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太平天國魯王任化邦:湘軍名將鮑超和劉銘傳都害怕他

太平天國魯王任化邦:湘軍名將鮑超和劉銘傳都害怕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長河中,任化邦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1864年7月,由宅男洪秀全組建的人間“小天堂”太平天國在曾國荃吉字營的猛烈攻擊下崩潰,連同忠王李秀成在內的一千多人被俘虜。不過,太平天國並沒有因此而滅亡,其餘部還在中原、東南沿海一帶繼續抵抗,直到1868年最後一支打着太平天國旗號作戰的捻軍在山東、揚州一帶覆滅,太平天國運動的餘波才結束。1874年,輔王楊輔清在沿海再次準備起義,不幸被叛徒馬融和出賣而遭到逮捕,太平天國宣告徹底滅亡。

1864年7月之後,堪稱清軍對手的只有打着太平天國旗號作戰的捻軍,曾國藩一世英明就差點毀在這支軍隊手中。在捻軍中,受封爲太平天國魯王的任化邦作戰十分勇猛,尤其擅長使用騎兵,曾在山東高樓寨戰役中陣斬蒙古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被譽爲“第一騎兵名將”。中興名臣李鴻章對其評價是:“實今日第一等騎將好漢,至以項羽相比。”可謂一語中的。

太平天國魯王任化邦:湘軍名將鮑超和劉銘傳都害怕他

任化邦,原名任柱,安徽蒙城人,少有膽略,性情好爽,對人常言道:“爹孃生我,我身可管,心性天賦,豈能管束。”任化邦十歲那年,家鄉餓殍遍野,疾病流行,其父母均在這一年相繼死亡,他只好寄養到伯父任乾家中,並追隨伯父在兩淮地區販賣私鹽。在販賣私鹽過程中,任化邦結識了衆多江湖朋友,也增長了社會閱歷,這對他日後的成長非常有利。1853年4月,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揮師北伐,兩淮人民紛紛響應。此時,任乾老朋友張洛行在雉河集結捻起義,響應太平天國北伐軍,號稱“捻軍”。任化邦追隨任乾起事,一起參加捻軍,並立下赫赫戰功。1856年,地主團練武裝趁着任乾外出,勾結叛徒張建勳等偷襲壇城捻軍分部,大肆屠殺,並將任化邦等18騎兵團團包圍。不過,任化邦抓住冬季兩淮多霧天氣之良機,趁着大霧突出重圍,揚長而去。

1857年夏,翼王石達開率部脫離洪家朝廷,太平天國勢力受到極大削弱,李秀成爲扭轉危局,只好將眼光投向正在崛起之中的捻軍。此時,任化邦率部追隨捻軍領袖張洛行渡過淮河,轉載皖北、蘇北,屢立戰功,被封爲藍旗主將。1858年,任化邦回師救援蒙城,其間任乾戰死,任化邦繼任藍旗旗主。由於李秀成思想工作得力,張洛行、任化邦、張宗禹等均加入太平天國(奉正朔),接受洪天王統一指揮。1858年11月,任化邦等捻軍將領配合吳如孝南下攻擊桐城,牽制湘軍增援部隊,爲陳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大捷”創造條件。任化邦因功受封爲魯王。1864年7月,天京被攻破,不久,扶王陳得纔在湖北敗亡,捻軍部衆一片混亂。關鍵時刻,任化邦、張宗禹等推舉遵王賴文光統領全軍,繼續打着太平天國的旗號與清軍作戰,並取得赫赫戰果。

