晉3路大軍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這場戰役,陸抗向所有人證明了,他不愧是一流名將。

然而,在陸抗的名將光環之下,失敗的一方,

羊祜灰溜溜的退回了襄陽(晉屬荊州的首府),

還被貶爲平南將軍。

相比於從孫權時代一直在邊境鎮守的陸抗來說,

羊祜的資歷實在是淺薄的很,

憑藉與司馬氏的特殊關係,羊祜年輕時一直在中央任職,

直到269年,才受命到荊州前線任軍區司令。

因此,西陵之戰,或許可以算是羊祜的處女秀。

對於一個名將來說,最重要的是勝利,

而比勝利更重要的是失敗,準確的說,是不被失敗所打垮。

而羊祜不僅沒有被失敗打垮,而且還敏銳的覺察到:

雖然在實力上來說,晉強吳弱,

但在晉吳對峙的荊州邊境上,

吳軍訓練有素,擅長水戰,且工事齊備;

更兼有一流名將陸抗坐鎮。

而晉軍就像羊祜本人的軍事經驗一樣,幾乎是個白板,

羊祜來到荊州後,纔開始整備防線,囤積糧草。

羊祜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贏過,爲什麼還能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第2張

陸抗:聽說你不服?

因此,羊祜決定:不打了,與吳軍握手言歡。

接下來的兩年內,晉吳荊州邊境一片祥和,

最終,吳人都不叫羊祜的名字,而盛讚他爲“羊公”,

(古時,對君主或者尊長,纔會在稱呼和書寫時都會加以“避諱”,以示尊敬。)

就連對手陸抗,都稱讚羊祜的德行和氣量:

“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

這就是被後人所稱道的“羊陸之交”。

二、

那麼,羊陸之交的這兩年時間裏,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呢?

場景一

某日,羊祜下令,明日上午10點,與吳軍展開一場友誼戰,

同時,讓傳令兵告知吳軍。

手下將領張三自告奮勇:不如今晚偷襲?

或者明日我帶領一支軍先往埋伏?

羊祜說,好,今晚到我帳中詳細計議。

第二天,張三醉得不醒人事,直到友誼戰結束了也沒起得來。

場景二

晉軍偵察兵李四,抓到了兩個俘虜,

一問,竟然是吳將夏詳、邵顗之子。

羊祜知道後,將兩個孩子叫到了大帳中去。

經過了一會不可描述的時間之後,

羊祜下令,將兩個孩子送回吳營。

第二天,夏邵二將就帶着屬兵投降於羊祜帳下。

場景三

雖然羊祜不主動進攻,但吳軍卻耐不住寂寞。

吳將陳尚、潘景率軍進犯晉軍邊境,

羊祜率軍窮追猛打,終於殺掉二將。

然而,羊祜轉頭就下令厚葬二人。

聽說羊將軍厚葬之,他們的親戚決定來迎喪。

羊祜下令,以喪儀送還。

場景四

吳將鄧香劫掠夏口,羊祜十分頭疼。

羊祜懸賞捉拿鄧香。

不久,晉軍生擒了鄧香,押到了羊祜的面前。

然而,羊祜卻親自解掉了鄧香身上的繩索,

並釋放其回營。

鄧香感激羊祜的恩德,不久率領部曲投降。

場景五

羊祜帶人在邊境打獵,看到前方是晉吳邊境,

便立即停止前進,嚴令不越過晉境。

然而,恰巧有一隻大雁晉境內,卻被吳軍射殺。

羊祜下令,將大雁送還吳軍。

第二天,晉軍偷割了吳國的麥子,

羊祜下令將等價值的絹布放在麥地裏,用以償還。

場景六

陸抗舊傷發作,臥病不起,

諸將領都擔心晉軍趁虛進攻。

這時候,人報晉軍使者到了,手裏卻拿着一副藥。

還有一封信:

聽說你病了,這是特效藥,

別問爲啥我有這個藥。

-羊祜

陸抗立馬命人熬了藥,當晚就喝了。

大家都覺得,都督(陸抗)危險了。

第二天,陸抗卻神清氣爽的走出營帳說,

“豈有鴆人羊叔子!”

