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彭華:他是大明禮部尚書,也是明察秋毫的清官

彭華:他是大明禮部尚書,也是明察秋毫的清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彭華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有個叫彭華的人,祖籍江西安福,生於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明憲宗時期內閣首輔、大學士彭時的族弟,景泰五年(1454年)考中舉人,正統十三年(1448年)考中進士第一名,以狀元身份先後任職侍讀、禮部尚書

明史》對彭華的記載很簡短,——“華,安福人,大學士時之族弟,舉景泰五年會試第一。深刻多計數,善陰伺人短,與安、孜省比。嘗嗾蕭彥莊攻李秉,又逐尹旻、羅璟,人皆惡而畏之。逾年,得風疾去。”

彭華做事透徹而嚴苛,多計謀,喜歡暗地裏揭別人的短處,與萬安、李孜省等奸佞小人爲伍。

彭華任職侍讀的時候,依附朝中權貴,多次請求吏部尚書李秉提拔某人爲官,李秉非但沒有提拔那個人,反而將其罷黜回鄉。

彭華惱羞成怒,就教唆同鄉、給事中蕭彥莊彈劾李秉,說他和資深御史結黨攬權。

明憲宗大怒,罷黜了李秉。

彭華後來又參與排擠正直的大臣尹旻、羅璟等人,時人都厭惡並畏懼他,弘治九年(1496年),彭華得風疾病逝,時年六十四歲。

《彭氏族譜》對彭華的評價極高,與《明史》的記載大相徑庭。

《彭氏族譜》記載:彭華自幼聰慧好學,精通經史子集,年十九歲考中舉人,二十三歲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等官職,因受到奸人的彈劾一度被除名,因同僚李文達出手相救而倖免於難。

彭華曾參與編纂《寰宇集》、《英宗實錄》、《大明一統志》等典籍,成化元年(1465年)升任侍讀、經筵講官、詹事府總裁。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升任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進入內閣,參與軍政大事,次年升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銜,依舊兼職翰林院學士。

彭華德高望重,經常出入東宮,給太子講授經史,因博古通今而備受朝野的讚譽。

彭華:他是大明禮部尚書,也是明察秋毫的清官

明憲宗

明憲宗曾稱讚彭華:“操履端純,才學宏邃。”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評價彭華的詩文“嚴整峭潔,力追古作”,被譽爲茶陵詩派的領袖。

彭華爲人耿直,不畏權貴。

一次,彭華主持科舉考試,發現有某權貴子弟由他人代考,很多考官都明知證據確鑿,卻因畏懼權貴,不敢處理,彭華毫不畏懼,冒着被罷官治罪的危險,直接將該考生除名。

弘治二年(1489年),彭華對朝中奸佞當道非常痛心,爲躲避奸人讒言陷害,選擇了辭官,退隱瀧州(廣東羅定)。

正德二年(1507年),彭華遷居閩西龍巖不久病逝,享年七十五歲,朝廷追贈太子少保,諡號“文思”,留有《文思集》著作傳世。

《彭氏族譜》與《明史》對彭華的爲人、爲官的德行記載內容大相徑庭,孰是孰非,筆者不敢妄下結論,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彭華是個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的人,能夠給太子講學,足可證明非等閒人物。

彭華的聰慧早在少年時期就顯露出來了,《快園道古》記載:“彭華年十五,常過邑城,坐客有持故契爭產者,辯論不已。華齒坐下,獨抗聲曰:‘此贗契也!’”

彭華十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去縣城朋友家裏做客,朋友某甲遇到一件鬧心事,有個陌生人某乙來到他家,手持一張泛黃的地契,聲稱某甲的祖先早就把一塊田產賣給了某乙的祖宗,此次出具地契,就是想索要回屬於自家的田產。

某甲從來沒聽父輩說起過這件事,認爲某乙有詐。

某乙向衆人展示地契,紙張雖然已經破舊不堪,但上面的文字、印章、指紋清清楚楚,歷歷在目。

彭華:他是大明禮部尚書,也是明察秋毫的清官 第2張

某甲某乙爲此爭論不休,彭華走過來,看了看地契上面的文字,朗聲道:“這張地契是假的!”衆人很驚訝,就問他是如何確定的。

彭華說:“這張地契簽署的時間是庚辰年,應該是建文三年(1401年),而落款上面卻寫着洪武三十三年,不是贗品又是什麼?”

原來,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號使用了三十年,太祖駕崩,傳位皇長孫朱允炆,即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篡奪皇位之後,將建文元年(1399年)改爲洪武三十一年,而建文三年,就成了洪武三十三年。

地契若是建文三年當年簽署的,落款不可能爲洪武三十三年,因爲當時,明成祖朱棣還在北方做燕王,更改建文年號的事情屬於三年後發生的。

彭華據此認定,某乙的地契是僞造的,某乙嘴上不依不饒,臉上卻露出羞赧之色,心裏卻大爲驚恐,趁着衆人誇讚彭華的時候,悄悄溜之乎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