由於捻軍在中原馳騁多年,四處攻城略地,擊殺朝廷官員,清廷在收拾完洪家集團後便立馬投入“剿捻”作戰中。當時,“剿捻”統帥是號稱晚清八旗第一名將的蒙古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其麾下的東三省、蒙古馬隊總計近三萬,堪稱是當時最彪悍的騎兵之一。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進逼通州八里橋,僧格林沁指揮馬隊直接衝擊聯軍方陣,雖然作戰失利,馬隊彪悍之作風還是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任化邦,也是善於使用騎兵的絕頂高手,號稱項羽再世,後來打得鮑超、劉銘傳等猛將苦叫連天,單獨作戰時,望見“藍旗”則立馬撤退。可以說,僧格林沁與任化邦可謂是棋逢對手,不分伯仲。起初,僧格林沁利用團隊優勢,連連追殺任化邦,從河南到湖北再到河南,最後追到山東境內。1865年5月,任化邦等東捻軍將領採取“誘敵深入”之計,不斷吸引東三省、蒙古馬隊進入預定伏擊圈,在高樓寨一戰中陣斬僧格林沁,所部7000餘人全部戰死,其餘則聞風潰逃。

太平天國魯王任化邦:湘軍名將鮑超和劉銘傳都害怕他 第2張

僧格林沁陣亡後,清朝已經不能在滿蒙貴族集團中再找出合適的統兵大將,只好將目光投向曾被解散的湘軍。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的大功臣,此時統帥大軍出征,成爲“剿捻”新一任主帥。對於曾國藩的用兵水準,善於指揮騎兵的任化邦自然不放在眼裏。要知道,曾國藩親自指揮的戰鬥,幾乎沒有取勝過,還幾次三番差點被石達開、李秀成等活捉;再則,曾國藩的戰術理念很呆板,其麾下湘軍最擅長的是“挖壕溝”、“建柵欄”、“築高壘”,也就是採取“龜殼”戰術,利用後勤優勢搞“圍點打援”,耗死對手。可惜,這一套戰術,對搞“流動作戰”的捻軍而言絲毫不起作用,曾國藩屢次被任化邦耍得團團轉。1866年9月,任化邦親自率領騎兵衝鋒陷陣,在開封蘆花崗找到渡河地點,一舉突破曾國藩湘軍防線,直奔山東而去,東捻軍前鋒曾一度抵達北京周圍,朝廷震怒。爲此,曾國藩被解除統帥職務,並感嘆:“任化邦之騎最悍,誠項羽之儔,人中之怪傑也!”

曾國藩被解除“剿捻”統帥職後,繼任者是號稱“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其麾下的淮軍也成爲“剿捻”主力。李鴻章的用兵水準也很一般,但其麾下猛將劉銘傳則比較厲害,後來還成功保衛臺灣。1867年2月,任化邦決定先拿淮軍主力劉銘傳部開刀,以震懾敵膽。2月19日,任化邦身先士卒,殺入敵陣,指揮東捻軍在湖北尹龍河畔猛衝劉銘傳大營,擊斃了總兵唐殿奎、唐履安等,將劉銘傳團團包圍住。此時,劉銘傳頓感壓力,嚇得脫掉官服,席地而坐,等待東捻軍將其俘虜。很遺憾,湘軍悍將鮑超突然率部偷襲東捻軍側後,任化邦陷入兩面作戰之不利境地,但依然率部奮勇衝殺,跳出包圍圈。此戰,淮軍損失慘重,全副西洋裝備的精銳之師損失過半。李鴻章哀嘆道:“任化邦稱雄十年,擁騎萬匹,東三省及蒙古馬隊,俱爲戰盡,實今日第一等騎將好漢!”

劉銘傳歷經此戰後,對任化邦十分畏懼,搞正面戰鬥,自己完全不是對手。俗話說:“堡壘容易從內部被攻破”,因此他收買了任化邦身邊的親信潘貴升,並許諾給予他高官厚祿。1867年11月,雙方在蘇北展開終極對決,劉銘傳所部淮軍幾乎被任化邦全殲。關鍵時刻,叛徒潘貴升來到任化邦側後,用劉銘傳贈送給他的洋槍擊穿任化邦腰肋,魯王直接陣亡。淮軍轉敗爲勝。