羊祜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贏過,爲什麼還能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第3張

就這樣,兩年下來,友好的羊祜,

讓晉吳邊境上的人都覺得,他是個講信譽的人。

三、

然而,你只看到了羊祜的友好,那你就錯了。

羊祜之所表現出友好,正是他深深的懂得一個道理,

戰爭,打的是軍隊,更是“勢”,是經濟實力。

於是,在這些友好信義的面子工程之下,

藏着羊祜犀利的“攻心之戰”。

還是他上任後荊州不久,在羊祜的算計下,

孫吳竟然主動放棄了,對襄陽威脅最大的重鎮-石城的守禦。

而在兩年“羊陸之交”和平外交的陰影之下,

羊祜步步爲營,在晉吳邊境上築起了五座防禦要塞。

不僅將石城以西的肥沃土地,盡皆收入囊中,

還幾乎完全佔據了,邊境的地理險要,

完成了由邊境戰略劣勢到戰略壓制態勢的轉變。

而這纔是第一步,更可怕的在後面。

在這種態勢之下,許多吳軍將士喪失了守禦的信心,

而羊祜的的第二步,就是前面的那些友好動作,

這一切的行爲,都是爲了釋放一個信號:

投降吧!我大晉優待俘虜!

這纔有了前文,很多吳將率軍投降的故事。

兩年時間裏,吳軍將士“前後降者不絕”。

看到了吧,這纔是羊祜的可怕之處。

那麼,作爲羊祜的對手,百戰名將陸抗有沒有察覺呢?

西陵之戰後,陸抗認識到長江防線的重要性。

因此,陸抗一面加固防禦要塞,一面多次請求增兵。

這樣,至少正面戰場沒有露出破綻。

而面對羊祜步步蠶食的方針,

陸抗並沒有氣急敗壞,採取嚴厲和恐怖的鎮壓,

反而也笑臉相迎,以禮相待,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

那麼,陸抗是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呢?

在給吳帝孫皓的上書中,陸抗揭示了他這樣做的緣由:

在所有人的眼裏,只看到羊祜表面的信義,

如果我方一味殘酷鎮壓,那麼人心就會偏向晉朝。

所謂人無信不不立,何況一個國家?

我如果不這樣做,才正中了羊祜的下懷

(“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於祜無傷也。”)

可見,對於羊祜表面友好、背後攻心的戰略目的。陸抗是洞若觀火。

羊祜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贏過,爲什麼還能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第4張

那麼,在這場名將的巔峯對決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或許有人覺得,陸抗既然已經識破,並且做出了應對之策,

這一“戰”,應當是勢均力敵

其實不然。

從羊祜的角度來說,得以實施他攻心之戰的基礎有兩個,

其一,西晉帝國的強大,保證了羊祜能夠在邊境長期對峙的實力;

其二,自兩漢以來,華夏大一統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而晉帝國明顯實力強於孫吳帝國,

這決定了人心所向-由晉來實施統一的可能性明顯大於吳。

而一旦攻心之戰順利進行,不出意外的話,

羊祜和晉帝國已立於不敗之地。

而吳國另一個方面的特點,則決定了羊祜攻心之戰的效果非常。

那就是,吳國普遍實行的世襲領兵制。

這種軍制,決定了士兵、部曲對將領有着很強的依賴性。

孫吳歷代皇帝雖然都認識到其危害,卻都沒能改變這一點。

而江東本土大士族陸遜、顧雍等人的上位,更使這一趨勢得到了加強。

270年,賀邵舉發陸氏、顧氏的將領“役使官兵”爲私用。

很多豪門因此獲罪,但陸抗上書辯解,末帝孫皓就釋放了他們。

這說明,連皇帝也無力解除

這些士兵部曲對將領的人身依賴,只得聽之任之。

而在這種兵制之下,羊祜只要感化了孫吳領兵的將領,

他就會帶着他的部曲投降羊祜,而不只是他本人。

因此,羊祜的攻心之戰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這就是爲什麼,在羊陸之交的兩年時間裏,

