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梁紅玉是什麼身份?她是怎麼從營妓變成巾幗英雄的

梁紅玉是什麼身份?她是怎麼從營妓變成巾幗英雄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梁紅玉的文章。

北宋宣和三年(1121元)4月宣撫制置使童貫帶領撲滅方臘叛亂的15萬禁軍,班師回京。大軍這天路過京口紮下營盤,閒暇時一班年輕將校相約上街喝花酒取樂。一行七八人來到鬧市處酒樓,招呼小二擺上酒菜,招來七八個營妓入席助興,頓時酒桌上就響起一片觥籌交錯勸酒聲。營妓們後拿出伺候的手段,殷勤服侍衆人飲酒取樂。在座名叫韓世忠年輕小校驚奇的發現,衆營妓中有一相貌英武女子,微皺眉頭默默坐在桌邊不作聲。韓世忠好奇之下,把她叫過來交談得知,小娘子姓樑,本也是東京將門世家,打小不愛好女紅,喜歡跟隨父兄練習武藝,喜讀兵書戰策。因爲方臘造反時,父兄在與之交戰延誤戰機,朝廷論罪被殺,全家老小被髮配,自己也被官府發配到京口爲營妓。梁氏言談舉止端莊得體,韓世忠與她越談越投機。韓氏也對舉止沉穩韓世忠也心生好感,兩人相見恨晚。第二天一早韓世忠帶錢去衙門,徵得梁氏同意後把她贖納爲妾,梁氏這時告訴韓世忠,她小名叫紅玉。

梁紅玉是什麼身份?她是怎麼從營妓變成巾幗英雄的

梁紅玉和韓世忠成婚後,兩人相親相愛,梁紅玉跟隨韓世忠南征北戰抗擊金兵。後因梁紅玉生孩子回到京城居住,韓世忠也因功升統制,獨領一軍在前線抗金。建炎三年(1129年)御營統制苗傅與威州刺史劉正彥發動叛亂,挾制宋高宗趙構退位,讓位皇太子,由隆佑太后垂簾聽政。藉以挾制執政婦人孺子,達到自己獨掌大權的目的。當時手握重兵的韓世忠駐紮在離叛軍不遠的鹽城,由於妻子梁紅玉和兒子,被叛軍扣押在城內,韓世忠不敢輕動。後來隆佑太后示意梁紅玉,假意同意幫苗傅勸降韓世忠。帶着兒子飛馬出城回到家,告訴韓世忠叛亂的詳細情況。韓世忠立即和劉俊一道進兵平定苗傅和劉正彥的叛亂,宋高宗大喜親自在宮門迎接韓世忠,封韓世忠武勝軍節度使,封梁紅玉安國夫人。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國大將金兀朮(完顏宗翰)帶領大軍南下,發動滅亡南宋的戰爭。金兀朮帶領十萬如狼似虎的金軍,一路相繼攻破南宋都城臨安、越州、明州等地。宋高宗趙構一度被迫乘船逃亡海上,被金軍緊追不捨,追至台州附近海面,被趕來護駕的南宋將領張公裕帶領水軍將金兵打敗。這時江南全境軍民利用水鄉的特殊環境,在江河湖泊集結舟車打擊入侵金軍,金兀朮眼看歸路將要斷絕,急忙從臨安帶領金軍沿運河北返,準備在鎮江北度長江。

梁紅玉是什麼身份?她是怎麼從營妓變成巾幗英雄的 第2張

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正月,韓世忠在秀洲(今嘉興)故意張燈結綵,迷惑金軍準備過上元節。暗地他帶領水軍八千人,戰船百艘連夜趕往鎮江堵截金兀朮。三月十五日在運河邊上的銀山龍王廟伏擊金兀朮,因斷後伏兵的疏忽被金兀朮隻身匹馬走脫。第二天金軍大舉過江,行進到金山附近水面被宋軍水師攔截。宋韓世忠親自乘坐海船大艦指揮並親自參戰鬥。宋軍水師和金將斜卯阿里率領的金軍舟師打的難分難解,韓世忠妻子梁紅玉親自登上指揮大艦望樓擊鼓以祝軍威,聽見夫人的擊鼓聲宋軍伏兵四起,激戰中將金水軍打的狼狽而逃。在宋軍追擊下,金軍因不熟悉地形,逃進死水港黃天蕩,韓世忠隨即封鎖了黃天蕩唯一出路。金軍多次的突圍都被宋軍打退,僵持至四月十二日夜金兀朮用重金使當地村民獻策,開挖老鸛河故道30裏後,金兀朮帶領金軍駕船逃至建康水面,被韓世忠帶領宋軍水軍堵截。金軍船小,打不過宋軍高大的海船。金兀朮在四月二十五日採用王姓福建人的計策,在無風天氣派遣小船靠近宋軍海船,用火箭射擊宋船的船篷,宋軍船大無風寸步難行,海船戰艦全部被金軍燒燬,宋軍孫世詢、嚴永吉等將領被殺,金兀朮於五月初帶領金軍渡過長江返回六合。

宋軍在黃天蕩一戰,以8000人在長江北岸,將金兀朮帶領十多萬金軍多次打敗,並將其在長江南岸困住長達四十八天,雖然金軍最後在漢奸的幫助下將宋軍擊敗,但在此戰中被韓世忠打得喪失膽氣,從此金兀朮再也不敢輕易到長江邊上飲馬。金兀朮過江逃回六合後,梁紅玉上書南宋朝廷,彈劾夫君韓世忠放金軍過江,犯“失機縱敵”之罪,請朝廷將其治罪。南宋朝廷認爲敵軍過江其罪不在韓世忠,感念梁紅玉的忠義加封她爲“楊國夫人”。

梁紅玉是什麼身份?她是怎麼從營妓變成巾幗英雄的 第3張

紹興五年(1135年)梁紅玉跟隨韓世忠帶領軍隊進駐抗金第一線楚州(江蘇淮安),當年的農曆八月二十六日梁紅玉帶兵在山陽,遭遇金兵與僞齊鎮淮軍重兵埋伏,被大隊金兵圍攻,寡不敵衆力戰後腹內腸子都因傷重流出,戰鬥間隙梁紅玉用汗巾把塞進腹中的腸子裹好後,然後繼續登馬作戰鬥,斬殺十數敵兵後精疲力盡墜馬被殺,年僅三十三歲。梁紅玉死後金兵割去她的首級,金兵感念她忠勇後將她的遺體送到楚州。南宋朝廷聞訊親派人專程弔唁,1151年韓世忠病死後,夫妻合葬在蘇州靈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