晉帝國內部對羊祜這樣做多有詆譭,但司馬炎仍能保持對羊祜的充分信任。

然而,東吳這邊,孫皓卻心急如焚,多次斥責陸抗。

羊祜此計的高明之處恰恰在於,

陸抗雖然洞若觀火,卻無法破解,只能被動防禦。

羊祜後來在《請伐吳疏》中說,

“苟其輕重不齊,強弱異勢,則智士不能謀,而險阻不可保也”

簡單的說,

如果實力差距過大,弱者一方再有智謀之士、地理天險也難以相抗。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羊祜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贏過,爲什麼還能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第5張

關於這一點,陸抗也曾無奈的對部下說,

“彼專爲德,我專爲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

也就是說,我能做的,只是保境安民而已。

要知道,吳軍本善於水戰,又取得了西陵完勝,士氣旺盛,

因此,吳軍是處於戰略進攻態勢的。

上文提到,吳軍多次主動挑釁可以說明這一點。

而現在因爲羊祜此計,陸抗卻不得不轉攻爲守,保守邊境。

因爲,如果繼續進攻挑釁,或許情況只會更糟。

然而,陸抗也知道,由於實力差距,一直防守下去,

勝利的天平仍舊會緩慢偏向羊祜一方。

攻,“不戰自服”;守,坐以待斃。

這就是羊祜此計的效果。

更可氣的是,儘管已經很艱難,陸抗表面上仍舊不得不保持談笑風生。

五、

陸抗不愧爲名將。

饒是如此局勢,在生命的最後兩年裏,

陸抗仍舊滴水不漏,讓羊祜無隙可乘。

然而,陸抗心裏清楚,羊祜已立於不敗,胡作非爲;

一旦己方出現任何意外,那可能都是滅頂之災。

然而,他一次次的上書,卻如泥牛入海。

274年,陸抗懷着遺憾病逝。

而他的對手,羊祜馬上向晉武帝司馬炎

上了一道著名的《請伐吳疏》。

然而,羊祜沒有想到的是,

司馬炎雖有意,但朝內衆臣掣肘,

又忙於涼州之亂,無法實施。

後來羊祜也多次上書伐吳,均無疾而終。

沒有想到的是,這也造成了羊祜終身的遺憾。

278年,羊祜病逝。

羊陸兩人在前線巔峯對決,

他們身後的孫吳和司馬晉兩個帝國,

一個胡作非爲,瘋狂猜忌;

一個多方掣肘,後院起火;

卻各自顯示出了末世的光景,

這不得不說,是羊陸二人的巨大遺憾。

當年,弱小的東吳率先走向了末日。

兩年後,晉軍勢如破竹,一舉滅吳。

司馬炎在慶功宴上說,

這都是羊祜的功勞啊(此羊太傅之功也)!

雖然羊祜和陸抗都沒能看到這一天,但司馬炎的這句話,

說明了羊祜對於西晉一統的貢獻。

羊祜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贏過,爲什麼還能列於一流名將之中? 第6張

羊祜用兩年的時間,向世人詮釋了什麼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

曹操曾說,“雖古名將,何以加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古代的名將,怕也也難超越。

羊祜擔得起這句話。

而羊陸之交,留下的不僅僅是政治佳話,

更是向世人證明,

雖然幾乎連一場勝仗也沒有打過,但羊祜不愧爲世之名將。

然而,羊祜之所以備受推崇,卻不僅僅是因爲這段羊陸之交,

還有那道《請伐吳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